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华严经疏科(第1卷-第20卷) 【十九卷】(九)
2017-09-10 19:53:30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4379次 评论:0

华严经疏科卷第十


清凉山沙门澄观述


晋水沙门净源重刊石十


●八真如相回向(二)
○ 初长行(二)
  初广明(二)
  初位行(三)
  初牒名徵起(五)
  初释名(善根)
  二引证(故本)
  三梵本(若梵)
  四体性(即以)
  五拣滥(此与)
  二依徵广释(三)
  初随相回向(二)
  初积善回向(二)
  初所回行体(二)
  初积集资粮
  二结德成就
  二摄将回向(二)
  初观察善根(三)
●初捴标
●二别显
●三捴结(二)
○ 初结类多门
○ 二结修本意
  二正明回向(二)
●初回向菩提(三)
○ 初捴成智行
○ 二周徧利生
○ 三普严佛刹
●二回向众生(三)
○ 初牒前起後
○ 二正显回向
○ 三辨回向意
  二触境回向(五)
  初列所见境
  二覩境成德
  三捴明回向
  四别明回向(二)
  初释捴句(初句)
  二释别句(二)
●初释其可爱(二别)
●二正明科释(二)
○ 初横对上境
○ 二竪配地位(二)
  初因圆(三)
  初未入法者令得入法(二将)
  二已入法者令得入地(二证)
  三已入地者成普贤位(三有)
  二果满(第二)
  五回向成益
  二离相回向(二)
  初示义(二离)
  二科经(二)
  初直明回向(二)
  初顺如之行(二)
●初止观双运不着有无(二)
○ 初止寂妄取不违体用
○ 二观达空有信智双圆
●二权实双行不违性相
  二顺如之益
  二对如广辨(五)
  初捴释名(二对)
  二明种类(二明)
  三辨德用(三)
●初成依持(三辨)
●二成观境(二成)
●三成三大(四)
○ 初引论三大(起信)
○ 二对会令文(然彼)
○ 三释论用大(终违)
○ 四对会百门(若会)
  四约教异(四约)
  五释经文(三)
●初叙昔说(五释)
●二辨顺违(理皆)
●三申正解(三)
○ 初申今解(二)
  初捴明(令且)
  二别显(初偏)
○ 二解妨难(四)
  初十百不同妨(随地)
  二先後无如妨(地满)
  三如观难成妨(然异)
  四回向非如妨(无如)
○ 三释经文(二)
  初捴释(百门)
  二别分(十)
  初徧行真如德
  二最胜真如德
  三胜流真如德
  四无摄受真如德
  五类无别真如德
  六无染净真如德
  七法无别真如德
  八无增减真如德
  九智自在所依德
  十业自在所依德
  三回向成益
  三依释结名
  二位果
  二结示
○ 二偈颂(四)
  初随相(二)
  初所回行体
  二所回之行
  二离相(二)
  初对如广辨
  二却颂约法
  三回向成益
  四结回向意
●九无着解脱回向(二)
○ 初长行(二)
  初位行(三)
  初牒名徵起(四)
  初释本名(三)
  初约行释缚着(谓理)
  二约用释解脱(又解)
  三约解释缚着(於何)
  二辨得名(此约)
  三会六释(约说)
  四出体性(即上)
  二依徵广释(三)
  初所回善根
  二能回白行(二)
  初仍前进修
  二正明行愿(二)
  初示义(二正)
  二科经(二)
  初广明其相(二)
  初等众生菩提(二)
●初捴显
●二别明(二)
○ 初示义(二别)
○ 二科经(二)
  初普贤自分究竟(三)
  初成普贤捴持德
  二成普贤自在力用(二)
  初一多自在
  二广大自在
  三成普贤之行(二)
  初成神通
  二成四辨
  二普贤胜进究竟(三)
  初摄法广大自在德(六)
  初成智德
  二成利益
  三广文三业
  四清净三业
  五种诸根业
  六神力三业
  二相即相入重重德(六)
  初入普贤之门
  二成普贤方便
  三入普贤之位(二)
  初始入
  二终成
  四成普贤大智
  五成普贤聦说
  六成知根之德
  三微细容持甚深德(二)
  初示义(三明)
  二科经(十)
  初知世间法微细智
  二知众生趣微细智
  三知菩萨行德微细智
  四知菩萨位德大用智(三)
