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菩提道次第略论 【六卷】(二)
2017-12-24 21:12:38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509次 评论:0

菩提道次第畧论卷二(共下士道)


黄教祖师宗喀巴着


邢肃芝 译


丁二 正说取彼心要理趣分三: 戊一 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戊二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 初中分三: 己一 正修下士意念, 己二 生此意念之量, 己三 遣除此中邪执。 初又分二: 庚一 生起希求後世之心, 庚二 於後世所依安乐方便。 初又分二: 辛一 思维此世,不能久住,随念死亡, 辛二 思维後世所生何趣,二趣苦乐。 初又分四: 壬一 攀缘不修念死过患, 壬二 修习利益, 壬三 当发何等念死之心, 壬四 如何修念死理。 今初。


人生最後,不免一死,虽皆有此同感,然日日中直至临终,皆作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对治此念,被如是心之所蒙盖,便起久住现世之心。因而希求或此或彼等事。穷思竭虑,唯求成办现世安乐除苦方便,不生观察後世,解脱,一切智等大义利心,故不能令趣入正法。虽然多次趣入闻思修等,然因唯求现世故,尽所有善,势力微弱,况与恶行罪犯相属而转。故不渗杂恶趣因者,极为希贵。或虽攀缘後世起修,然不能遮後当渐修延缓懈怠,并以睡眠惛沉杂言饮食等事,耗散时日,故不能起广大精进如理修行。不仅如此,因堕计执现世圆满,由此烦恼所引恶行,渐次增广,趣入正法甘露相违品类,引往恶趣,更无较此暴患为大。四百论亦云:凡三世主宰,自死无教导,若如是多睡,无有暴於此。入行论亦云:须舍一切分,我未如是知,为亲非亲故,作种种罪行。


壬二 修习利益。


谓若真起念死之心,譬如决断今明必死,则凡稍知正法者,因见亲财等不可为伴,多能任运遮彼贪爱,由施等门而取心要。如是亦见为利敬等,世间法故,一切劬劳,全无心要,便能遮止恶行,修集归依及净戒等善业,不仅自能昇胜妙位,亦能导诸众生,更有何事较此殊胜。是故经以众喻赞叹,如大湼盘经云:一切耕耘中秋实第一,一切蹟印中,象蹟第一,一切想中,无常及死想为第一,由是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如是即以如此能摧一切烦恼恶行大椎,是能成办一切胜善之门,故当赞叹。总之能成办士夫义利时者,唯是得此殊胜暇身时期,我等多是久住恶趣,虽则有时或生善趣,亦多无暇处所,其中难得修法机缘,若得一次堪修之身,而不如理修者,是因遇此暂且不死作意,故心执取不死方面,是为一切衰损之门。如若念死,则是一切圆满之门。且不应执,此法甚深,是他可修者所修,或虽当修,然作畧修,不应无间修持,故於初中後三所须之理,应从至心起修。


壬三 当发何等念死之心。


若因恐惧与亲财等一旦分离起怖畏者,此是於道全未修习畏死之理,此中非是令发此心。所应思者,谓由业惑所转,受取诸身,皆不免死,於此虽生怖畏,但无对治能力。既不能灭恶趣之因,又未成办善趣定胜种子,即便死亡,是当恐怖。由是若起恐怖,而有修作,则於死时,无所怖畏,若未成办修事,总则不能超脱轮廻,别则定堕恶趣,临终怖畏,深深悔恼。


壬四 如何修念死理。


谓应由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断门中修习。


此中有三: 癸一 思维决定死, 癸二 思维死无定期, 癸三 思维死时除法外,余皆无益。 初又分三: 子一 思维死主定来,复由缘故,无法止灭。 子二 思维寿命无增,损灭则为无间。 子三 思维生时,无暇修法,亦必定死。 今初。


不论受取何身,不论安住何地,不论何时,均为死主所摧,此是无常集所说。死主来临,难以逃遁,亦非财宝势力咒药所能止灭,此是胜光大王经所说。噶麻瓦云:现须畏死,临终则无所畏,我等反是,现在无畏,死时用爪抓胸。


子二 思维寿命无增,损灭则为无间。


如入胎经云:寿限能至百岁可谓极长边际。然到此边际中间,寿尽极速,谓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亦为昼夜所尽,此复上午等时所销,故其寿命总量极少,此复现见又已先尽,所余不仅无增亦且无间陨灭。如入行论云:尽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既无可添增,我何能不死。此复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维。例如织工织布,又如驱逼牲畜前往刑塲,步步渐近。亦如牧童持杖驱畜,令无自在,而赴其所。如大游戏经亦以多喻宣说: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众生寿命如雷电,悬崖瀑布速飞驰。又如说云:如若畧能向内思维,一切外物,无不显示无常,故以多门,数数思维,能引定解。若畧畧思,不仅不生,且亦无益。如噶麻巴云:说思已不生,汝何曾思,昼则放逸,夜则睡眠,莫作妄语。非但寿限为死所坏,而趣他世。即於中间寿尽亦无不去者,首从入胎,即无刹那而能安住,已是渐趣他世,是故中间生存之时,全被老病使者所牵,唯是死故引导前行,故不应计於存活时,不趣後世,安住欢乐。譬如从高峯堕时,未至地前,凌空中间,不当欢喜。此亦如四百颂引经说云:人世勇士如初夜,住世犹住胎胞中,从今而後日日中,全无暂息趣死前。


子三 思维生时无暇修法亦必定死。


谓纵能活至百岁长限,亦不应执是为有暇,此如入胎经宣说:盖於最初十岁童子身时,不能生起修法意念,嗣於成长念岁至衰老时,无有勤修之力,况其中间,睡眠复占半份,病等耗时亦多,故能修时实为极少。如是现前一切圆满,恍如觉後一梦,回忆所受安乐,仅是死时念境,死敌已是定当到来,何故爱着欺诳现法,若如是思,定起誓愿,定修正法。如本生论云:嗟夫世间诸烦恼,既不坚住不当喜,此复古摩打功德,亦仅成为所念境。


癸二 思维死无定期。


谓从今百年以内,必定当死,且於其中不定何日即死,即如今日,死或不死,俱不可料,心总应趣死亡方面,须起今日定死之心,如念今日不死,其心则执不死方面,便专筹办久住现法,不能筹办後世之事,在此中间,死主所刧,须带忧恼而俱死亡。若日日中,筹办死事,能成後世甚多义利,纵不即死,亦是善妙,若是即死,尤是所须。


此中分三: 子一 思维瞻部洲寿限无定,死期无定。 子二 思维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子三 思维身极衰弱,死期无定。 今初。


总北俱卢洲人寿量有定,余等他处各别寿量虽无一定,但多数有定。南瞻部洲,极其无准。刧初寿数经无量年,今後以满十岁为寿长际,即是现前,老幼中年,於何时死,均无定准。此亦如俱舍论云:此中寿无定,末十初无量。故当作意,师及友伴,寿数未竟,忽由内外死缘降临而死,念我亦是如是,数数思维。


