推荐文章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阳泉市定县西锁簧西来寺 05-04
·阳泉市盂县建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永清寺 05-04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文库热门

·阳泉市西烟镇麦坡村玉佛寺 05-04
·阳泉市郊区半坡王兰寺 05-04
·阳泉市定县西锁簧西来寺 05-04
·阳泉市盂县建福寺 05-04
·阳泉市盂县永清寺 05-04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TOP

神会禅师的悟境 (二)
2013-05-07 09:42:23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904次 评论:0

第一篇


无念与真如
 
  
无念与真如
  

无念为宗
  
  
无念为宗,无作为本。

  
  《坛经》里讲到「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三个名词,神会禅师则把「无念为宗」这四个字作为〈显宗记〉的主体,而将「无住」改为「无作」。

  
  何谓无念?念,有正念、有杂念;但不论正念或杂念,从禅宗和禅修的立场来看,都是妄念。「正念」是统一的妄念,是用方法来用功,念念「念佛」是正念,念念「数息」是正念,念念在「参话头」是正念,念念用「默照」也是正念;所以念念不断在方法上都叫做正念。

  
  那么「无念」呢?即所有一切的念头全部摆下来,正念也好,杂念也好,全部摆下,这叫做无念。如果还有念头在用方法,不管是正念、杂念都是妄念,所以这个人仍是尚未彻悟,必定要用方法用到无方法可用,没有念头起伏,只有朗朗乾坤,有念等于无念,此时可以用:「山河粉碎,大地陆沉,身心荡然」来形容,此时的心中,点尘也无,不执内、不着外、不执有,也不执空,这种非常宁静的、自然的、智慧朗然的状态就是无念,即明心见性的状态,所以说「无念为宗」。
  

  无作为本的「作」是造作的意思,在《圆觉经》里有提到「作、止、任、灭」几个名词。「作」就是心有运作;「止」是不让心动;「任」是让心放任;「灭」是把心念灭掉。这四种都是禅病,都是修习禅定、修学禅法的人的大病。这「无作」,即不要作息,不要造作,亦即不要将心待悟,不要用心来修心之意。如果认为开悟是要从修行而完成的,不论用心来修心也好,用身体修心也好,都是「有作」;正在拚命的修行,希望要悟,是有作;希望等待着自己将来要悟,也是有作。
  

  无作是不要存心希望得到什么,那么是不是说什么事情也不需要做呢?《坛经》讲到「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那也就是无作。瞋和爱都与你没有关系,心中无罣碍,不受瞋心所动,不受爱心所牵。心里面没有得失、利害、是非、善恶、好坏这些东西的痕迹,做一个无事的人,心中任何事都没有,能够这样子的话,就是明心见性了。

  
  有人说:「我要发一个愿,愿我开悟。」这算不算有作?算!所以此地讲「无作」是站在已经开悟的人的立场来告诉别人:「第一要无念,第二要无作,这样就能够开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开始的时候,还是需要有方法,以正念来代替杂念,那就是有念的;所以还是要有作,要发愿,要克期取证。
  

  另外,「无作」还有另一层意思,是说明心见性的那个性,不是经由人工修行来完成的,佛性这样的东西,不是用任何方法去把它衬托出来,或者是发现到的,或者是制造出来的;它从无始以来,就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出生它也跟着出生,死亡后它也跟着我们一起走,身体虽然没有了,而佛性并未离开,它是永远跟我们在一起的,并非因为听闻佛法、修行佛法才有佛性的。

  
  佛性本来就在,不是由于后天的造作而有的,这是加强一切众生的信心,任何一个众生只要愿意相信佛性根本就是一直跟我们在一起,那么信心就建立起来了,一定有成佛的可能。

  
  并不是因为有智慧才开发出佛性的。所谓有智慧,只是烦恼祛除了,就是智慧的显露。一般人讲增福增慧,以为智慧好象水一样,是可以加,可以添的,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实际上,并不是能增加一些智慧,而是只要减少一分无明烦恼,就多显一分智慧,也多见一分佛性。所以「无作为本」的意思就是:佛性本来就在那个地方,不是因为我们修行、学佛才有的。
  

