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第十九编 06.序跋.外序] (七)
2010-11-06 20:41:20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太虚大师 【 】 浏览:4753次 评论:0

061墨子学辨序
 

  墨子为印度人之说,虽出胡君创见,发前人所未发,颇骇听闻!然细按墨子之思想,若天志、明鬼之神教,伦理、物理之科学,皆中国学术思想系统上所无,则说为外来之学术,亦深有由致。盖名家始若邓析之流,亦辨析伦礼政教刑之名义,类儒家孔孟之所谓正名、知言。尔后之儒家、名家,皆受墨学之影响,于是公孙龙、惠施,近乎名数质力之学;而荀子亦有其论理学。且以为肤黑之外国人,乃称其师资为墨翟,亦殊通允!然是否为印度人,及佛教徒,则犹待论定。佛教初盛行小乘之学,为绝对之无神教,除佛陀外无所崇拜,与墨之根本思想不相容,应可断其非佛教徒。故窃意墨家为印度婆罗门教之一派,兼传印度哲学、科学;或犹太摩西教之一派,兼传希腊科学、哲学者欤!墨之根本思想,以人类同出于天帝,故应以天之志为志,而上同天志,博爱全世界人类。天与人之交通,则寄于鬼神。而保傅人类以实现其兼爱,则须牺牲自己而刻苦为众,尤有藉于论辨、技艺之巧,以为觉济之工具。就近取譬,则如明季入中国之天主教徒,国人概称曰红毛,其徒亦于传拜神、爱人之教外,兼授天、算等,可为墨家之一比例。至于历史与交通之关系,在彼时之犹太或印度人能否入中国,则应俟治古代人文交通史者之研讨,非吾所能知也。吾前月寰游返国,遇胡君于沪上居士林,尝告语斯意。今君整理前说,将有墨子学辨之刊发,投书索序,因撮略所曾谈论者,陈是正焉!民国十八年七月十二日,四洲传教沙门释太虚。(见海刊十卷七期)

 
 
062庄子集注序
 

  曩者读庄子,以其文章华妙,而未求其甚解焉,故窥注疏不多,解全书或数篇者,才六七家耳。然已感识其字者或未言其理,论其文言其理者,或未论其文,识其字;论其文者或未识其字、言其理。使有人焉,集各家之所识字、所言理、所论文,撷采精华,汇成一编,裨益于读庄子者当不浅。今阮居士次扶之庄子集注,乃适符斯选,能不以先睹为快乎!阮居士往者从吾研究佛学,今不晤七年矣。顷间、闻吾抵汉皋,月夜走访,目击其静气盎然,光泽胜前,夐乎与遭值世乱形神憔悴之众人异。讶询其所由,则以治庄注对,并请为序之。览其自序,则云:“当沧海横流之会,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知必有道焉,足以韬光晦迹,善以全其生,虽燕砻人间,亦得与海上冥鸿同其超脱。因而思老、庄之风,人皆取先,已独取后,人皆取实,已独取虚,盖善下而不与人争,自相忘而不为人忌者也”。又曰:“予既师其说以期免于难,窃欲求其一以渐底于通也”。又曰:“因虚其心以为物外之遨游,即后其身以远人间之灾害”。盖皆验诸身而后着诸言者,故洒然于剧变繁感之上,居市廛而气通山泽。然则居士此注之作,更进则化民成俗,使人熏其德而良善焉者也。逮得己利,推以利人,亦菩萨之用心欤!时座间有咨佛经者,居士随问宣答而核要咸中,则知别后虽究庄子,而以佛学为主,尤精进焉!顾于庄注中间抒己意之处,亦鲜援用佛言。吾每叹不知佛者,于孔、老、庄所语莫测其边底,而游目佛藏稍多者,亦不能如其分齐以言,辄喜傅一二名句,将佛义尽量移袭,而忘孔、老、庄此名此句,在其所属前后文或通篇全书中,本无其义,竟恣为敷演!如近人有割取“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之语,大谈破相显性,累万言不休者,则借其名句用为题目,以发挥自胸中之佛学,与孔、老、庄何涉?惟适以糅乱佛说而已!此古今爱好孔、老、庄之佛者往往不免,而居士独慎出之,弥堪尚已!民国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太虚序于武昌千家街之世界佛学院筹备处。(见海刊十卷十二期)

 
 
063宋版编年解题目录序

 