  初标德所修
  二列所得法(二)
  初位行成满
  二位满大用
  三结能知德
  五知众生界智(二)
  初示义(五知)
  二科经(三)
  初标德所依
  二列所得智
  三结能知德
  六知世界智(三)
  初捴标
  二别显
  三显德
  七知法界智(二)
  初示义(七知)
  二科经(三)
  初标所修
  二辨所得
  三结能知
  八知入劫智(三)
  初标
  二列
  三结
  九知无阂智(三)
  初标
  二列
  三结
  十捴知一切尽无余智(四)
  初标德所依
  二列所得法
  三结所不说
  四显知之德
  二等实际回向
  二捴结多门
  三行成利益
  三依释结名
  二位果
○ 二偈颂(二)
  初位行(三)
  初回向善根
  二颂回向行(二)
  初示义(二有)
  二科经(二)
  初自分究竟
  二胜进究竟(二)
  初示义(二颂)
  二科经(十)
  初颂世间智
  二颂众生趣
  三颂众生界
  四菩萨行德
  五位德大用(三)
  初一颂捴
  二因果八相
  三能知之德
  六颂知劫智
  七知世间智
  八颂法界智
  九颂知法智
  十一切法智
  三行成利益
  二位果
●○十等法界无量回向(二)
○ 初长行(二)
  初位行(三)
  初牒名徵起(二)
  初标会(谓称)
  二别释(十)
  初标依所入(法界)
  二略明能入(何法)
  三双结成名(谓以)
  四结示得名(此则)
  五法界类别(等何)
  六结通法界(然其)
  七结弹古人(故不)
  八别释无量(言无)
  九对前辨异(前回)
  十显出体性(即以)
  二依徵广释(三)
  初所回善根(二)
  初行依身位
  二依位起行(二)
  初示义(二依)
  二科经(二)
  初正明起行
  二显其行成
  二摄将回向(二)
  初示义(二摄)
  二科经(三)
  初别对十句善根以将回向(九)
  初愿闻法见佛修二利德(二)
  初一愿捴明
  二余皆别显(二)
●初愿闻法受持
●二愿念佛修行(二)
○ 初正明念佛之行
○ 二回念佛善成二利(二)
  初捴为一切徧於时处修菩萨行
  二别明修行梵行为万行之本(三)
  初捴举所愿
  二列所修行
  三通难释成(二)
  初示义(二通)
  二科经(二)
  初正明
  二徵释(二)
  初正徵反释
  二重徵顺释
  二愿得法广演以益自他(二)
  初示义(二复)
  二科经(三)
●初牒前起後
●二正明二愿(二)
○ 初捴明得法
○ 二别明演法(二)
  初示义(二一)
  二科经(五)
  初捴明
  二得法
  三能演
  四为机
  五成德
●三捴结上义
  三愿二利行圆(二)
  初示义(三复)
  二科经(二)
●初通明二利
●二别明二利
  四愿行称法界
  五愿见佛解法
  六愿解法界
  七愿众生成法师
  八不着回向即向实际
  九离过成德回向(二)
  初离过即离可坏缘
  二显成德明其所为
  二捴显回向之意(四)
  初应向实际(二)
  初应向实际
  二应向众生
  二应向菩提
  三明应离过
  四明有成益
  三更以异门别明回向(四)
  初回向众生(二)
  初愿得圆音(五)
●初标[娄*殳]显义(以除)
●二引会他经(四)
○ 初会其同异(即密)
○ 二会彼有无(然彼)
○ 三会通教皆(又此)
○ 四会他经意(法有)
●三随难释文(中间)
●四以义通摄(然六)
●五别释音声(通言)
  二捴令具德
  二回向菩提(二)
  初示义(二回)
  二科经(三)
●初明得正果(三)
○ 初正明得身
○ 二依身起用
○ 三捴结所成
●二二果因圆(二)
○ 初即理起用行
○ 二即事入玄行
●三愿成依果(二)
○ 初捴明(二)
  初牒前生後
  二正显愿相
○ 二别显(二)
  初正显宝严(三)
  初捴标
  二别显(二)
  初示义(二别)
  二科经(二)
  初通显宝严(二)
  初略明胜
  二广显胜(五)
  初唯以外宝为严
  二标以事名释以法门
  三唯约法门即法可贵
  四约於事宝能成法门
  五显於内身六根三业
  二别明人宝
  三结成宝严
  二类显余严
  三捴显所为(二)
  初为众生
  二为菩提
  四回向实际
  三回向成益