  
真空妙有
  

真空为体,妙有为用。

  
  这是如来藏的根本思想,所谓「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二者是一,不是二。
  

  「体」是什么?就是指的理体佛性,是众生本来就具备的自性,一切众生皆有的佛性。而佛性、自性、本性,就是空性,这空性并不是等于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而是不离于一切现象,不限于任一现象,遍于一切现象,又不等于一切现象;哲学家称之为本体的东西,与我们佛教讲的理体又不一样,哲学家讲的本体,是形而上的理则,而佛学讲的理体,是不离现象的。
  

  有一位禅师,在欧美非常受欢迎,他都让那些弟子们感觉到他们是开了悟的,他怎么样让他们感觉到开悟呢?他说:「老师问你佛法是什么?你不能够回答是什么。如果老师问你见到了什么?你不能回答老师见到了什么。一切都不能够用嘴巴讲。」但是怎样表达呢?他说:「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你就拿起手掌『啪』的一拍,这个就是。」所以我在欧洲、美国演讲的时候,常常遇到这位禅师的弟子、学生,假如我问一个问题,说:「这个话你们能够理解、体会吗?」总是有一、两个人把桌子一拍,拍得好响,如果没有心理准备的听众,真会被他们吓一跳。拍得很大声,表示他是开了悟的、见了性的,他们自信满满。其实哪会有这么多人开悟,哪有这么容易开悟呢?那是一种表演而已。不过,当下即是,而处处都是,样样都不是,没有一个是,没有一样不是,是的确没有错。
  

  当初我遇到先师灵源老和尚的一个晚上,同在一间佛堂挂单,睡于同一张广单(通铺)上,他也是用这个方法对付我的,我问他很多问题,他一句话也没有回答,后来他突然在广单上「啪」的猛拍一下,把我惊出了一身汗,然后他睡觉了,这样一来我把问题摆下来也睡觉了。放下一切,自性本空,还有什么好问的?
  

  这里所说的「体」是真空为体的「体」,即是无一法是离开真空的,那也可以说无一法是离开了体的,那个体就是佛的本性。任何人都有个身体,那么法的体,或佛的体是什么?不是具足三十二相的佛的肉体,而是以真空的法性为体;于佛的三身之中,叫它法身;于一切诸法,叫它法性;对一切众生,叫它佛性。
  

  它另有个名字叫做「真空」,真空是对顽空及偏空而言,一般人讲的空洞、虚空,是幻空,真空则并不否定缘生的幻有。譬如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生,因缘所生的种种现象,又都会因缘而灭,都是暂时有而毕竟皆空的。但是现象的本身,你能说它是空吗?不能,它是有的。像我手上拿了一支红笔,它是因缘所生,是种种的原料把它组合成的,这支笔是真的吗?现在我拿在手上是真的。本来有吗?没有;将来有吗?没有,只是现在暂时有,既然是暂时有,而不是永远有,这就是空。如果仅见其空而不见其有,若不是顽空,便是小乘的偏空、析空。

  
  我们的身体是有呢?还是没有呢?不能说没有!是真的有吗?原来就有吗?在未出生之前你的身体已经有吗?有,在妈妈肚子里面;在妈妈肚子里以前有吗?没有,而且没有人可以永远活下去的,所以此身是幻非真。就是尚在人世间生活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天天在变,时时在变;天天在老,时时在老,所以这个身体虽还活着,但已不是真的。
  

  一切现象不管是动物、植物、矿物都是非永恒,自性本空,那就是佛性,就是法性,自性空而佛性不空,所以称为真空而妙有。真空的诸法自性,充塞于宇宙之间,充塞于十方三世,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时间它不在,没有一个空间它不在,这就叫做体。
  

  当我们没有开悟见性时,老是围绕着这么一个小小身体的我,和这么一个身体所处的小小环境打交道、起分别、生执着,时常你争我夺,放不下、丢不开,时时有烦恼,处处遇困难,这都是庸人自扰,多么可怜!
  

  当我们一旦开悟、见佛性,就会见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太平的,没有什么需要争,没有什么需要丢;不来也不去、不多也不少、不增也不减、不净也不垢;本来就没有一样固定的东西叫做理体,所以叫做真空。佛性是遍于十方三世而又不滞于十方三世,这叫做真空,又名妙有,这是大乘佛法的毕竟空、真实空,实相即是无相,又不离一切相。
  

  相对于「真空」,还有「顽空」、「偏空」几个名词。一般人讲的空空如也的空,那是幻灭、虚幻的,把一切都否定掉,也就是「顽空」,这很可能使人变成消极、逃避、厌世,或使人变成积极、疯狂、乱世。
  