子二 思维死缘极多,活缘极少。


谓此生命,有心无心损害极多,若人非人,魔鬼旁生,损害生命,众多种类,如是内病,外诸大种,诸损害理,应当细思。复次自身是由四大种成,彼等亦复互相侵害诸大种界,若不平等,有所增减,则发诸病,而夺命根,此等是与自体俱生而有,故於身命,无可保障,如是亦如大湼盘经云:夫死想者,谓此命根,恒有众多怨敌围绕,刹那刹那渐令衰退,全无一事能作增长。宝鬘论亦云:住於死缘中,如灯置风内。复次存活即是趣向死没,活缘虽多,然无可凭。宝鬘论云:死缘是极多,活缘则极少,活亦成死缘,故常修法藏。


子三 思维身极衰弱,死期无定。


身如水泡,极其脆弱无须大损,纵如芒刺微伤,且能坏命,故由一切死缘侵害是极易事。亲友书云:地须弥大海,七日所燃烧,灰尘且无剩,况此诸有情,至极脆弱人。如是思已,不定何日而为死主坏其身命,莫作有暇,应从现在,多立誓愿,决定修法。瑜伽自在吉祥胜逝友庆喜亦云:国主所借身,无病衰安住,若时取心要,无畏病死衰,於老衰等时,虽念有何益。三种根本中,最重要者,厥为思维死无定期,故当励力。


癸三 思维死时除法外,余皆无益。


如是若见须往他世,尔时亲友,虽极痛惜,而相围绕,但无一人可随往者,尽其所有宝藏,虽一微尘量,不可携带,即此肉身,尚须弃舍,何况其他。是故一切现世圆满,皆须离我。我亦决定须离此等而往他世。复应思维今日或死,更当多所决定,於诸亲友,身财等缘,不能舍者,而修能舍,此是道之基础,虽极难生,亦须励力。布朵瓦云:我所确知,是修无常,可断亲友受用躭着,既除现世一切现前所有,乃可自在无绊而往他世,是以除法而外,均不当为,由是意念,乃能不着现世,直至此心未能生起中间,是为阻止一切法道。夺巴尊者亦云:仅是俱足恒心,积集资粮,净治罪障,祈祷本尊,以及上师,以此殷重思维,纵是百年亦不能生。若心中有少许:有为法,不常住,即能生起。有於迦麻巴尊者请求开示:另换所缘,重述如前,再问其余,全不作答。如是凡诸经论宣说,亲近善知识,暇满,无常法类,皆应了知随时受持,而作修习,乃能易得诸佛密意,余处亦当如是了知。


辛二 思维後世所生何趣,二趣苦乐。


如是既知急速定死,现世无暇停留,死後且非断灭,定须受生。此复除二趣外,无他生处,不生善趣,即生恶趣,自无自在,唯是他业。纯由黑白二业,如何牵引受生。於是思维:我若往生恶趣,恶趣之苦,当为何似?龙树菩萨云:日日应恒念,极寒热地狱,应念饿鬼等。饥渴等苦逼。亦念无量数,愚痴苦旁生,行善断苦因,得瞻部人身。既得人身时,断恶因缠结。此中所修轮廻总苦,以及恶趣别苦,极为扼要,若能如是自思,堕苦海理,生出离心,能灭傲慢。由见苦是恶果,则於罪犯,极大退避,苦乃不愿,乐所欲得,此复由见善果,喜修善行,比度自苦,生悲他心,厌离轮廻,希求解脱,由畏苦逼,趣入真皈依等,故能包摄众多修持扼要,大嗢陀南。此等苦德,入行论中亦说,是依自续已有之苦。将受之苦,亦当忆念。如是思维恶趣之苦。


此中分三: 壬一 思地狱苦, 壬二 思旁生苦, 壬三 思饿鬼苦。 初中分四: 癸一 大有情地狱, 癸二 近边地狱, 癸三 寒冷地狱, 癸四 独一地狱。 今初。


谓从此过三万二千踰缮那,下有等活地狱,从此渐隔四千四千踰缮那下,而有余七。如是八中,初等活者,谓彼等有情,彼此积聚,业为增上,由种种苦聚,互相残害,闷绝仆地。次虚空中,发如是声:汝等可复还活。次後起身,如前残害,是以当受无量众苦。二黑绳者,谓生此中诸有情类,由诸狱卒以黑色绳,结为四方形等,而受刀在其上剐割等苦。三众合者,谓彼有情共集合时,由诸狱卒,驱入两旁犹如羊面鉄山中间,二山相夹,尔时从诸门中,血流如注。四号叫者,谓此有情,寻觅宅舍,而入大鉄室中,入後四围火徧烧燃。五大号叫者,与前相同,其差别者,是其鉄室二层。六烧燃者,此等有情,为诸狱卒,置於众多踰缮那量极热铜鉄上燃烧,犹如煎鱼,炽燃鉄椎从尻贯入,从顶而出,二口二眼,二耳二鼻,所有窍穴,及诸毛孔,烈焰猛烧,又置炽然溶鉄地上,或仰或仆,以极炽燃鉄锤周身猛打等苦。七极热者,谓以极热三尖鉄叉,从下贯入,左右二尖,直透二髆,中从顶出。因是眼等门穴,火焰炽生。又以烧红鉄页裹身。又复倒掷烧溶铜鉄汤中而予煎煑,上下漂转。尔时血肉焦萎,仅剩骨骼,将之捞出,置鉄地下,待其皮肉重新生已,复掷其中,余如极热。八无间者,谓从东方乃至众多百千踰缮那量,地极炽热,即从其处,烈焰涌腾,彼等有情,皮肉筋骨,次第渐燋,直澈其髓。周身烧燃,犹如烛心,其余三方,悉皆如是。四方火焰会合,受苦无间,因其惨叫,知是有情。又於炽燃鉄炭鉄簸箕中,而为颠簸,又於诸大鉄地鉄山上下奔驰。又从口中拔出其舌,钉而张之,如张牛皮,令无皱摺。又令仰卧鉄地,以大鉄钳,钳开其口,炽燃鉄丸,置其口中。又以洋铜,灌於口中,烙口及喉,及诸肠腑,从下流出。余如烧热。此等诸苦,要经几时而领受者,如亲友书云:如是诸苦极难堪,虽百千刧亦须受,如所有恶不能净,此与命根永不离。此复人间五十,是四大王众天一日,如是卅日为一月,十弍月为一年,至五百岁,是四大王众天寿量。又此一切为一日,卅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至五百岁,为等活地狱寿量。以此为例,人间百岁,二百,四百,八百,千六百岁,如其次第,是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一日。如是寿量,天人千岁,二千,四千,八千,万六千岁,如其次第,是从黑绳,乃至烧热地狱一日,以各各寿量,是从千岁乃至一万六千岁也。故极热者半中劫,无间者一中劫,是俱舍论及本地分所说。