  二依释结名
  二位果(三)
  初标其得因
  二列其所得(三)
  初因果利益满
  二见佛自在满(二)
  初捴标
  二别显
  三清净果满
  三结得之相
○ 二偈颂
●○六瑞应分(二)
○ 初动地生信
○ 二兴供表行(三)
  初明供因
  二外事供
  三内事三业供
●○七结通分
●○八证成分
●○九偈赞劝修分(二)
○ 初序仪意
○ 二正说偈(二)
  初第十回向(三)
  初所回善根
  二颂回向行(三)
  初捴颂前文
  二回向严刹
  三回向所为
  三颂位果(三)
  初见佛自在
  二清净等经
  三捴结第十
  二结叹劝修(二)
  初举人就行
  二结叹劝修
●○十校量功德分
●十地品(四)
○ 初来意(五)
  初揔明问答(初来)
  二立理明次(夫功)
  三辨定法门(前是)
  四引论证成(故无)
  五辨其通别(然会)
○ 二释名(三)
  初约人(次释)
  二约处(三)
  初释天名(二约)
  二显表法(二)
  初释他化自在(三)
  初约二智(表所)
  二约理事(事理)
  三约自他(二)
  初约自他隐显义(因他)
  二约自他相作义(自他)
  二释第六天(将证)
  三通妨难(不违)
  三约法(二)
  初得名(二)
  初解本名(三约)
  二解异目(有别)
  二释名(卜是)
○ 三宗趣(三)
  初正明宗趣(二)
  初捴(三宗)
  二别(二)
  初揔标(後别)
  二别释(三)
  初正说十义(十)
  初约本
  二约证
  三约智
  四所断
  五所修
  六修成
  七位行
  八约法
  九寄乘
  十撮委
  二以义收束(於此)
  三结成宗趣(别论)
  二别示体性(二)
  初别示十体(论其)
  二以捴收别(彼此)
  三问荅料拣(二)
  初问(问何)
  二荅(三)
  初标(荅显)
  二徵(云何)
  三释(六)
  初示三之相(三乘)
  二反举非理(若俱)
  三顺荅其难(故於)
  四引证显深(故虚)
  五结深妙意(故刚)
  六以义成立(二)
  初标(又此)
  二释(四)
  初正明(所以)
  二解妨(若前)
  三立过(若别)
  四结酬(十地)
○ 四释文(二)
  初正科判(二)
  初傍论依经科(二)
  初揔科判(二)
  初前後摄叠科(第四)
  二增[娄*殳]展转科(二)
  初正科(前中)
  二释妨(二)
  初难(问论)
  二荅(五)
  初反诘以成(荅若)
  二正示通义(故知)
  三引例反成(若以)
  四结示正义(是知)
  五重遮外难(又下)
  二明次第(二)
  初揔标三章(此十)
  二随章别释(三)
  初为起说(初之)
  二为显证(二显)
  三为双辨(三双)
  二依论约义科(二)
  初正科(或为)
  二问荅(二)
  初问科通局(二)
  初问(问初)
  二荅(荅地)
  二释通外难(二)
  初问(问初)
  二荅(二)
  初则非(荅明)
  二示正(岂不)
  二随文释(二)
  初分科(次正)
  二解经(十)
  初序分(四)
  初时胜(二)
  初牒经捴标(时成)
  二引论正释(三)
  初略释胜义(以是)
  二引论会今(论经)
  三明徵释意(四)
  初徵释初七不说义(且依)
  二徵释不说之意(论云)
  三徵释受乐之意(论云)
  四徵释唯行因缘意(何故)
  二主胜
  三处胜(二)
  初牒经捴标(无成)
  二引论正释(二)
  初正释(论云)
  二诘难(三)
  初取意徵起(若以)
  二引论正释(论云)
  三疏释论文(二)
●初捴约感应释(谓执)
●二一向就机辨(又色)
  四众胜(五)
  初拣定众愿(三)
  初拣大异小(拣大)
  二拣尊异卑(拣尊)
  三拣新异旧(拣新)
  二叹其胜德(三)
  初略明
  二广叹(二)
  初广自分(二)
●初修行具足
●二德月圆满
  二广胜进
  三揔结
  三依德列名
  四结[娄*殳]难测
  五采说法主(三)
  初释菩萨说(论云)
  二释金刚义(普蕴)
  三别释藏义(下释)
  二三昧(四)
  初释文(众已)
  二会论(论趣)
  三出体(然其)
  四入意(所以)
  三加分(六)
  初辨加所因
  二能加佛见(二)