  至于小乘所见到的空,叫做「偏空」,他们离五蕴、出三界,离六根、六尘、六识的十八界,不再造业、受报而进入涅槃,也就是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因他们只断我执证人空,未断法执未证法空,还没有实证二空真如,所以未得真空。唯有进入大乘菩萨的层次,我执断则不恋生死,法执断便不厌生死;既不贪恋生死也不厌离生死,这才叫做真空。可是有一些外道似是而非,讲:「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不有,不有而有。」听起来好象有道理,好象是佛教讲的真空。其实不是,那是一种错误的逻辑、推敲的说法,并不是真正的实证无相的空性。

  
  「妙有为用」的「有」是什么?是有佛菩萨的智慧及慈悲的功用,佛有三身四土,每一种身都有他的净土,在每一种净土里面都能度无量众生、转无量法门。诸佛的这三种身,是从哪里来?都是从真空的体而来的,在真空的体中,含有如来的三身四土及无量利生的方便。

  
  三种身:第一是法身,第二是报身,第三是化身;三身是圆融的、互通的。法身不离报身和化身,报身不离法身和化身,化身不离报身和法身。这三种佛身显现的对象、时机、功能不一样。

  
  法身遍于一切法界、十方法界;法身所居的叫做法性身土,法性身土在哪里?遍于十方三世一切空间和时间,法性所在就是法身所在,法身所在就是其国土所在。法性身土又叫常寂光净土,「光」是智慧、常寂,是永远不动而永远普遍的。
  

  报身是什么?是佛的功德果报身,谁见得到佛的报身?是初地以后已证无生法忍的菩萨,这时所见的、所闻的,全是佛的报身功德。有没有一定的形象呢?随着十地菩萨层次的高下不一,所见佛的报身也不相同,但不是三十二相。报身又有自受用的报身,以及他受用的报身;自受用的报身,就是诸佛成佛以后,自己自受用,这报身实际上其他人看不到;而他受用报身,是显现出种种佛法的功能,使得初地以上的菩萨们,得到受用利益。所以报身说法不用语言、不用文字,随处都说,所谓「郁郁黄花,青青翠竹,山河大地,无一不是如来的功德实相」。这可以说是指佛的报身说法。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是指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如果说「顽石说法,生公点头」,那就变成报身说法。

  
  报身住什么净土呢?实报庄严土。由佛自己的功德身所成土,也就是成佛以后所见的山河大地,就是佛国净土,所以,《维摩经》中有提到:当释迦牟尼佛自己成佛以后,或当你成佛以后,你看到的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就是佛国净土,山河大地,都是七宝所成,你看到的每一位众生,都是诸善上人。

  
  化身又叫做应化身,意思是随类应化,众生需要以什么身来度,他就现什么身来度;应以丈六紫金身来度,就显现丈六紫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大人相来度众生;如果需要饿鬼身度,就现饿鬼身去度,所以释迦牟尼佛有千百亿化身,可化为千百亿个释迦佛身;事实上释迦牟尼佛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的千百亿化身之一,观音、文殊等大菩萨,都是古佛所现,也各现种种身。

  
  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是不动的,但是可以化无数无量的身,是谁的化身呢?是佛的法身的化身,是佛的报身的化身,这叫做「一体三身」。至于开悟见性的人见的是佛的哪种身呢?见性是见空性、佛性、真性,未必已证无生法忍,若系凡夫,仍只能见佛的应化身,或是诸佛同体的法性身,却见不到佛的报身。

  
  天台智者大师说,净土有四种:1.凡圣同居土──有两类:(1)阎浮提为凡圣同居的秽土。(2)兜率内院及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的净土。2.方便有余土──小乘罗汉死后,未入无余涅槃,暂住三界外之净土,断尽三界烦恼即生此土,因为尚余有根本无明,障覆中道实相,所以称之为方便有余土。3.实报无障碍土──已断一分无明的菩萨,已获真实道之果报,所以生在无碍自在之国土。4.常寂光土──全断根本无明的佛所依处,这是常住、寂灭、光明之佛土。

  
  如何以佛的三身配此四土?根据上面所说的可知,凡夫及小乘圣者于凡圣同居土及方便有余土,见佛的化身;已断一分无明的法身大士,即初地以上菩萨,于他受用的实报土见佛的报身;诸佛于常寂光土互见法身,或自受用的报身。
  

  这三身四土又叫做妙有,是有的,但有功能,没有执着;有功德,没有烦恼,这就叫真空妙有,即是「真空为体,妙有为用」。
  
  

实相无相
  

夫真如无念,非想念而能知实相,无生岂色心而能见?
  