癸二 近边地狱。


谓彼八大地狱,各各均有四墙四门,外有鉄围城绕,其城亦有四门,各各门外有其余四有情地狱,谓煨坑,腐屍臭泥,或粪秽泥,臭恶如屍,利刀阻道,无涯大河。此中初者,谓有火坑,深将没膝,彼诸有情,为求居所,行至此处,下足之时,皮肉全烂,拔出之後,皮肉还生。二者,与此相连,有粪秽坑,臭如腐屍,诸有情等为求宅舍涉足深陷,头足俱没,在粪泥内,有虫名曰利喙,由此等虫,破筋断骨,吸髓而食。三者,与此相连利刃插道,诸有情等,为求宅舍,行至於此,偶一驻足,皮肉筋血,悉皆切断,举足之时,又复生起。与此相连,有剑叶林,诸有情等,为求宅舍,行至此处,才坐树荫,剑从树落,断彼支节。即便仆地,来诸恶犬,从後啮食。与此相连,有霞麻梨林(鉄刺)诸有情等为求宅舍,行至此处,而予攀登,当上升时,刺尖向下,当下降时,刺尖向上,斫断肢体。又有鉄喙乌鸟,据其头膊,喙食眼瞳,是等同为刀剑为害,故合为一。四者:与霞麻梨林相连,有无涯河,名曰无际,诸有情等,为求宅舍,跌落其中热沸煎煑,上下漂浮,犹如煑豆,注满洋铜,猛火煎熬。大河两岸,有执杖鈎耙网而列,阻不令出,如有当出,则以鈎网,仰置火地,问何所欲,或有答曰,我等他无所知,然甚饥渴:则以火焰鉄丸置其口中,及以洋铜灌口,其中近边,独一,二中寿量无定,则如本地分所说。然其感受如是苦业,乃至未尽,自当恒受如是诸苦。


癸三 寒冷地狱。


谓从八大有情地狱横去一万踰缮那以外另有,即从此去三万二千踰缮那下,有寒疱狱,更从此各隔二千二千踰缮那处,而有余七。其中疱者,谓遭极冷刺激,全身卷缩,犹如疮疱。次疱裂者,谓由卷缩,疱疮腐烂,三名阿罗罗(齿震声)四名阿婆婆(寒颤声)五名瞻瞻(冷抖声)六裂如青莲者,谓由极冷寒风,其色青瘀,裂为五或六瓣莲花。七裂如红莲者:谓由青转赤,裂为十瓣,或更多之。八裂如大莲者,谓皮赤紫,裂为百瓣,更或多之。此等均依本地分所说。至於寿量,譬如摩羯陀国能纳八十斛芝蔴大斗,盛满芝蔴,次经百岁,取一芝蔴,芝蔴渐尽,寒疱狱中寿则未尽,其余诸有情寿,则较前加二十倍。


癸四 独一地狱。


谓於寒热地狱近边,本地分说人间亦有,阿含经亦说,近大海边。犹如僧护因缘中说。如是能生彼中之因,如下当释,极近易为,於日日中亦集多种,先已集者,现有无量,故乐安住,是不应理,应思此等而生恐怖,若净此等,唯在存息之时。无他方便。如入行论云:已作地狱业,何故安乐住。又如亲友书云:唯有存息能止罪,诸等中间时中断,虽闻地狱无量苦,如金刚性无布畏,见画地狱及听闻,忆念读诵塑形相,尚能引发诸怖畏,况诸正受异熟苦。猛利诸苦亦如亲友书云:一切乐中尽所愿,如是是为安乐主,如是一切众苦中,无间狱苦极粗猛,譬如日以三百矛,猛力刺击所有苦,此譬狱苦仍轻微,些微少分不能比。如是能感众苦之因,应知唯自恶行,故应励力,虽少分罪行,莫令有染。又云:此诸不善果种子,即是身语意恶行,纵微尘量莫令侵,故当勉力而策励。


壬二 思旁生苦。


谓诸畜生弱肉强食,或为人天受用,自无自在,为他驱驰,或杀或打,种种损害且与人天共依,别无处所,此是本地分所说。俱舍释说,彼等原本海栖,後则分为陆栖。又有生於幽闇及水中,直至老死,负重疲劳,耕耘剪毛,强逼驱使,又以种种不同杀害方法,苦恼而杀。又由饥饿寒热逼恼,又由猎士多方伤害。应於此等,常引为惧,思众苦理,厌倦而起出离。至於寿量,俱舍论云:旁生等经极长刧,此谓长者,能达刧量,短则无定。


壬三 思饿鬼苦。


谓依上分悭恪,则生饿鬼,彼复常俱饥渴,皮及血肉并皆枯槁,犹如火炭,散发覆面,口因极乾,舌则常舐。此中分三:一於饮食俱有外障者,谓彼若往泉湖池沼,即於是处,而有有情持枪执剑,阻止行近,并见其水,变为脓血,不欲饮吸。二於饮食俱有内障者,谓喉如针孔之细,口吐火焰,腹大颈瘤,纵得饮食,亦无外障,但不能饮食。三於饮食自有障碍者,谓有名火焰鬘者,所有一切饮食,悉皆燃烧。又有名食秽者,食粪饮溺,及唯饮食恶臭不净及有损害,或有割食自肉,不能受用净妙饮食。处所者,谓其王国在瞻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而有,从此展转散居余处,此如俱舍释说。寿量者,则如本地分及俱舍说,以人间一月为一日,相乘直至五百岁。亲友书亦云:无间受苦逼,恶业索坚缚,有情寿五千,万岁亦不死。此说饿鬼寿量,有则五千,有则一万,是其释所说。本地分云:三恶趣中身量无定,由其不善增上力故,大小非一。如是若思恶趣苦恼,应作是念,现似插手煻煨之中,住一昼夜,又似隆冬极寒冰窖,裸而无衣,住尔许时,人间一日如无饮食,其身或为蜂蚊所刺尚且难忍,何况寒热地狱,饿苦旁生彼此残害,是等众苦我何能忍,度玩在心,乃至未能转变心意,起大怖畏而当修习。既得善身,若如是思,能净先作,未来减少,由猛利愿,令转增长烦多,诸当新作,堪能趣入,则日日中能使暇身具足义利,若於现在不思,将来堕彼等时,虽则怖畏,救护依处,而不可得。尔时於所当不当作,无慧力故,不能取舍。


庚二 於後世所依安乐方便分二: 辛一 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 辛二 一切善乐根本,生起诚信。 初中分四: 壬一 依於何者为皈依因, 壬二 从依止彼所皈之境, 壬三 由何理趣而正皈依, 壬四 既皈依已,所学次弟。 今初。


总因虽多,此如前说,谓不能久住现世,定当速死。死後生处,无有自在,纯为业所牵引,所谓业者,亦如入行论云:如在黑暗乌云中,刹那闪电极光耀,如是佛力众道中,世间福慧畧畧生,由是善力极羸弱,所作罪业极强盛。白业势弱,黑业势强,由思堕恶趣理,则起怖畏,故於三宝,除知其力能救,并予深信。若唯具文,则其皈依,亦同於彼,若此二因,坚固猛利,则其皈依能变其心,故当勤修二因。


壬二 从依止彼所皈之境分二: 癸一 正明境, 癸二 明理趣。 今初。


如百五十赞云:凡有诸过失,可以毕竟无,若是一切相,一切德依处,如是有心者,即当皈依此,赞叹并恭敬,是住教种性。若有能辨是依非依之慧,则佛世尊,是无欺者,理应皈依,此亦显示,法及僧宝,亦当皈依,如七十颂云:佛法及僧伽,求解脱所依。