  中国锓木印图书,虽唐已有之,然著于官史者,则冯道为始,此人文史上所艳称之一大发明也。惟五代戎马倥惚,刻书之事,迨宋乃精且盛,故海东西所藏之中国书,推宋本为珍,以其不徒可资校勘,亦为有价值之古物也。因此板本之考查,得成目录学之一门。然古不古系乎时,同一宋也,前后相距者三百余岁,而宋末元初则成衔接。昔人仅断代为别,不纪其年,抑何为术之疏漏欤!张君涤瞻有慨乎是,发奋为宋板作编年史,以年编次先后,月日亦往往附见,缀之以解题,则藏者转移之迹,书之现存与否,皆可按图索骥而得。细至刻工姓名,亦间入纪录。起于开宝五年,迄祥兴二年,都四万有余卷。更益以索引,兼纪事本末之长,以弥编年史之缺憾,其用力可谓勤已!当此思潮激荡,政事剧烈之际,乃张君独孜孜矻矻,惟日不足,埋首图书馆,治此朴学,其立心尤迥异夸俗已!张君以此录所编入者,佛书几占其半,因嘱余序之。盖嘉熙三年,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寺刊大藏五千七百四十卷,政和至绍兴间,福州开元寺刊毗卢大藏五百余函,函十卷;元丰三年,福州东禅寺等学院,刊大藏五千余卷;他若开宝五年至熙宁四年,蜀刻之十三万板;宋末祥兴元年,开雕杭州南山普宁寺大藏;以及其余单镌之本,故应二万卷而有奇也。且三种大藏,日本皆存,而嘉熙本我国杨守敬君曾在日本购一残部,才散失六百卷而已。顾余于佛书虽涉览较多,然未尝留意于目录之稽核,而板本则更非所厝心;今以此而获知现存宋刻佛书之伙,滋足乐焉!民国十九年三月末日,厦门南普陀太虚。(见海刊十一卷四期)

 
 
064人生学序
 

──按劳分配之哲学问题──


  阎百川先生之在山西,关于国民党训政时期所要做未能做之地方自治,似乎在十六七年前早就做过了,然未有稳固基础及显著成绩,则因国际及国内潮流的牵荡,亦因所施多未切于人民生活所需要──例受小学教育的,过后仍种田数年,即完全忘却了,等于浪费──,故不能同于有根的植物一般自趋生长。今以讲求防共方法而研究出“按劳分配”及“物产证券”“土地村有”等要义,然其学说皆从按劳分配而演出,故今就是略论之。


  近世对于社会经济,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与“各尽所能各取所值”之两派学说。取所需,是共产党及无政府的主张;取所值,即阎氏所谓按劳分配,亦谓之“资──生产的资本──公有”、“产──消费的物产──私有”。阎氏以此制最合公道人情。所谓公道者,即劳动与享受相当之谓,劳动少者少享受,劳动多者多享受,以劳动定享受,以享受励劳动,是即合乎公道也。人情者,人心之所同然也。如劳动上之“好逸恶劳”,享受上之“好多恶少,好美恶劣”;处事定制,以其所好之多与美,以励其所恶之劳,即合乎人情也。其谓‘“按需分配”──即主各取所需之共产党等──是以生产工具给劳动者,固然十分不喜欢;“按劳分配”,使劳动者十分喜欢处同,而劳动结果全归劳动者所有,无一分不喜欢’,可为其攻击共产制之最有力处。


  但其哲理之精粹处,乃在‘人生非劳动不能达享受之目的,制度为限制欲享受而不欲劳动者,应使享受与劳动合一。故按劳分配属于政治范围,而分配制度之极则,只是按劳分配。若按需分配,便使享受与劳动分离,则劳动之目的,非为享受而生产,非“不藏己不为己”者,不能是超乎本能人情之上而为公为人的。为公为人是理的表现,为己为私是欲的表现,在人行为上有公私,在内心上必有理欲,社会上可行的是公道,不可任的是私,人心上可启的是理,不可纵的是欲,用本身的理以擒本身的欲是德行,用大家的理以擒大家的欲是政治。定制度只能收政治的效果,不能收道德的效果,纵令人人人情优化,事实上竟可按需分配,而定制度亦只能定按劳分配,而以优化人情属教学德行,不属政制’。


  其说先分为公为人之理与为私为己之欲,于理又分顺成环境的子理──后天而奉天时──,与改造环境的母理──先天而天不违──。子理是人与物关系上表现的,是什么能什么、就要什么,如饿了该吃饭。母理是人与人关系上表现的,该什么能什么、才可什么,如“蹴尔而予之,乞人勿屑”。似乎子理是顺成欲的,母理是节制欲的。据此、自应比以“环境决定意志”之唯物史观高一筹。