  初略消经文(佛现)
  二依论解(二)
  初合解二三(四)
  初举少显多(上二)
  二释成多义(若尔)
  三释成十字(若尔)
  四释多所以(何要)
  二别释第四(二)
  初问(何要)
  二荅(二)
●初本愿力故(二)
○ 初举论(论云)
○ 二疏释(二)
  初顺文释(此中)
  二以义释(为以)
●二同己名故(第二)
  三同赞得定
  四加定因缘(四)
  初略属经文(有四)
  二料拣通局(初之)
  三冥显加异(若约)
  四定其因[娄*殳](三)
  初正明(是则)
  二引例(所以)
  三结弹(故不)
  五辨加所为(二)
  初示义(第五)
  二科经(二)
  初依自利行(二)
  初直释经文(二)
●初释捴句(二)
○ 初会二经同异(故经)
○ 二正释经文(二)
  初捴标三义(既知)
  二别释三义(三)
  初所被机冝(二)
  初徵起(故何)
  二正释(二)
  初举论(论云)
  二疏释(二)
  初地前(此通)
  二地上(二)
  初标举立理(二通)
  二引论证成(二)
  初引摄论(以摄)
  二引当论(下释)
  二叹能被法(二)
  初徵起(二能)
  二正释(三)
  初捴标(此有)
  二别释(二)
  初说所证(二)
  初举论(一所)
  二疏释(二)
  初疏释论(此明)
  二疏释经(既是)
  二说能证(二)
  初举论文(二说)
  二疏释论(二)
  初正释(此谓)
  二结成(二)
●初结成论意(地法)
●二结成於疏(二)
○ 初正结(见智)
○ 二引证(故解)
  三捴结(上云)
  三释说之意(三)
  初徵起捴标(三说)
  二引论正释(二)
  初解今入(二)
  初引论证(论云)
  二疏释论(此中)
  二解所入(入何)
  三结归捴意(上说)
●二释别句(三)
○ 初结前生复(已说)
○ 二引论科释(二)
  初科为四(论云)
  二通妨难(近地)
○ 三明释经文(言九)
  二通会本末(二)
●初会末归本(自下)
●二本末无碍(七)
○ 初捴彰大意(後明)
○ 二标举显通(论云)
○ 三彰其立意(此言)
○ 四列名略释(言六)
○ 五揔以喻明(亦如)
○ 六举例徧释(余一)
○ 七稽广在余(别卑)
  二依利他行(二)
  初句[娄*殳]开合(是增)
  二正释经文(二)
●初释捴句(二)
○ 初依教行解(初句)
○ 二教证相对(三)
  初释名(复有)
  二解释(此教)
  三结示(令当)
●二释别句(四)
○ 初标指(次依)
○ 二捴科(前三)
○ 三料拣(此陲)
○ 四释文(二)
  初明前五句(一非)
  二辨後五句(次下)
  六正显加相○
  四起分
  五本分
  六请分
  七说分
  八地影像分
  九地利益分
  十地重颂分
●○六正显加相(二)
○ 初明加因由(三)
  初引论生起(第六)
  二正辨加相(加相)
  三加备次第(二)
  初十方佛加(乘前)
  二本师加备(若伯)
○ 二正明加相(三)
  初口加(二)
  初捴释(揔中)
  二别释(二)
  初他力辨(别中)
  二自力辨(二)
  初明前三句(二自)
  二辨余六句(三)
  初标名(余六)
  二依论解(摄为)
  三随文释(初荅)
  二意加(二)
  初正显(二)
  初释捴句(起中)
  二释别句(四)
  初捴显别句(复别)
  二释成妨难(门加)
  三会论同经(在心)
  四随文别释(九)
  初不若
  二堪辨(二)
  初标名捴释(二异)
  二别示堪相(二)
  初举论正释(论云)
  二疏释论文(三)
●初取意略标(此言)
●二略指二经(然其)
●三引论正释(二)
○ 初正释(今後)
○ 二次第(劝彼)
  三任放
  四能说
  五不离
  六教出
  七不畏
  八无量
  九同化
  二徵释(二)
  初示义(二徵)
  二科经(二)
  初徵
  二释(二)
  初捴明(捴明)
  二别显(二)
  初本愿所教(一本)
  二三昧身摄(三)
  初捴科(二三)
  二别释(是圆)
  三捴显(上八)
  三身加
●○五本分(四)
○ 初释名(五本)
○ 二解妨(不请)
○ 三科判(文分)
○ 四释文(三)
  初明六决定以为地体(二)
  初释捴句(六)
  初标解菩萨(纪释)