癸二 明理趣。


但从诸怖畏中自能超脱,并於救护他所怖畏,善巧方便,无有亲疏,大悲徧转。普利一切有恩无恩,是应皈处。此亦唯佛有自在等功德,他所无者,是当皈依,由是佛所说法及声闻僧,亦当皈依。如是若於摄分所说道理,能引胜解,专心信仰,必无不能救者,故当至心生起胜解。从能救自二种因中,外因全具,大师已成,然内支中,不能实心持为归依,是故苦恼。


壬三 由何理趣而正皈依分四: 癸一 知功德, 癸二 知差别, 癸三 受持, 癸四 唯正皈依,不归其他。 初中由须忆念皈依功德,又分三: 子一 佛功德, 子二 法功德, 子三 僧功德。 初又分四: 丑一 身功德, 丑二 语功德, 丑三 意功德, 丑四 业功德。 今初。


谓正忆念佛相好等功德。如赞云:佛身庄严相,净妙甘露目,如秋空无云,众星所照耀。能仁金色身,法衣端严覆,巍巍如金山,周围彩云绕。世尊无所饰,面轮极光满,虽是满月轮,净妙不可比。世尊莲花口,莲华日中开,蜂疑真莲华,旋转如悬索。尊面有色金,洁白端严齿,净妙秋月光,密如金山企。应供佛右手,轮相所庄严,佛手能救度,怖畏生死人,能仁游行时,双足妙如莲,足迹印地上,莲华纹细密。应当忆念。


丑二 语功德。


谓随世间界,所有有情,同於一时,各别请问,请问虽异,然由刹那心相应意所摄持,以一言音,答一切问,彼等亦能各随所听,而生悟解。故应思维殊胜理趣。如真实品云:若诸有情於一时,以诸定句而请问,一刹那心徧证知,由一言音答各问,由是应知胜导师,宣说梵音於世间,此是善转妙法轮,能尽人天苦边际。故当思维语功德理。


丑三 意功德。


谓於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一切所知,如观掌中,庵摩罗果智无碍转。能仁智徧一切所知,所知广博,唯佛与佛,智量狭小,不能徧故。此亦如赞应赞颂云:唯佛智能徧,尽一切所知,佛较余他等,所知独殊胜。又云:诸时所属法,一切种生处,如掌中庵罗,是佛意行境。诸法动非动,若一若种种,如风行太空,佛意无碍转。悲功德者:谓诸有情,烦恼所缚,无有自在,能仁亦为大悲所缚不能自在,若见有情苦逼,则起大悲,无有间断。如百五十颂云:此等诸有情,众惑缚无别,佛为救众生,烦恼长悲缚。初应顶礼佛,并敬礼大悲,佛了生死过,应令长久住。真实品亦云:若见痴暗障,常覆众生心,陷入生死狱,大仙发悲心。


丑四 业功德。


谓身语意业,任运无间二者,利益一切有情。此复於所堪引化者,能仁无不令其所化会遇圆满,远离衰损,定作一切所应作事。布夺瓦云:若数数思,渐能深信,渐净相续,获得加持,能引胜解,故能至心归依,并於所学能正学习,则一切事,悉成佛法。无奈吾辈於佛妙智信心,犹不能逮信一占卦术士,悲夫!又云:譬如有一灵验卜者,说云:我知汝於今年无灾,则心安泰,彼若说云:今岁有灾,此等应作,彼等莫作,趋吉避凶,奋力而为,若未如意,心则不安,而起是念,彼作是说,我未遵办。若是佛说,此此应断,此此应修,心相违转,若未成办,心忧虑耶,反作是言,法虽如是,时代变迁,不能实行,故须如此,此乃轻弃佛语,固执己见。若不观察,随心爱乐,错谬乱言,故应反是,内摄其心,微细观察,斯乃真实。故当数数思念诸佛功德,励力引发至心定解,此若能生,则於佛所从生之法及修法众,亦能发起如是定解,是为通达深入归依扼要。若不尔者,名虽归依无能制心,况诸余道。


子二 法功德。


谓何故敬佛,因佛具足无边功德。此复佛者,是由证得灭谛,修习道谛,断除过失,成办功德,为其体性,此复统由教证二法所生。此是正法摄义经所说,故当忆念。


子三 僧功德。


此中主要是谓圣者补特伽罗,此复由念正法功德,由其如理修行门中,而为忆念,亦是正法摄义经所说。


癸二 知差别。


如摄分说:由知三宝内互差别而正皈依,详如广论。


癸三 受持。


如毘奈耶广释中说:谓依佛为师,依法解脱,依僧为伴,由如是门,誓受皈依。


癸四 唯正皈依不归其他。


谓由了知内外大师及其教法,诸学法者所有胜劣,唯有三宝是真实依处。凡与此等不相顺者,不作归依。此中所谓:差别之大师差别者,谓佛圆满无边功德,所余大师与此相违。殊胜赞云:我唯归依佛,弃舍余大师,此云何为尊,无过具功德。又云:於他外道教,如彼如彼思,如是如是我,我心信世尊,彼等非徧智,宗见坏其心,心坏不能见,无瑕大师尊。


癸四 既皈依已,所学次第分二: 癸一 别学, 癸二 共学。 初中分二: 子一 遮止应学, 子二 修行应学。 今初。


如涅盘经云:凡皈依三宝,此是正近事,终不应皈依,其余天神等。皈依尊胜法,应离杀害心,皈依僧伽者,不与外道伴。此谓不皈依其他天神,於诸有情断除伤害。不与外道为伴等三。其中初者:谓於大自在天,徧入天等世间诸天,尚不执为究竟归处,况於鬼趣所变土地,及龙神等。若於现法事业,请其暂为助伴,则无不可。此亦不可不信三宝而归心彼。如求施主为活命伴,依诸医师为治病伴。二谓於人及畜等,应当远离,若打若缚,禁闭穿鼻,强令负重,意乐加行,种种损害。三谓不共住,不信三宝及诽谤者。


子二 修行应学。


谓於佛像,无论好丑,不应讥毁,不弃地下或当押等,断除种种不敬轻毁。应於本师,奉为可敬福田。亲友书云,随其所塑木造像,智者堪供善逝佛。长阿含经云:黄赤仙(数论祖)胜我仙(外道)因於学无学僧众,说十八种异类恶语,如云:汝等象头,岂知法及非法等,於是生於头形相异,十有八种鳄鱼族中。自迦叶佛时,直至释迦文佛,未脱畜道。杂阿含说:拘留孙佛般涅盘後,端妙大王,令建大塔,有一工人,再次讥云,如是大塔,不知何日可成,後善成已,深自悔恼,将其工资,造一金铃,挂於塔上,其後感生容颜丑恶,身形矮小,声音和美,名曰善和,故於佛像,不应妄评,凡遇佛像,无论好劣,及量广大,不应讥毁及遮止等。大瑜伽师,奉一文殊像,请觉喎观视,此善妙耶?若属善妙,可将绒巴迦格所供四钱金币购取,觉喎云:至尊身像,无有不善,匠艺中等,说已置顶,故於一切造像,应如是行。又於正法四句以上,亦离不敬,他如抵押经卷,作为商品,弃置空地,眠息寝室,鞋袜相杂,及践踏等,统应断除,应如法宝,而作恭敬。传说格西金阿巴,凡遇持经典者,合掌起立,後不能起,殷勤合掌。又阿提沙尊者在阿里时,有一咒师,不从闻法,适见字匠,以齿污秽,沾染经书,尊者乃云,不可不可,深生不忍。因是咒师,信从闻法。又於僧伽,或剃度相,不谤不毁,於一切相,不分党类,偏私如敌,亦如僧宝,而作敬重。劝发增上意乐品云:希求功德住丛林,不当观察他过失,不应起心作是念,我是最胜我第一。憍是一切放逸本,永不诋毁劣苾蒭,一刧不能得解脱,此是圣教正次第。三摩地王经云:既作如何业,当得如是果。


