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征诏第八
(第八章 朝廷征诏)
唐朝中宗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武则天与中宗发了一道诏书,诏书说明,则天与中宗请嵩岳慧安国师及神秀大师能来宫廷里讲经说法,这两位大师推让说,南方有惠能禅师,他密受五祖忍大师衣法,他所讲的法是真知正解的佛法,可以向他请教。
于是皇帝派遣太监薛简带着诏书到曹溪迎请六祖大师,希望六祖大慈大悲,赶紧到京师来,为皇上传授佛法。六祖接到诏书之后上表,认为自己年岁大,身体也不好,愿意老死在林麓。
薛简说:“京城有很多有修为的法师都说,如果要想得道(作者注:一般人理解的得道,与佛学的道不同。一般人理解得道是想通过修行而得到什么神通),必须要懂得坐禅而得定。没有不经过禅定而得到解脱之人。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惠能说:“道由心悟,岂是在坐禅呀。经中说,若言如来若坐若卧(如果说,佛道是由坐卧就能得到),是行邪道。为什么那,无所从来(佛道没有从哪里来)。亦无所去(也没有到哪里去)。无生无灭(没有生,也没有死。即前面所讲本来无一物)。就是是如来清净禅。懂得世间万物,本身都是这样的,是如来清净坐。本来什么都没有,要证得什么哪?坐禅又有什么用?”
薛简说:“弟子回京,皇上一定问我。希望法师慈悲,给我讲一讲,我会去也好告诉皇上以及京城的学道者。就像一盏灯可以点亮百千盏灯。使得黑暗着都得到光明。达到明明无尽。”
惠能说:“道,也就是真理。本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也就是有好有坏以及产生各种事物。而明明无尽,也是有尽的。都是事物所立的名字与表相。所以《净名经》讲,“法无有比(真理是绝对的,没有什么与之相比较的事物)。无相待故(因为真理是没有任何事物的)。”
薛简说:“懂得真理就是达到了智慧的状态,而不懂得真理就是烦恼的根源。修行之人都不能用智慧破除烦恼,那么无始的生死轮回凭什么可以出离那?”
惠能说:“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烦恼与菩提都是我们的自性,烦恼是被遮覆的自性,而菩提时明心见性的自性,所以说是一样的)。如果能够用自身的智慧破除自身的烦恼,就达到了声闻、缘觉的见解。羊鹿等机(三车,羊车、鹿车、白牛车,比喻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者),上智大根的人都不是。”
薛简说:“那么什么是大乘见解那?”
惠能说:“明(名即找到清净本性从而达到明白宇宙人生道理)与无明,凡夫认为是两种状态。智者懂得明与无明,只是自己清净与不清净,而自性是没有区别的,所以明与无明实际是一件事情而已。这种状态,就是实性。什么是实性,就是虽然身处众生世界,也按照众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生活,但是内心不会随众生之性。自身虽然懂得什么是正确人生的真理,但是也不为此有什么自豪的。虽然身处这个纷争的世间,但是心性不会被纷争的世界所搅乱。按照禅定的方法生活,但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生活中即要按照佛学要求去做,也顺应生活中的大致规律,没有什么优越感,也没有什么可沮丧的。生活中没有自身的所求,也没有外在的好坏多少的分别。随时保持清净本性,不被外界所染杂,也不是什么都不想。按照正确人生行为去生活,清净本性永远不被任何外界事物所染杂。名之为道。”
薛简说:“法师所说不生不灭(即清净本性不生染杂,也不是什么都不想),与外道的思想有什么区别吗?”
惠能说:“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用灭止生,以生显灭。说灭,但是不灭。而生却说不生。我所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你如果想要知道要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就会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可以正确对待世间所有的事情)。”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回到京都,把惠能的言语奏明圣上。其年九月三日,有诏书奖谕惠能法师:
师辞老疾(法师推脱自己年老多病)。为朕修道(但是你所讲的道理,我都明白了)。国之福田(真正国之幸,因为皇帝可以用道来治理国家)。师若净名托疾毗耶(我知道,法师不是为了贪图名利所以借故自己年老多病)。阐扬大乘(法师慈悲,传扬大乘佛法)。传诸佛心(讲解佛的思想)。谈不二法(作者注:不二法也是佛法的另外的一种称谓)。薛简把法师所讲的正知正见的佛学道理讲给我,使我懂得了要做积德行善的行为,才能达到幸福。我不知道哪世种下了善根,今生今世可以遇到法师。可以听到法师所传扬的,可以使人顿悟的上乘佛法。感荷师恩。顶戴无已。
拜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剌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