  二别明愿义(於大)
  三释善决定(此愿)
  四结会六释(奏锵)
  五拣善决定(此已)
  六通显决定(若逾)
  二释别句(四)
  初就捴开别(後别)
  二指文引证(瑜伽)
  三通相料拣(此六)
  四随文解释(六)
  初观相善决定(观相)
  二真实善决定(真实)
  三胜善决定(二)
  初捴释(二)
  初举论(胜善)
  二疏释(三)
  初揔释二句(此中)
  二别释二句(法异)
  三释成上义(况体)
  二料拣(二)
  初徵问徵起(问)
  二举论释(二)
  初捴(二)
●初举论(论揔)
●二疏释(言一)
  二别(三)
●初释所如法界(次释)
●二释能如地智(下辨)
●三揔结上三节(故随)
  四因善决定(三)
  初牒经立名(究竟)
  二举论释相(此有)
  三以疏释论(三)
  初叙昔解(有释)
  二辨违顺(此顺)
  三申正义(五)
  初直释论文(今受)
  二会通三身(若会)
  三遮救外难(发智)
  四释成上义(故论)
  五随难释论(言无)
  五大善决定(四)
  初牒经立名(徧一)
  二举论释相(随顺)
  三释论立名(即普)
  四重举论释(二)
  初举论文(论又)
  二疏释论(三)
  初牒论正释(谓由)
  二叙昔异解(有云)
  三广释不住(然约)
  六不怯弱善决定(三)
  初牒经立名(为一)
  二论自解释(上八)
  三疏家释论(论经)
  二标列十名以显地相(四)
  初寄问徵起
  二举[娄*殳]显同
  三微[娄*殳]列名(三)
  初捴明(为对)
  二别释(今依)
  三料拣(此十)
  四结名显胜
  三举十方同说叹地要胜(二)
  初不见不说
  二徵释所由(二)
  初徵
  二释
●○六请分(三)
○ 初揔科(六请)
○ 二显意(二)
  初显嘿所以(所以)
  二释请所以(所以)
○ 三释文(三)
  初说已嘿住
  二三家五请(四)
  初揔科为三(第二)
  二出三所以(三)
  初捴显深妙(所以)
  二别明加义(四)
  初正明分别(众首)
  二相因分别(随大)
  三主伴分别(又诤)
  四因果分别(又前)
  三结叹难思(前之)
  三明请次第(又三)
  四释上首请(四)
  初辨三请意(今初)
  二悬通妨难(二家)
  三科判文义(无依)
  四正释经文(三)
  初解脱月请(五)
  初怪嘿随疑请(二)
  初明大众观嘿生疑
  二解脱月腾疑为请(二)
  初揔故请因
  二以颂正请(二)
●初叙(二以)
●二释(二)
○ 初叹说者无过(三)
  初捴显颂意(偈初)
  二释偈叹所以(圣德)
  三别释偈文(二)
  初释捴句(具能)
  二释别句(三)
  初开章捴释(别叹)
  二依章别释(初中)
  三会通违妨(然念)
○ 二叹听者无过(二)
  初科判(第二)
  二释文(三)
  初叹同生(二)
  初叹振
  二叹欲(三)
  初略申料拣
  二举论捴释(三)
  初举其论文(论云)
  二现非现义(现前)
  三揔出论文(此中)
  三随要重释(其心)
  二叹异生
  三双叹(三)
  初捴释偈(第三)
  二会论经(论经)
  三别释喻(然诤)
  二法深难受止(二)
  初叙意(二)
  初正释文(令报)
  二会偈意(尽无)
  二偈詶(二)
  初示义(二偈)
  二科经(四)
●初明法难说(二)
○ 初显难说之法(四)
  初别释难字(偈末)
  二明义难相(此难)
  三明难法体(何荅)
  四显其难处(此之)
○ 二释难闻所以(二)
  初捴显所以(彼前)
  二随文解释(二)
  初捴科(初二)
  二别释(三)
  初释前二句(二)
  初捴释前三(虽得)
  二别释第四(四)
  初以论释经(四超)
  二疏释论文(言亦)
  三释心地言(知无)
  四重释论
  二明第三句(既非)
  三释第四句(末句)
●二显法难闻(二)
○ 初举德难闻(二)
  初释初句为揔(论云)
  二释下二句为别(二)
  初捴相释(下二)
  二别料拣(二)
  初释信坚之句(二)
  初别明深信二字(深信)
  二明佛胜智三字(所信)
  二释证坚之句(云何)
○ 二结成难闻(下句)
●三喻显说闻(四)
○ 初捴申科判(上半)
○ 二捴显喻旨(三)
  初释喻相(此中)
