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第五章、印光大师净土思想的实践方法(三)
2009-09-30 14:28:56 来源: 作者: 【 】 浏览:1892次 评论:0

第三节 以居家修行适应时代需求

 

印光大师不轻易赞成佛弟子出家,因为现今学佛,非常方便,不像 以前,非出家则难以听闻佛法而修行;在清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以 前出家都得经过考试,或者政府颁给度牒才能出家,所以学佛比较不普 遍(注一)。


清末、民国以来,信仰自由的风气渐开,已无严格的出家限 制。因此,印光大师认为尽可在家修行,以免出家若不真修,更不如俗。 他说: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 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注二)。


他认为:在家居士可以净土法门教示儿女,及亲戚朋友,告诉他们 正视生死的大事。如能依照这种方式修行,即能获益。怎么需要再选择 场所,以做清净修行?可说家庭就是道场!尽可以父母、兄弟、妻子、 朋友、亲戚,为法眷,自行化他,口劝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 这即是戴发的高僧,居家佛子也(注三)。


印光大师不赞成人出家的原因,散见于《文钞》各处,综合起来有 主要的三点:


 第一、现今乱世,多半都以俗欺僧,法弱魔强,恶徒邪党,常怀欺 僧夺产之心。因此,欲出家,反不如居家学佛较有益(注四)。


第二、若是已有家眷者,不经过家人同意,欲舍亲远去,则室人有 无依之恨,慈亲有怨子之怀。而且一般不明至理的人,反而批评佛法为 背叛世道,妄生毁谤。促使这些人造口业,堕落恶道。变成未见其益, 而先遭受大损失(注五)。


第三、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是真语实语的, 因出家必须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 者,不能为也(注六)。


而不是出家便一无所事的坐着修清净行。他举例说:自从民国七年 (一九一八)徐蔚如印《文钞》以来,他即终日为人忙。不知出家,若 撑持道场,宏扬佛法,其事更多。即使作个自了汉,而所须的衣食,当 得经营,三餐之饮食,也得自己料理,那有不忙碌的道理(注七)。


所以说:天下事都各有其因缘,而不是出家就好,不出家就不能修 行。佛法中的六度万行,及伦常应世,一切都在因缘法中。在家能乐天 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即可引众多人入正道。在一乡之中,大都 以你为标准。你虽无大作为,也为一乡之仪范(注八)。 


就是,佛法无一 人不应修,亦无一人不能修。只要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父 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扮好角色,则居家诚敬实是好修行。


有人说印光大师有几项特别而矛盾的作风,方伦居士在《永思集续 编》里为他作了辩护:


一、他自己出家,而不赞成他人出家。若有人与他商量要出家的事, 大部分劝其打消念头。这主要是恐其画虎不成,反为犬,倒不如做个名 副其实的居士来护持佛法,比较稳当(注九)


二、自己是出家人的出家弟子,然而他出家后,并不收出家的弟子, 这乃是他对僧伽的内容,有难言之痛,所谓不足为外人道也(注一O)。


三、自己通宗通教,而不大赞成他人研究宗教,凡缁素行人,如有 问及宗教上的问题,都以“老实念佛”四字,作为答覆,这是恐怕问者 能力不足,即生不能成办,并非说宗教之不高深,不足学,所以这一事, 也可以说是老婆心切(注一一)。


总而言之,修行是不分出家与在家,但要出家必须克服种种困难, 不如在家敦伦尽分做个称职的学佛居士,拥护佛法,摄化群众,亦不失 为良策。故印光大师不轻易允许佛弟子出家可窥其设想之周到,与利众 之心切,不愿见其出家,扮不好角色而苦恼;而望其以在家孝敬师长, 感化大众,使人们真正体会到佛法利济众生的好处。

 

[注释] 


注一 :在《全集》册一,页四五,印光大师说:“清世祖不观时机, 仰尊佛制。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认 为清世祖对佛法的尊崇,而宣布取消度牒,考试政策。而事实上,于清 乾隆十九年起,才通令取消官给度牒政策(见黄忏华等《中国佛教总论》 页一二六,木铎出版社)。而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五百一——礼部, 也记载“清乾隆十九年(中略)或致滋扰,有名无实,此综理日久所悉, 正不必袭复古辟异之迹也。着停止。”着停止,是指停止颁给度牒,取消 考试之义。故知印光大师所说的年代值得商榷。


注二: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八一,〈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 一〉。


注三: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八二,〈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 一〉。


注四: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二,页九三七,九三八,〈复杨树枝 居士书二〉。


注五: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二三八,〈复周群铮居士书四〉。 


注六: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一,页四五,〈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


注七: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页九三七,〈复杨树枝居士书二〉。


注八: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二,页一一 0三,〈复念佛居士书〉。


注九: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五,页二七一四,方伦〈由宗仰印 大师谈及老实念佛〉。以下举数例为印光大师劝人不出家有:


一、《全集》册一,页八一——八二,林介生居士欲出家,印光大师 就要他在家好好修行,做个戴发的高僧。


二、《全集》册一,页二三八,周群铮居士也被他以慈亲的不允许, 则应当在家笃修净业,使慈亲生信念佛,以期了脱之导。


三、《全集》册一,页四五,告诉谢融脱居士说:欲求出家者,第一 要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天姿,方可剃落,否则不可。 四、《全集》册一,页二二六,知师寿居士已心有回转,不出家了。 幸甚,因出家一事,今人多以为避懒偷安的计策。


以上,都是印光大师不赞成某些人想要出家的实例,但并不是完全 都反对,他是针对那些居士的问题而答覆。近代的慧三长老,在《永思 集续编》追悼印光大师提到他的出家是经过印光大师的同意,并请天台 宗大德兴慈法师为其剃度师,参见《全集》册五,页二四五二,慧三〈印 光大师许我出家〉。


注一O:印光《印光大师全集》册五,页二七一四,方伦〈由宗仰印 光大师谈及老实念佛〉。


注一一:同右。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四章 印光大师净土思想的理论.. 下一篇第六章、印光大师对时代的影响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