  然阎氏对于“用本身的理以擒本身的欲”之德行教学,似稍欠注重。盖“人与物”、“人与人”之事上,更有“人与自”之一事。人生大事,莫过于将自身人格优化,非此则仍未发展人类高等的精神,不过可平平庸庸的混度一生而已。吾意人以经济生存,政治平安,教化进善,必能进善而后有人生之价值。阎氏谓“知行合一的政治教学与政治制度不可分开,优化人情的教学必与政治分开”,亦甚有理。故政制中所施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大抵为资生学术,是与政治应合一者。由此应将“优化人情”之职能付之宗教,而与政治平等提倡。


  宗教之独能适今后人类的理智而最有优化人情的力量者,莫过儒之与佛;以儒而切近优化人生,极至乎不藏己不为己之大同社会;以佛而深圆优化人情,极至乎证无我而契一切法缘生实相,其精义略备王君恩洋所著人生学。近之当道者,虽高至阎氏,亦犹未能重视此优化人情之要旨,故今特为表而出之──王君属序人生学,拟即以此篇充之。(见海刊十七卷五期)


  (附注) 原题“按劳分配之哲学问题”。

 
 
065慧圆居士集序
 

  因明、晚唐后久成绝学;比年重光于华土者,功莫慧圆居士若!居士初在沪、汉、京从余听受纲略,即湛心于是。取藏中关于因明诸经论,及遗在日本诸古疏暨近人新著,穷搜冥讨,融会贯通,遂慨然有发明斯学之志。旋应中国大学授论理学聘,乃论论理学有西洋形式者,与佛教因明者,着为佛教论理学。嗣余招至武昌任佛学院讲师,授因明及俱舍等,修正其佛教论理学为因明入正理论讲义,即今佛学院印行者也。除讲学外,并从余研习唯识。正精进深造而疾作,发心病愈后出家专宏慈恩学;而辗转缠绵,由鄂迁沪,犹为人说起信等,卒以不起。悲夫!佛学院同人致挽辞云:‘唯识海空归觉海,大光明放在因明’,盖纪实也。鄂中新兴之佛化,得宏毅笃实之大慈以执其事,缜密精察之大彻以持其学,庶乎其可!乃皆为死魔攫之而去,吾恸深矣!其子史珏善严,集其散见之遗著,欲以问世,因为序其颠末。居士姓史,名锡绰,字裕如,后改一如,拟出家名大彻云。民国乙丑夏太虚识于天童。(见海刊六卷十一期)

 
 
066叙东方大同学案
 

  予往者闭关普陀,刘君仁航赠报恩学社丛着,及观音福田院缘起、诗歌等,读之深爱其博综东西诸学,归尚乎佛,达以显豁,足悟浊世,遂与之缔交。嗣予寓沪编觉社季刊,往还益频。顷年虽形迹似疏,而神理固吻然无间也。今秋赴东亚佛教大会,刘君凤鸣代君东渡,致君之手书,述东方大同学案纲旨,乞予序之。予虽未获读其文,而览其标目,揆其意趣,亦可粗识其端倪也。盖君之所学,以明道为体,以济人为用。尝序某君原学:谓?、卍、+为华、印、欧三土文化之符瑞。?则阴阳消息而用其中,卍则福慧圆满而大其归,+则偏执两端而致其极,道之所蕴,无外乎是。今作东方大同学案,其发挥此道蕴者欤!孔孟大同小康学案,老庄自然学案,杨朱兼利学案,墨翟兼爱学案,则?符也。耶苏爱人学案,则+之符也。佛之福慧圆满学案,则卍之符也。夫充足人心之愿望,无过于福慧圆满,故希冀福慧圆满,乃人心之本性如是。称性发舒,百家之学争鸣,皆以是为的,如万川之竞流,不达于海不能止。然非照空偏执两端之分别,寂灭阴阳消长之流转,福慧圆满之域终末由至;此所以非佛不能充足吾人福慧圆满之本愿,而佛之为佛,不在标此福慧圆满之鹄的,在已能圆满乎福慧。其所以能圆满乎福慧者,照而寂,寂而照,分别空,流转灭,于是乎为集福王,为大乘光,持以贤守,运以健行,福慧因以圆满。期果而不明因,果岂能获?故应曰:佛陀寂照圆成福慧学案。质之读刘君书者,以为何如?乙丑冬月,太虚。(见海刊七卷一期)

 
 