癸二 共学。


随念三宝差别功德数数归依。随念大恩恒勤供养,饮食之先亦当供养。随念大悲於余有情,亦如此理安立。随作何事,有何所须,皆当供养,启白三宝,弃舍世间其他方便。由知利益,昼三夜三,而修归依。既归三宝,虽为命缘,或则嬉笑,守护不舍。此中初者,如前所说,数数思维内外差别,及三宝中彼此差别功德。二者,随自所有一切善乐,悉是三宝恩德,故由报恩意乐供养。又以经常须受饮食,尔时若能供养无间断者,少用功力,而能圆满众多资粮,故随受用净水以上,首须至心供养。如霞日瓦云:非以霉糕黄叶,是择其好者作供。故供茶时,唯作弹指,如弹灰尘,不成供养。譬如良田,当播种时而不下种,任其荒芜,至堪婉惜,如是能生今後一切善乐福田,应当四时无间,播种善乐种子,亦如经云,当以信犂,耕耘福田。当作不作,良可慨叹。於最胜福田,不如庸俗之田,此是吾人无上等相,故於一切时当勤供养三宝。果能如是,由於胜田所植善根力故,於诸道次,慧力增长。若於听闻不能受持,思维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慧力最劣之时,可依福田之力,此是教授。又如说云:供奉不赖物质,是赖信心。若有信心,无实财物。虽用曼达净水,及意变等供具,亦可供养,若是实有,不能施供,作是念云:我是极贫无福德,所有供财我悉无。等如布多巴云:於一不净螺壳畧放香草,念云:栴檀氷片妙香水,此是生盲欺有眼者。若於微供轻侮不供。则永生中终是尔尔,若由微少生起殷重,渐转善妙,应如朴弯瓦行持修学。传说此师每次须配念二两金之香料。至於已得资具大菩萨众,变化其身为百千亿,於一一身复各化现百千等手,往一切刹,供养诸佛,经无量刧。诸由少许相似功德,便生厌足,说我不於此上希菩提者,是於正法缺少知解,造次乱言。如是应如宝云经所说而行,经云:如是听闻,诸契经中,所有广大供养,广大承事,由最殊胜,增上意乐,廻向一切诸佛菩萨。第三由悲心故,尽其所能令他有情,安立归依。第四,谓见随作何事及何所需,应依三宝,及随三宝而作供养,於一切种,不依与三宝相违邪道,一切时中至心归依。第五分八:一得入内道佛弟子者,总有多种,建立内外差别道理,此依觉喎及醒底巴论师所说归依,而为辨别,从得归依乃至未舍,是故初入佛者,须由至心皈敬三宝受持师道,此若无者,任作何善,不入佛弟子数。二成一切律仪依处者,俱舍释云,凡归依者,是正受一切律仪之门。归依七十颂亦云:近事归三宝,此是八律本。谓由归依则能坚固湼盘意乐,从此而生律仪。三先所集业减少渐尽者,集学论中,宣说归依能净罪障品中,以猪生因缘而作譬喻。谓有天子当生猪中,因归依故,即未生彼,如云:凡归依佛宝,彼不生恶趣,弃舍人身後,当得天子身。法及僧众亦如是说。四集聚广大福德者摄般若论云:归依福德若有体,三界虽大不能容,大海原是水库藏,归依福德不能量。五不堕恶趣已如前说。六人非人等不能损害,甚易了知。七一切如想成办者:谓作任何合法事业,若先供养三宝以及祈祷,则易成办。八速能成佛者:如师子请问经云:由信断无暇,谓得殊胜暇身,过归依处,学殊胜道,当速成佛,如是思念归依利益,日三夜三,勤修归依。第六,谓身命受用,决定弃舍,因是而舍三宝,则生生受苦不尽,凡遇何境,不舍归依,以此为誓,纵然笑谑,亦不当说舍弃归依。前贤有说:随往何方,归依如来,是为当学。为一学处,未见根据。如是六种共学,是据道灯释论所说,三种别学,出自契经,後三种者,归依六支论所说。若有违犯此等学处,当成亏损及弃舍因由,若与为命亦不弃舍。有违犯者,实舍归依,如是虽未弃舍三宝,但执异类三宝大师,此亦相违说有其他,心未诚归,故成弃舍,若未如此,仅违学处,非是舍因。是故归依,是趣入佛教正门,归依非徒空言,应是依止最殊胜力,内外障缘不能违害,种种功德,易生难退,展转增长,如前所说。由於怖畏,以及忆念功德等门,受持归依,励力不违归依学处,是极扼要。


辛二 一切善乐根本生起诚信分三: 壬一 总思业果, 壬二 别思业果, 壬三 既思维已,当行当遮理趣。 初中分二: 癸一 正明总思维理, 癸二 别明细思。 初中分四: 子一 业决定理, 子二 业增长广大, 子三 业不造不受, 子四 既造业必受。 今初。


凡属异生及诸圣者,所有舒适行相乐受,乃至生於有情地狱,凉风吹拂,所发乐受,一切均从先前善业所生。未有从不善业而能生起安乐者。所有逼恼行相苦受,乃至罗汉相续之苦,一切均从先前造集不善所生,未有既集善业反而感受苦恼者。宝鬘论云:苦从不善生,如是诸恶趣,善生诸乐趣,及诸生安乐。故诸苦乐,非无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顺因生,是从总善不善业生总苦乐。种种苦乐差别等,亦从二业种种差别,无少紊乱,各别而生。若於业果定律,无少欺罔,得定解者,是为一切佛子正见,赞为一切白法根本。


子二 业增长广大。


谓虽从少分善业,亦能感生极大乐果,如是不善业虽小,亦能感生极大苦果,似此诸内因果增长理趣,诸外因果,无可与比。亦如集法句云:虽作少分罪,他世大怖畏,将起大苦恼,犹如毒入腹。虽造少分福,他世引大乐,储成大义利,如诸谷丰熟。


子三 业不造不受。


谓若未集感受苦乐正因之业,则定不受业苦乐果。若诸大师,享有前所集聚无量资粮妙果,虽无须集彼一切因,然亦定须集其一分。


子四 业既造必受。


谓诸已作善不善业,定生可爱不可爱果,如超胜赞云:梵志说善恶,如施取转变,佛说作不失,不作不会遇。三摩地王经亦云:此复作己非不受,他所作者不当受。阿含亦云:假使经百刧,诸业无忘失,若得缘会时,有情自受果。