  二释合相(能猒)
  三显喻相(然空)
○ 三举论广释(三)
  初释喻相(三)
  初离释二喻(二)
  初尽喻(二)
  初正显喻相(显有)
  二显其非有(二显)
  二风喻(二)
  初正显喻相(下风)
  二显其非有(二云)
  二合释二喻(二合)
  三双结二喻(三结)
  二释合相(二)
  初次第合上三叚(第二)
  二论经今经会释(然论)
  三拣不同(二)
  初说听之同(第三)
  二说听所以(假实)
○ 四例释说嘿(二)
  初能依就所依(若将)
  二所依就能依(若以)
●四举难结嘿(三)
○ 初蹑前徵起(准若)
○ 二举偈意酬(意云)
○ 三正释经文(初句)
  三叹众堪闻请○
  四不堪有损上○
  五双叹人法请○
  二海会大众请
  三如来说偈加请
  三许说分齐
●○三叹众堪闻请(二)
○ 初示义(三解)
○ 二科经(二)
  初长行(二)
  初叙请
  二发言(三)
  初陈众集
  二叹众德(二)
  初捴(初捴)
  二别(二)
  初五教净(即欲)
  二四证净(四)
  初得现净(得净)
  二不行净(即不)
  三即无猒足净(即无)
  四不随他教净(不随)
  三结请
  二偈颂
●○四不堪有损止(二)
○ 初长行(二)
  初愿前所叹
  二举损违请(二)
  初举损不可
  二给嘿违请
○ 二偈颂
●○五双叹人法请(二)
○ 初叙意(第五)
○ 二正释(二)
  初长行(三)
  初标请
  二释请(二)
  初直徵释(二)
  初徵
  二释
  二转徵释(二)
  初徵
  二释(三)
  初法
  二喻(二)
  初举论(以字)
  二疏释(以书)
  三合
  三结请
  二偈颂
●○二海会大众请(二)
○ 初叙请
○ 二偈请(二)
  初叹人堪能请(二)
  初叹说者
  二叹听者(二)
  初叹众有根
  二叹众有欲
  二叹法利益请
●○三如来说偈加请(四)
○ 初来意(二)
  初正释来意(自下)
  二悬通妨难(二)
  初通其伏难(前来)
  二通蹑迹难(若尔)
○ 二释名(上力)
○ 三拣别(二)
  初加相不同(三)
  初牒其异相(不以)
  二正出所以(为不)
  三通蹑迹难(要无)
  二所被不同(尔加)
○ 四释文(二)
  初分科(文中)
  二随释(二)
  初长行二身七业(二)
  初此方佛光照十方(二)
  初光体业用
  二正明所作(三)
  初列名(即二)
  二出体(流星)
  三料拣(二)
  初对成四句(故以)
  二差别所以(以身)
  二十方佛光照此方
  二偈颂但明请业(二)
  初偈之所依
  二正显偈请(二)
  初加请所说(二)
  初举法请(二)
  初正显作加(二)
  初定其揔别(加於)
  二释别文相(四)
●初自在胜(言四)
●二显力胜(二力)
●三眷属胜(三眷)
●四种性胜(四)
○ 初牒名属经(四种)
○ 二开章别释(於中)
○ 三结归第二重揔(即上)
○ 四结归第二重揔(二)
  初结二种加(上云)
  二结加说主(今具)
  二显加所为(三)
  初捴辞文意(欲令)
  二别申科判(初句)
  三属经别释(义藏)
  二举益请(三)
  初闻时益
  二修时益
  三转生时益(六)
  初显意揔科(即具)
  二会通二经(论经)
  三揔显文意(此中)
  四以论释文(二)
●初揔明(以身)
●二别释(二)
○ 初释海中堪闻(大海)
○ 二释火中闻经(五)
  初正以释经(劫大)
  二会释论文(以即)
  三以论会经(然二)
  四别释等字(二)
  初显论包含(等言)
  二显经之巧(今举)
  五会长寿宽狭(众智)
  五别申意趣(二)
●初结论意(上顺)
●二申别旨(二)
○ 初通八难(理实)
○ 二申别解(今经)
  六问荅料拣(二)
●初问(问若)
●二荅(三)
○ 初以义正荅(荅此)
○ 二会经释文(今海)
○ 三结劝引证(勉旃)
  二教说分齐(五)
  初捴显文意(应说)
  二别释捴名(言请)
  三列名出体(云何)
  四随文解释(二)
  初取论捴释(胜智)
  二引论辨相(论说)
  五问荅料拣(二)
  初问(问地)
  二荅(二)
  初举贤首(古德)
  二会违顺(二)
●初句捴标(此亦)
●二别会释(四)