  真如即真空,也即是实相,因为真空的智慧,能知实相,真空与实相,一个是体,一个是用。真空是用,实相是体,体、用又是什么呢?以毛巾为例,毛巾本身是体;毛巾能擦汗,能吸水,能清洁,都是用。而真如是什么呢?在《起信论》里,将心分作两门:一个是生灭门,一个是真如门。生灭的心就是妄念、妄想,我们平常所体验到的心理活动、心念的现象,都是妄想心。真如心是不生不灭的,是智慧的功能所依。
  

  因此,所谓真如无念,不是说一个人开悟成佛之后,他的心没有作用、没有功能;大彻大悟以后的祖师,他们能够应机说法、观机逗教,随着众生的需要,而恰到好处的给他们开示,这不是虚妄的生灭心,而是智慧。所以真如可以说是智慧心的所依,智慧是真如的能依,这「心」跟我有见、我执的烦恼心不一样,是无我的智慧所依,这叫做真如心。

  
  「真如无念」,《坛经》也说「无念为宗」,是「于念而无念」,「念念之中,不思前境。……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又说:「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可见这「念」的意思是妄想执着的心,起心动念无非是妄,那不是真空,真空是不动的,但能显现千变万化的功能;它自己是不会变的,却因众生的需求,而产生救济无量无边众生的功能。所以菩萨能够有大慈悲、大智慧度众生,而不是用的虚妄杂念。两者的差别在于,一个是以自我中心为活动,这是虚妄的生灭心;一个是将自我销融之后所产生智慧的功能。众生不知道真空,真空其实就在妄念之中,如果祛除妄念中的自我执着,就能体现真空。

  
  真空本身即是无念,而非想念所能揣摩得到的,没有固定的形象,不可捉摸,也不可能透过语言文字去了解它。

  
  实相是真空的体,是无生法门,也是无相法门。「无生」的意思是一念不生,心中不起与任何染心相应的意念叫无生。无生也是无灭,也可以说是不增不减。我们用五官或五根、六识所能接触、所能想象的,都是幻相,都是一些因缘所生的种种物质相。除了物质的现象之外,对于精神体所谓的灵、鬼、神、精、气等,因为无法捉摸、神出鬼没,感觉好象有这样东西,要抓它,却抓不到。所以唯物论的科学家们在束手无措之余,就只好否认它,因为无法拿出具体的事实来证明这些东西,就以为它不存在。凡是不能以物质的量体呈现的东西就说它没有,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一般人连精神相都无法了解,何况无生的实相。
  

  不过这里所说的「实相」,并不等于精神体的灵、鬼、神等,乃是超物质、超精神,而又不离精神、不离物质,这叫实相。有物质、有精神都是生灭法,物质、精神都在变迁,我们称物质变迁的现象为成、住、坏、空;称精神体或心念的变迁叫生、住、异、灭;在生理的现象叫生、老、病、死。这些都还是可以用语言去讲的、去体会的。
  

  可是实相无相,真如无念,也是非生灭的。那非生灭相是什么相呢?无生就是寂灭相,寂灭就是无生,寂灭就是不动的意思。不动实际上就是空,就是绝对的、毕竟的空相。《仁王经》卷中云:「一切法性真实空,……无生无灭同真际。」诸法的真实空相,是绝对的空,不是相对的空,是超越于空与有的空。「无生」就是绝对超越于生灭现象,像这样的实相绝对不是用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也不是用我们的「色心」所能见到的。
  

  「色心」是什么呢?于《仁王经》卷上有提到:「色心是众生根本。」色是有质碍形体的被知觉者,心是能知觉形质者,对诸法而言,称为色心,对有情众生而言,称为身心。色是色法,心是心法,色心相对,能够见闻听知一切法。由于真空的实相,不是色法也非心法,所以不是色心能见。
  

  例如我现在用的语言符号、声音,被认识心懂得了,便是色相能知;颜色的形象,被认识心看懂了,便是色心能见。凡是根尘相对而被心识认知,便称为色心能见。由于真空无念,实相无生,非物非心,所以不是色心之所能见。
  