癸二 别明细思分二: 子一 显十业道为主, 子二 抉择业果。 今初。


如是了知苦乐因果,各各决定,及业增大,未作不遇,作已不坏,但当先於何等业果理趣,生起定解,而取舍耶?谓先总於能转善行恶行三门决定,三门一切善与不善,虽十业道不能尽摄,然较粗显善不善法,择其罪恶根本大者,薄伽梵摄其扼要,而说十黑业道,若断此等,则诸极大义利扼要亦摄为十,据此故说十白业道。俱舍论云:摄其较粗显,善不善如应,说为十业道。分辨阿含亦云:应护诸语善护意,身不应作诸不善,若净此等三业道,当得大仙所说道。是故十地经中称赞远离十不善业护戒义理,入中论中亦总摄云:若诸异生及语生,若诸自力证菩提,及诸佛子决定胜,善趣因是戒非余。如是不能於一尸罗数修防护而善守护,反自说云:我是大乘者,极应呵责。地藏经云:由如是等十善业道当能成佛,若有命存以来,最低不能守护一善业道,而作是语,我是大乘者,我求无上菩提,此补特伽罗,是极欺诈,说大妄语,是於一切佛,薄伽梵前,欺罔世间,说断灭语,由此愚蒙,直至命终,颠倒堕落。所谓颠倒堕落者,当知即是一切恶趣异名。


子二 抉择业果分三: 丑一 示黑业果, 丑二 示白业果, 丑三 业余差别。 初中分三: 寅一 正明黑业道, 寅二 轻重差别, 寅三 彼等之果。 今初。


其中断命事,谓杀害有情。从三意乐,而有四想,如於有情事,作有情想,及非有情想。於非有情事作非有情想,及有情想。第一第三是不错想,第二第四是错误想,此中等起差别,如作是念:唯杀天授,及起加行误杀祠授,无根本罪。故於此中须不错想。若其等起总转,念加行时,任谁均杀,则不需不错想。如是理趣,於余九种,亦随所应,应当了知。烦恼者,三毒随一,等起者,谓欲杀害,加行者,谓自或他,二种能作者。加行体性者,谓器械,毒物,明咒等门随一。究竟者,即由加行之缘促尔时死,或余时死。


不与取事者,谓为他所有任何财物,从三意乐,而生想及烦恼,如前所说。等起者,虽未承诺,令离他欲,加行中能加行者如前,加行体性者,无任力夺巧取皆同,此复若於负债,或所信托,以欺及诈不与而取,或为自义,或为他利,损害他等,均不与取。究竟者,生起得心。此复若是诲偷令盗,此心生起即可,譬如遣使杀人,死时自虽不知,其教杀者,生根本罪。


邪行事者,略有四种,初不应行者,谓於母等及母所监护一切妇女,以及一切男性黄门或出家女,非支者,谓除产门所有余分。非处者,谓隣近师长住所及佛塔处,非时者,谓若姙娘及斋戒期。从三意乐而生想者,摄分中说,於彼彼想,是须无误,律藏中说,非梵行胜时,说想错或不错均同,俱舍释说:作自妻想,趣入他妻,不成业道。若於他妻,作他妻想,而趣行者,成不成罪,有二种说。烦恼者,三毒随一。等起者,谓爱欲不净行。加行者,谓致力其事。究竟者,谓两相交会。


妄语事者,又分二种:初能诠事,谓见闻觉知,及与此相违四种。次所了境,谓了他义。从三意乐,而生想者,谓於见者变为不见等。烦恼者,谓三毒。等起者,谓变想说欲。加行者,谓或言说默然,或变身相。此复所为,不论自利利他,所说均同。


此中所说,妄语离间及粗恶语,虽教他说,三亦成业,俱舍本释,谓语四业,教他亦成。律藏中说,此等究竟犯时,要须自说。究竟者,谓他了知。他若不了,俱舍释说,仅成绮语。离间粗恶,亦皆相同。离间语事者,谓於有情和及不和,意乐生想,及烦恼等如前所说,等起者,和顺有情起乖离欲,不和有情乐不合欲,加行者,不论真不真语,不论所说美不美妙,不论为自为他一切所说。究竟者,谓了解所说离语。


粗恶语事者,谓令有情徧引意恼,意乐想恼如前,等起者,谓粗恶语欲,加行者,不论真伪,或种性过,身过,戒过,现行诸过,说非爱语。究竟者,谓所说境解所说义。


绮语事者,谓引发无义利事。意乐中想者,虽仅说如於彼彼想,然此即是於其所欲说义彼想而说,此亦不须能解境故,烦恼者,三毒随一,等起者,谓说不乘语欲,加行者,勤说绮语,究竟者,谓已说绮语。


贪欲事者,谓他财物。意乐中想者,谓於彼彼事,而起是想。烦恼者,三毒随一。等起者,谓属我欲,加行者,谓正致力所思之事。究竟者,谓思财等愿其属我。


瞋恚心事者,想及烦恼如粗恶语,等起者,打杀等欲,如由他缘,或自任运,思念若杀若缚,等等衰损。加行者,即於所思而起正作,究竟者,谓於打等作业已作。


邪见事者,谓实有义,意乐中想者,谓於所谤义,作谛实想,烦恼者,三毒随一,等起者,谓损灭欲,加行者,谓於所思正发加行。此复有四:初谤因者,谓无善恶行为,次谤果者,谓无彼二异熟。三诽谤作用又有三种,谓谤播种保持作用,如云:无播种父,亦无摄持母。诽谤往来作用,谓无前世而来今世,亦无今世,而往後世。诽谤受生作用者,谓无化生有情。诽谤实有事者,谓无阿罗汉等,究竟者,诽谤已成,此等意所思维,仅是业耳,非是业道。身语所有七支,是业,亦是业道。思行处故。贪等三种是业道非业。


寅二 轻重差别分二: 卯一 十业道轻重, 卯二 略说有力业门。 今初。


本地分说,重理六相,加行故者,谓由猛利三毒,或无彼三所起诸业。串习故者,谓经长时习近,并经多次所作善恶二业。自性故者,谓身语七支,前前重於後後,意分三支,後後重於前前。事故者,谓於三宝及上师等,所作损益。偏重相违一类故者,谓直至命存,一向受行诸不善业,未曾一次受行善法,遣除相违一类故者,谓永断不善,所有善业,离欲清净。亲友书亦云:常时躭着无对治,从恩德事所起业,是五重大善不善。故当精进修善行。此复三宝等为具德事,父母等为有恩事,二开为五。


卯二 畧说有力业门分四: 辰一 由福田门故力大, 辰二 由所依门故力大, 辰三 由事物门故力大, 辰四 由意乐门故力大。 今初。


谓於三宝上师,以及等同上师父母等所,虽无猛利意念,畧作损益,亦能得大福德及大罪故。此复犹如念住经云:若不与取三宝财物,虽极少分,仍然奉还,盗佛法者可得清净,盗僧伽者,乃至未受不得清净,此复若盗食物,当堕大有情地狱,若非食物,则当生於无间近边极黑暗处。又诸菩萨,善不善田,极具威力,能入当生信力契印经云:或有人焉因忿恚故,禁锢十方一切有情於黑暗狱,所生无量大罪,不如因忿恚故,背菩萨坐,说不正视此不堪者。又如焚毁恒河沙数无量佛塔,不如於一菩萨生瞋恚心,起损害心,说恶名称。能入定契印经云:如是剜取十方有情眼目,而由慈心令复生长,及将前说一切有情,放出牢狱,令受转轮王乐或梵天乐,如是若於己得胜解,菩萨净信正视,及由净信乐欲正视,称扬赞叹,当能生起无量大福。究竟寂静定相神变经亦云:如是杀害南赡部洲一切有情,或尽夺刧一切财产,所生无量众罪,不如於菩萨善行而作障难,下至一抟食,施於旁生。故於是处,应极防护。