○ 初举唯识论(故唯)
○ 二借文通义(又云)
○ 三反难成立(若唯)
○ 四以喻显示(如人)
●三许说分齐(二)
○ 初显意揔科(三许)
○ 二依文正释(二)
  初叙说偈意(二)
  初释说仪(二)
  初举论释经(论云)
  二疏家释论(观十)
  二释说意(四)
  初依经释(谓众)
  二引论释(若华)
  三疏释论(以前)
  四显喜意(四)
  初徵以揔释(如何)
  二释二大名(义名)
  三结成踊恱(关於)
  四彰其体性(二)
  初揔标异解(然二)
  二别显二师(二)
  初远公(远公)
  二贤首(三)
  初正明二大(贤首)
  二对前拣异(然其)
  三再叙古义(二)
●初揔(古德)
●二别(三)
○ 初标章(於中)
○ 二别释(三)
  初义大(义中)
  二说大(二就)
  三双融(三约)
○ 三融通(二)
  初正融通(此上)
  二引经证(二)
  初引当经(是故)
  二引他经(涅盘)
  二正显偈辞(二)
  初显义大(四)
  初揔显地智微妙(二)
  初揔显地徵(三)
  初定所显法(三)
  初揔显(正显)
  二引证(故论)
  三结弹(明知)
  二别会论经(於中)
  三牒文解释(二)
  初牒论略科(言微)
  二依科广释(二)
  初通释微妙(别相)
  二开章别释(二)
●初别释难知(云何)
●二显微妙所以(二)
○ 初说时难知(六句)
○ 二证时甚微(二)
  初揔(下之)
  二别(四)
  初揔标(下四)
  二别列(第一)
  三释经(四)
  初明功德甚微(初句)
  二明清净甚微(次句)
  三辨观行甚微(言离)
  四释依止甚微(二)
  初释能行之人(聦慧)
  二释彼智行处(三)
  初揔标(彼人)
  二徵显(何智)
  三正释(云何)
  四料拣(二)
  初依论受胜(上四)
  二疏意明通(上依)
  二别显微相(二)
  初引论(二别)
  二释经(二)
  初明其同相(二)
  初揔(二)
●初释经(上句)
●二释论(二)
○ 初出体(何以)
○ 二释名(上同)
  二别(六)
●初会彼论经(下句)
●二引论标释(释云)
●三引他论证(三种)
●四引论别释(今云)
●五会通经文(今显)
●六结广有在(三种)
  二明不同相(三)
  初揔彰大意(三)
●初出体(即方)
●二释名(断惑)
●三解妨(二)
○ 初释以果违因妨(涅盘)
○ 二释所证违智妨(今明)
  二随文解释(二)
●初揔(文中)
●二别(二)
○ 初释解脱之处(别中)
○ 二释解脱之体(三)
  初等二际是观智相(二云)
  二断烦恼是离碍相(三)
  初揔明大意(二断)
  二开章别释(二)
  初约相翻释(四)
  初定断处以开三阒(释此)
  二依阒立过(此三)
  三假问徵起(若尔)
  四正明断义(三)
  初正显唯识(若依)
  二明其顺违(二)
  初纵成(此中)
  二相违(二)
  初破彼秤喻(若望)
  二破明暗喻(明暗)
  三显当宗(四)
  初揔标(若此)
  二正显(上明)
  三双明(由能)
  四结破(若定)
  二约相续释(四)
  初揔彰体性(言相)
  二三时不同(就此)
  三依论正释(三)
  初顺释无断(论云)
  二明不断之断(二)
  初正举论文(若三)
  二疏解经论(二)
  初释论(此举)
  二引证(故大)
  三结成正义(二)
  初结前经论(上诸)
  二重结所依(又今)
  四结弹古义(若云)
  三结示圆体(二)
  初正结圆融(上犹)
  二指广从略(若具)
  三体德圆满是涅盘相(二)
  初别释(三)
  初观行相(二)
  初正释(二)
  初辨是(非言)
  二拣非(不同)
  二拣滥(前云)
  二转依相(二)
  初依论立名(次句)
  二取论意释(四)
  初引唯识辨(谓转)
  二明论释是(故此)
  三明论异非(二)
  初牒论(论云)
  二疏释(二)
  初揔释(此拣)
  二别释(二)
●初释未转依(无字)
●二释今为所转(二)
○ 初释能依(今转)
○ 二释所依(依彼)
  四释论引证(二)
  初牒论(论云)
  二疏释(二)
  初定说(是了)
  二引文(二)
●初正释(涅盘)
●二通妨(二)
○ 初问(问所)
○ 二释(二)
  初依法相宗(若依)