067叙睍言
 

  东阜先生,十余年之文学道义交也。吾顷者归自欧、美,萧然偃息湖畔。一日、与先生邂逅云林,偕游者促之,未遑剧谈。越数日,吾欲之甬,过先生塔山精舍,清话移晷。读其所为之词之诗,气弥沉而锋益敛,知先生之感概深矣!己而出其睍言曰“为我序之”。开卷,爱其语意幽隽,未及卒阅,乃阖之携以行。次日、凭轸而览之,则“越厉”、探人事之隐机,“颠当”、征物情之微变,罕譬喻指,婉刺讽俗,此因明之破也。“之野”、示政教之准,“叙生”、明天人之故,殿以“用渐”,则明体而达用,此因明之立也。夫以生物之长善成化,远探天道而近立人德,亦达尔文进化论之所从出。然彼谓生以竞而存,以争而进,促一世人皆入于相斫之死涂。此则谓生以不悖其程而全其性,不失其遂而尽其仁;导一世人有相得之生趣,则又所诣绝异,且尤有贵乎渐。吾治佛陀之学垂二十余年,知往者释尊兴于乾竺,以其民急近功而求速效,大乘因蔽于小乘;传至华夏,其民好高大自嬉,躐等相尚,群骛于禅密之顿超,净土之横超,致虚诞偷[女+育],不能切从人地,按程徐进于佛地。乃指归大乘渐教,由十善、六度之积行,先阶菩提萨埵之位,世出世间皆用乎渐,渐之时义大矣哉!十八、六、三、于甬江。(见海刊十卷六期)


  (附注) 原题“叙东阜先生睍言”,今略。

 
 
068跋寰游记
 

  记中述欧洲情形之处,大抵系前年在欧时随所观感而写者。但风云瞬息千变,去年以来之欧洲局势,已与前年大不同矣。最大关键,则在英易工党,亲美疏法,法之压迫德遂亦松懈,且欲联全欧以抗美之经济势力。欧洲之联邦果成,世界当又改观。


  十九年一月十九日,太虚在鹭岛。

 
 
069现代西藏序
 

  法尊格什,以新著的现代西藏,寄我校阅。我涉览一遍,发生两层感想:其一、西藏民众信受佛法之教化,不惟普及,而亦有相当的醇正深入。然一般妇女性少羞耻,曾不稍戢淫乱──此于无上密宗皆双身法或亦有关──;一般政商则习为巧诈,失于诚实;且廓罗一带游牧人,多有以劫杀为生活者;杀、盗、淫、妄,竟分别蔚成风尚,此何故耶?其二、西藏僧众实为西藏民族的重心,不惟掌教化崇仰,而一般的教育及政治权力亦出于是,此又何故耶?则因前者无安稳的经济基础,且无系统组织的政制治理,而后者则有之也。由此可知淑群之道,非但柔善的教化能奏全功,必扶以刚强的政治,尤必基以资养的经济。而世之佛徒,欲期住持佛教,有优良僧众,乃惟冀以德化达之,轻拒僧制与寺产之整理,盖未知纯由教化而臻净善,实惟少数贤哲,而大多数人则皆须恒以生产,齐以律制,而后能导勉于善也。故西藏的僧众,使无宗克巴改制,率各大寺严遵僧律,并管理其传续之集团财产,则将涣散颓堕而类尼泊尔;然使西藏掌教政之当局,更能督率民众,研求富庶之技术,轨纳于公正严明之政刑,则四根本戒之善行,不难表现为佛化民族之特性。故人之所贵,佛之所教,虽在导进于增上生与决定胜之行果,然适人间所宜而渐化,端在先以合理经济使咸足存活,加以公严政治俾各获平安,而后有暇满之环境,可受行于至教。否则、虽羡慕且信仰之,卒无以改正其茍偷放僻,亦令徒有渐悔心耳!兹则余对己有胜善教化之西藏民族,欲为其当局进献一筹者也,因即书于简端。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八日,在雪山丈室,太虚。(见海刊十八卷五期)
 

 
070谛闻尘影集序
 

  中国之社会,顷在古今东西一切文化之蜕变期内。而建立其间之僧寺,自是无能例外,故亦时有过渡之纷遽情状,非复畴昔之悠闲暇游,获享山林清福。谛闻法师乃深有学问之素养,兼具禅和之风度者也。尝在云南有改进寺制僧制之举,顾格于先习,所志未遂什一。近年应宁波七塔寺报恩佛学院主讲之聘,循循善诱,既深得学众之敬爱,而与全寺之耆旧,亦能水乳交融,翕然靡间,殆庶几僧伽和合之模范欤!近集其积年之读经感言、议论、书札、法语、演词等七十余首,颜曰“谛闻尘影集”,将以付欹劂。余阅其所为文,乃恰似其人,读之可使躁者少安而顽者渐化,诚有裨于今之佛门,因识数语弁其端。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十五日,雪窦丈室太虚。(见海刊十八卷七期)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十九编 05.日记] 下一篇[第十九编 文丛-- 07.缘起.宣言..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