辰二 由所依门故力大。


譬如鉄丸,小亦沉底,鉄制器皿,大亦上浮,故说智不智者所作罪恶而有轻重。此复能悔前失,防护後过,不隐罪恶,勤修善法,对治诸恶,此於智者,故说为轻,若不修此,妄矜为智,由轻懱门,知而故犯,故说为重。宝蕴经云: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器,量等大海,炬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以小灯盏,涂以油脂,供养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此谓意乐福田无别,然就事物,差异极大,故所依力极为相显。由是道理,有无律仪二种,从有者中,又有具一具二具三之身,於修道时,显然後後胜於前前。如诸在家修施等时,具足斋戒律仪而修,与无律仪所修善根,势力大小,极为明显。犯戒制罸戒经说,或有一人,具十不善,常时无间乃至百年,造集罪业,如是比丘,毁犯净戒,仙幢覆身,经一日夜,受用信施,不善极多,亦是由其所依门中,罪恶力大。分辨阿舍亦云:宁吞鉄热丸,猛焰极可畏,不以犯戒身,受用国人食,通说犯戒及於学处驰散,敦巴大师亦云:若以经说所依罪恶衡之,十种不善,是罪较小,例证甚多。


辰三 由事物门故力大。


施有情中正法佛施,供养佛中正行供养,较诸财施,财物供养,最为超胜,此是一例,余皆应知。


辰四 由意乐门故力大。


宝藏经云:若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须弥,於此诸塔,复经微尘沙数之刧,以一切种可供养事,承事供养,如是菩萨,不离一切智心,仅献一花,其福极多。是故所得胜劣,及缘自他义利等意乐差别,此复应知,或由势力强弱,或由时间长短等门。如於罪行。若烦恼心,猛利恒长,其力则大,其中又以瞋恚力大。入行论云:千刧所集施,供养如来等,此一切善行,一瞋能摧毁。此复若瞋同梵行者,及瞋菩萨,较前尤重。三摩地王经云:若是彼此互瞋恚,非是多闻戒能救,既非静虑非兰若,亦非供佛施能救。


寅三 彼等之果分三: 卯一 异熟果, 卯二 等流果, 卯三 主宰或自在果。 今初。


谓十业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而有三三。本地分说:此中上品杀生等十,感生地狱,中品一一感生饿鬼,下品一一感生旁生。十地经说中下二果,与此相违。


卯二 等流果。


谓出恶趣,生於人间,如其次第:寿命短促贫穷匮乏,妻不贞良,多遭毁谤,亲友乖离,闻粗恶声,言不威肃,及贪瞋痴,上品猛利。


卯三 主宰或自在果。


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饮食药果等事势力微劣。由不与取,果多枯萎,或雨过多,或种多果少。由乐邪行,身多便秽,奇臭垢泥,众多不乐。由说妄语,辳作行舟,终不完满。由离间语,所生处所,丘陵起伏,险峻难行。由粗恶语,所生处所,树多枯秃,刺石沙砾,由说绮语,所植果木不结果实,或非时结实。由贪欲心,一切圆满,日耗月损。由瞋恚心,疫疠灾横,惊怖骚扰,兵燹战争。由邪恶见,於器世间,所有胜妙根源悉皆隐没。


丑二 示白业果分二: 寅一 白业, 寅二 果。 今初。


本地分说,谓於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等三,知其过患善心相属,所有於彼正起防护加行,以及防护究竟一切身业。语四意三,亦皆如是,其中差别,如云语业,及云意业。事及意乐,加行究竟,如理配合。其中如就远离杀生业道言之:事者,谓他有情,意乐者,谓见过患,起远离欲。加行者:谓正起防护杀行。究竟者,谓正防护圆满身业:由是道理,余亦应知。


寅二 果。


谓由下中上品善业,感生人及欲天,或生上二界天。次等流果及主宰果,遮止不善,如理应知。


丑三 业余差别。


引乐趣业是诸善法,引恶趣业是诸不善。能满之中,则无决定,虽生乐趣亦有断支,诸根不全,颜貌丑陋,短寿多病,资财匮乏等,是不善作。生於旁生及饿鬼中亦有富乐圆满,是善所作。如是於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满善所圆满,及由不善所圆满二类。於能引不善引中,亦有能满不善所圆满,及由善所圆满二类。故成四句。次定不定受业中,定受者,谓若思已作及增长,不定受者,谓若思已,作而不增,其中作及增长之差别者:谓若正思,或思维己身语等起是谓作业。凡非梦中所作等十,是谓增长。凡是梦中所作等十,是不增长。决定受中,依受果时,又分三种:初现法受者,谓即其生,受彼业果。顺生受者,谓第三世,当受其果。顺後受者,谓於三世以後当受。


壬二 别思业果。


谓远离十种不善,虽能获得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圆具德相能修一切种智胜所依者,则修道进程,非余可比,故当成办如此所依。


此中分二: 癸一 异熟功德及作业, 癸二异熟之因。 今初。


异熟之因分八:初寿量圆满者,谓宿能引所引长寿,如其所引久住。此以义利自他为首,能於长时,积集多善。二容貌圆满者,谓由形色显色善妙,诸根全具,横竖相称,大众乍见即善,咸共归仰,听信其言。三种姓圆满者,谓能生於世所敬仰高贵种族,凡所教谕,无违成办。四自在圆满者,谓有财势,广大亲朋,并大僚属,此是施摄有情,令其成熟。五言语高贵者,谓其身语於他无欺,於诸有情,堪为信委此是爱语利行同事,摄受有情,令其成熟,六势大名扬者,谓於惠施,具足精进等德,故为大众所供奉处。此亦由於支助一切事业,为报恩故,愿速受教。七丈夫性者,谓具男根。有此可为一切胜功德器,欲乐勤奋,堪为智慧广博之器,众中无畏,可与一切有情同伴,或居隐处,均无嫌碍。八具足大力者,谓由宿业力,衰损微弱全无病痛,於现法缘起大欢喜。此於自他义利,均无厌倦,勇猛坚固,能起慧力,由慧力故速得神通。