  二依法性宗(二)
  初引起信(若起)
  二引胜鬘(胜鬘)
  三解脱相(二)
  初举经立名(三其)
  二释显其相(不同)
  二揔结(二)
  初揔结三德(三德)
  二别释转依(转依)
  三揔结会通(二)
●初结会同义(此不)
●二但结不同(论中)
  二类地行微○
  三寄对彰微○
  四喻显地微○
  二显说大○
●○二类地行微(二)
○ 初揔科(上半)
○ 二牒释(二)
  初释上半(三)
  初出偈意(初中)
  二别释(寂即)
  三徵释(何不)
  二释下半(五)
  初正释(下半)
  二举论(论云)
  三释论(言境)
  四拣滥(余地)
  五重释论(将此)
●○三寄对彰微(二)
○ 初揔显偈意(对问)
○ 二随文牒释(三)
  初举法体(三)
  初取意释(初句)
  二以论释(故论)
  三疏释论(此印)
  二明难说(二)
  初明难说(次二)
  二不可说(後句)
  三不可闻(下句)
●○四喻显地微(四)
○ 初正拣喻体(上半)
○ 二随文解释(二)
  初释喻相(二)
  初举论文(论云)
  二释喻相(揔显)
  二释合相(二)
  初依论正释(三)
  初揔合空迹(此中)
  二合不可说(何以)
  三合上非无(二)
  初正合非无(上明)
  二空迹互显(又以)
  二取类展合(三)
  初展成三事(若欲)
  二展为四事(若更)
  三例前以释(若以)
○ 三结叹胜能(以斯)
○ 四对前拣异(三)
  初引论徵起(此中)
  二举论正荅(故论)
  三疏释论文(二)
  初释二喻别(此论)
  二疏释论文(四)
  初正出五失(若以)
  二揔显文意(意令)
  三结弹异释(命人)
  四出其体相(故叹)
●○二显说大(三)
○ 初正显说大三成就义(二)
  初彰名意(四)
  初揔释名(二)
  初释名(含成)
  二解妨(前二)
  二辨地位(此三)
  三就文辨(问慈)
  四释妨难(三)
  初蹑迹为问(若覆)
  二正为重通(彼从)
  三引论证成(故上)
  二释本文(二)
  初结前生後(已知)
  二正释本文(三)
  初释因成就(因成)
  二释因渐成就(二问)
  三教说修成就(二)
  初满足修(六)
  初牒名揔科(三闻)
  二释二修相(真修)
  三揔结示(初即)
  四假喻显(犹莹)
  五引例释(三)
  初举能例
  二明所例(一修)
  三申结劝(诸有)
  六正释文(二)
  初依今经(文中)
  二依论经(五)
  初出意(若准)
  二引论(故论)
  三释论(此明)
  四重牒(次更)
  五结示(此明)
  二约观修(二)
  初牒释(次观)
  二通妨(既难)
○ 二彰己无过诫众除失(二)
  初揔明
  二别显(二)
  初示义(二别)
  二科经(三)
  初广开演
  二显敬受(二)
  初揔明(即示)
  二释敬(二)
  初对人彰己善说(下释)
  二对法彰己善说(三)
  初科经(次二)
  二解义(文虽)
  三别释(云何)
  三明神力
○ 三示说分齐(四)
  初揔标大意(但是)
  二对经会论(半偈)
  三牒经解释(於中)
  四释因果义(二)
  初揔辨顺违(然因)
  二申今正义(二)
  初揔彰大旨(直望)
  二开章别释(二)
  初唯约十地(二)
  初揔释(更以)
  二别释(二)
  初修证相对(此复)
  二诠表相对(四)
  初正释(二以)
  二指文(如初)
  三释因果之名(今众)
  四可说不可说(斯皆)
  二通佛因果(三)
  初正明(三)
  初揔相(二约)
  二指文(谓即)
  三可说不可说(是则)
  二解妨(二)
  初问(问上)
  二荅(二)
  初揔诃(荅岂)
  二引证(三)
●初引示说分齐(故上)
●二引上加备分(又上)
●三引影像分(五)
○ 初正引(又地)
○ 二结示(是知)
○ 三重难(广云)
○ 四反质(大海)
○ 五结破(明知)
  三拂迹(又且)


华严经疏科卷第十 石十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乘百法明门论疏 【二卷】 下一篇佛教大藏经 目录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