  「岂色心而能见?」所谓色心,一定是缘物质形象而生起的虚妄分别心,因此无生之法就不是色心之所能见。这色心就是以我们的生灭虚妄心,攀缘生灭的虚妄境;无生的实相是真空,而不是生灭虚妄法。
 
  

无生实相

  
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即生实相。

  
  《坛经》云:「悟无念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者,至佛地位。」又说:「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所以此处要说,无念之念是念真如。

  
  《坛经》云:「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剎那。」又当永嘉玄觉见六祖,六祖问他忙什么?他回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祖开示云:「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所以此处要说,无生之生,即生实相了。

  
  此处的「无念念者」,是说无念并不等于木石无心,并不同于无情众生,没有心的反应;无念之时,依然有智慧的功能,它的作用不是烦恼分别度量,而是念的真如空性。此处的「无生生者」,是说无生并不等于死灰枯木,了无生机,并不同于砖瓦沙石,没有生息;无生的当下,不碍诸法生灭,只是不住于生灭,而自体即是实相,故称为「即生实相」。

  
  这都是悟后的境界,悟入真如无念,实相无生。其实悟后所见的世间,四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以及身体所处外在的环境等活动现象,照样都在,只是若能不受其愚弄困惑,当下的见闻觉知、山河大地,无非真如实相,所以既是无念又是无生。

  
  又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心与唯识,一个是真如平等心,一个是生灭虚妄心;两者本属同源,离烦恼名为真如心,在烦恼名为业识心。从凡夫的立场说,因为造种种业,就得种种果报。造业是谁造?由虚妄心所造。此心若动,身体、嘴巴也会跟着动。身口意三种行为,能使我们造种种的善业与恶业,造善业让我们获得人天福地,也就是依正二报是善的;正报是身心,依报是身心所处的环境。造恶业得恶报,得恶劣的身心和环境,即依正二报都是恶劣的,最坏的果报是下三途的畜生、饿鬼、地狱。

  
  真如心,有两种解释:在唯识宗的立场而言;真如是转八识成四智之后的真性,是绝对清净而不会随缘变化的。从《起信论》的立场说,真如即是如来藏,它有不生灭及生灭二门,故有随缘的功能,随净缘称为心真如门,随染缘称为心灭门,生灭与不生灭的和合,称为阿赖耶识。因此若依《成唯识论》,真如心不能造万物,唯八识造业受报。此处的唯心及唯识,同时并举,应依《起信论》的观点解释:真如心在染是生灭的凡夫心,在净是不生灭的圣者心,凡夫是依识造业受报,圣人是因应众生的悲苦而随染缘度众生;所以不论凡圣,所感任何世界,都是唯心唯识。

  
  因此,「无念」、「无生」,都是已经彻悟了的人,没有一般人的分别、攀缘、得失等种种虚妄杂念,但有无漏智慧运作度众生的功能。

  
  经常与不生不灭的清净真如相应,故称「念真如」。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唯念一切诸佛及一切众生的真如心,所以处身人间,即在人间说法度众生,若到天上即在天上说法度天人,到任何地方显现,都能让那里的众生获得法益。众生看到的佛的身体,虽有动作,但他的真如心是不动的,可是智慧心是有的,那就是依真如而起的智慧。「无生」生于实相,也能使众生生起实用,若于生灭的烦恼虚妄心灭尽之时,实相的真如心自然显现。

  
  无生亦无相,但不等于虚无抽象而不可触摸,乃是在实证无生法忍之后,所处的一切环境、任何一种现象,都未离无生无相的实相。众生有妄心起妄执,所见是妄境幻相,圣者断妄心除妄执,所见一切相,无非一实相。任何一种现象离不开实相,实相遍在,穷三界遍十方,但不占据任何固定的时间、空间的位置,故称实相无相而无不相。

  
  一个开悟的人,你若问他:「悟境如何?」他可能喝一口水,然后对你看一看,什么也不说。如果你问他:「佛陀说的法哪些是重点所在?」他可能就拿根草给你,也可能拿一朵花给你,你能体会吗?这就是「无念者念真如,无生者生实相」了。

  
  只要能使你产生无漏慧之功能的都叫真如,只要你对你所接触的一切现象不起分别虚妄我执相,都叫见到实相。由佛的角度看迷者,迷者所见的世间一切现象都是虚妄相;从明心见性的悟者角度来看世间,世间一切现象无非真如,无非实相。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下一篇六根清净怎么讲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