癸二 异熟之因。


异熟因分八:初者谓於有情不加伤害及正依止不害意乐。又云:放舍将杀生,如是长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徧施诸药物,不以杖等伤,有情故无病。二者,谓能惠施灯等光明,鲜净衣物。又云:依止无瞋恚,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妒果,当感妙同分。第三谓摧伏我慢,於他及上师等,恭敬如仆。第四谓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与,设未乞求亦予利益,又於苦恼及功德田,乏资具所,前往施供。等五谓修远离语四不善。第六谓发宏愿於自身中摄持当来种种功德,供养三宝,供养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上师等。第七谓乐丈夫功德,厌离女身,见其过患,遮止乐女身欲是能断失男根,应能脱免。第八谓他不能作,自当代作。若共能作,则当伴助,惠施饮食。如是八因,若具三因,能感最胜诸异熟果。於其三因,心清净中,自观待二,谓修彼因所有众善,将以回向无上菩提,不希异熟。从至深心。修习彼因,势力猛利。他观待二,谓见同法,上中下座,远离嫉妬比较轻侮,而修随喜,设若不能如此而修,亦应日日多次观择所应作事。加行清净中,自观待者,谓於长时无间猛利,他观待者,谓未受行,赞美令受,已受行者,赞美令喜,恒无间作,永不弃舍,田清净者,即由彼二意乐加行,能给众多妙果,如同田刹。


壬三 既思维已,当行当遮理趣分二: 癸一 总说, 癸二 别说由四力修理。 今初。


如入行论云:苦从不善生,如何定得脱,我昼夜恒时,理应思惟此。又云:能仁说胜解,一切善品本,又此三根本,常修异熟果。既了黑白业果,则当数数修习,以此非是肉眼可见,极难获得定解故。又如三摩地王经云:星月可坠落,山城可毁坏,空间可变迁,佛不说虚语。故於如来语,应修殷重,若未於此获得真实定解,任於何法,总不能得尊胜所喜胜解。有一类师,谓於空性,已得决定,然於业果尚无定信,如此轻率,所谓已达空性,实乃颠倒。若解空性者,先了即是缘起之理,是於业果生起定解为助伴故。即彼经云:一切法空如水月,如幻如泡阳焰电,有情死後往他世,若意生身不可得,所作众业不失坏,如其黑白果成熟,如此理趣最善妙,微细难知佛行境。是故应於二业因果生起定解,一切昼夜,观察三门,而断恶趣,若不先能善巧因果差别,或些微了知,任将三门放逸而转,此是洞开恶趣之门,海龙王请问经云:龙王,诸菩萨由一种法能断生於恶趣颠倒堕落,一法云何,谓如是观,如是念云:我是如何度诸昼夜,於诸善法观察思择,如是思已,遮止罪行之理者,如谛者品云:大王汝莫杀生灵,一切众生极爱命,由是起护长寿欲,意中永不思杀生,谓於十种不善一切等起恶行纵能微少,亦不现行,应多修习防护自心。康绒巴谓颇窘瓦云:善知识说唯有业果,最为紧要。目前讲说听闻修习,若不以为重者,我意唯此是难受持。颇窘瓦亦云:实尔实尔。敦巴大师亦云:觉喎瓦,心莫濶大,此缘起微细。


癸二 别说由四力修理。


如是虽是励力不染罪行,然由放逸及众多烦恼增上力故,设有所犯,不可不思处置,须励力修大悲大师所说还出方便。此复堕罪还出理者,应如三种律仪分别所说,诸罪还出者,应由四力。此中初破坏现行力者,谓从无始所作不善多起追悔,生起此者,须修生异熟等三果道理,修时,应由胜金光明忏及卅五佛忏二种悔除。第二对治现行力中分六:一依止甚深经者,谓受持读诵般若经等文句,二胜解空性者,谓趣入无我光明法性极深忍可本来清净,三依念诵者,谓如仪轨念诵百字咒等殊胜陀罗尼。妙臂请问经云:乾季猛火所焚烧,任运能烧诸草木,戒风吹燃念诵火,大精进焰烧诸恶。犹如炎日照雪山,不堪热炙而消溶,若以戒日念诵光,火照罪雪亦溶尽。如黑暗中燃灯光,能除黑暗尽无余,千世所集诸罪暗,以念诵灯能速除。此复直至未能清净罪相之前,均当念诵。所谓相者,准提陀罗尼说:若於梦中梦吐恶食,饮乳酪等,及吐酪等,见出日月,游行虚空,见火炽然,及见水牛,制伏黑人,见比丘僧尼,见树流乳,大象牛王,山狮子座,妙宫饰上,听闻正法。四依形像者,谓於世尊,已得坚信,塑形造像。五依供养者,谓於佛前,及佛塔庙,设种种供。六依名号者,谓听闻受持佛菩萨名号。此等唯是集学论中已宣说者,余说亦多。第三遮止罪恶力者,谓正防护十种不善,日藏经说:由此能摧所作,一切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杀生等门。三门业障,诸烦恼障及正法障,毘奈耶广释中说:若无诚意防护之心,所作悔罪,唯成空言,阿含中於此密意问云,後防护耶,故防护心,後不更作,至为切要。能生此心,仍赖初力。第四依力者,谓修皈依及菩提心,此中总之世尊为初发业者,说有种种净罪之门,然具四力,即是圆满一切对治。所谓净罪之理者,谓诸能感恶趣极大苦因,或令变为能感微少苦因,或虽生恶趣不受恶趣诸苦,或於现身稍受头痛,即得清净,如是诸应长时受者,变为短期,或全不受。此复是由净修之人力之大小,四力对治圆不圆具,势力猛弱时间长短等门,故无定准。诸契经及律藏中均说,诸业虽经百刧不失坏,意谓未修四力对治,若以所说而以四力修对治者,虽顺定受,亦说能净。般若八千颂释亦如是说。如是由悔及防护等,破坏能发异熟功能者,虽遇他缘,亦定不能感发异熟。如是由生邪见瞋恚,摧毁善根,亦复如是。此是因明炽燃论所说。又由悔护清净无余,然从最初无有罪染之净及从忏悔清净之二,有大差异,譬如菩萨地中,所说犯根本罪,虽可重受菩萨律仪,而能还出,然於此生,决定不能获得初地。摄研磨经中亦说,此经中说,由谤法罪,设七年中,一日三时,忏悔其罪而致清净,然如何速,总须十刧,始能得忍。由是无余清净义者,是说无余毁坏当感不悦意果,起道证等,极为遥远,故应励力最初不犯。是故圣者,於微少罪,虽为命故,亦不违犯。若忏悔净与初无犯两无差别者,是已无须如是行矣。即如世间所见伤手足等,虽可治疗,然终不如初未伤损。


己二 生此意念之量。


谓既真实希求现世为先,所谓希求後世,唯虚言耳。应换其位,先以希求後世为主,而以希求现世为副,则正生起。然须令坚固,虽已生起,仍须励力修习。


己三 遣除此中邪执。


谓有一类,因为经中有说,於轮回中所有一切圆满,悉应背弃。因是而作是念:身及受用等,所有善趣圆满,既是轮回,而於此等发起希求,是不应理。应知所求畧有二种:谓所暂求现世,及所希求究竟义利。轮回之中身等圆满,即是求解脱者,亦须暂求,以由展转受生,最後当得决定胜故。并非所有受用眷属圆满,善趣身事,皆是轮廻所摄,以其身等圆满究竟,即佛色身,圆满佛刹,佛眷属故。故庄严经论於此密意说云:由前四度,成办色身受用眷属圆满之善趣身,又多教典,说由此等成色身故。


(以上菩提道次第共下士道经)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圆满 【一卷】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直讲 【六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