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六祖坛经.白话简本(七)
2011-06-10 15:25:56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兵 【 】 浏览:6521次 评论:0

参请机缘第六


(第六章 求法机缘)


六祖惠能,从五祖成承得衣钵,回到韶州曹侯村。没有人知道他是六祖。当地有一个儒士之人名叫刘志略,很受人尊敬。刘志略有一个姑姑出家为尼,名叫无尽藏(作者注:法名,唐代比丘尼。韶州(广东)曹侯村人,俗姓刘。生卒年不详),最爱诵持的就是《大涅槃经》(只是读诵而已,而不懂其中之意)。惠能听到她所诵的《大涅槃经》即懂得了其中的妙义。随即为其解说其中之意。无尽藏随即持经卷问惠能识不识经卷中的字。惠能说:“我不认识字,如果你有不懂其中之意的,我可以为你讲解。”尼姑说:“连字都不认识,怎么会理解其中的意思那?”惠能说:“佛学思想与文字没在什么联系。”尼姑听这么说,倍感惊异,知道这位和尚是深懂佛理之人。于是遍告乡里,这位是有道之士,请大家一定尊敬供养。


有一名出家人叫做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次拜见惠能,问:“什么是即心即佛?希望您给我讲解。”惠能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作者注:此前与后,不是位置或时间的前后,只是区分同样的心念,要有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前念不生,即我们在生活中,虽然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但是我们要做到不为外界纷杂事物所染杂。后念不灭,即随时保持住这种清净本性而在社会中生存。两点看似不同,但是都是我们同一个心念得来的,所以叫做‘即心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生活中我们内心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要用面对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即内心中可以装下所有错综复杂的世事纷扰)。离一切相即佛(内心中要装下所有事物,但是任何事物都不会在内心中有任何挂碍,就是佛。这两句讲的是我们要在社会中生存,就要懂得面对社会的方法,即生活方法。但是所有生活中的事物,都不会影响到自己内心的好恶之分别)。如果我要详细的讲解,讲很多也讲不完。你听我告诉你一首偈:


即心名慧。


(真正的心,是智慧)


即佛乃定。


(真正的佛,是我们的清净本性不被外界事物染杂)


定慧等等。意中清净。


(定与慧,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保持内在的清净本性)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我所讲的这些道理,你懂与不懂,不是我讲的有多好,而是看你自己的悟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用即对外的生活,本即清净本性。两者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要做到体用一如,才是正确的方法)”


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


即心元是佛。(我们的清净本性就是佛)


不悟而自屈。(不懂得我们本身就是佛,而生活在痛苦当中,真是自讨苦吃)


我知定慧因。(我想在懂得了什么是定与慧的道理)


双修离诸物。(就是要做到,保持清净本性而不被外界事物所染杂)


又有一位出家人名叫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拜见惠能法师。给惠能行礼磕头时,头不至地。法师教训他说:“既然行礼了,但是没有达到行礼的标准,还不如不行礼。你心中肯定有什么事情,你一直在做什么那?”(作者注:法达不愿意行礼,是看不起法师,他认为自己读了很多的经书,自己很有修为了,为什么要给你行礼那。)法达随即说:“我一直念法华经以及其它经书三千多部。”法师说:“你如果念经书达到万部,而懂得经书的含义。也不要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我也懂得佛法之真谛,其实你的行为本身是违背佛学道理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错误之处,你听我说一首偈吧,礼本折幔幢(给他人行礼,就是要去除功高我慢之心)。头奚不至地(而你认为你的头很尊贵而不着地)。有我罪即生(内心中如果还有一个‘我’在,即我执。我执是引发一切罪恶行为的根源,也就是自私,贪婪等等都是因为有一个我)。亡功福无比(真正的达到人生永恒状态的功夫丢掉了,有福哪能与人生的永恒相比那?也就是说你丢掉了真正的功夫)。”


法师又说:“你叫什么名字?”对方说:“我叫法达。”法师说:“你叫做法达,可是没有看到你达到法的要求。”随即说了一首偈: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你今天叫做法达,读诵经书没有停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如果只是口读,只能听到声音而已,而不是佛法。真正懂了才是真正的学佛)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华从口发。


(今天也是我们的缘分,我今天为你讲法。真正的佛学道理不是靠嘴说的,那样只能是出现漂亮的语言而已)


法达听闻这首偈,随即懂得佛学理论,知道以前是自己的错误,感谢的说:“我从今天以后,一定恭敬一切万物。弟子虽然读诵《法华经》但是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对其中的道理也是很迷惑。法师智慧广大,希望可以给我大致讲解经中之意。”法师说:“法达,就要达到学习佛法懂得佛学的真谛,你还没有做到这一点。佛经本无迷惑,都讲的很清楚。只有人心迷惑而不懂佛法。你念《法华经》,你知道此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吗?”


法达说:“学生根性愚钝,只是知道按照文字来念,根本就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法师说:“我不认识字,你试着随便拿一本经书来念给我听,我当时就可以给你讲解。”法达随即高声念了一段《法华经》经书。念到其中的方便品时,法师说:“好的,可以了,此经的根本就是以因缘出世为宗旨(即讲解如何脱离六道轮回的方法)。其中用了很多种比喻,都没有出离此书的宗旨,即如何脱离六道轮回。用什么样的因缘那?经中说,所有的佛都是以相同的事情来到世间的。什么事情那?就是佛的思想。世人对外执着于外在的事物,即被外在的事物所左右。而修习佛法的人又对内着迷于空(即迷于内心什么都不想)。如果能达到对外接触外界事物,而有不被外界事物所左右。而对内要懂得不被外在事物所左右,而不是什么都不想。即达到了内外不迷的状态。如果懂得这些,就像我们一直关闭的心,打开了一样。我们的心打开了,就是与佛的境界是一样的了。”


“佛达到破迷开悟的状态,分为四门,就是四种方法。第一、开觉之见(懂得生命要有生命的正确的做法)。第二、示觉之见(要懂得追寻、学习正确人生的道理)。第三、悟觉之见(即明白什么是生命的正确行为)。第四、入觉之见(即完全按照正确生命生存方法生活,达到佛的状态)。如果听到佛法,就能明白其中道理,就是达到了觉之见,即完全明白佛学道理。此时内在的清净本性即时体现。”


“千万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错误理解佛经之意,那样就会按照错误的方法去生活,而自以为自己所遵循的是真正的佛法。对于此,我们大家都没有什么分别。如果错误理解佛学理论,就是谤经毁佛,是要受到下无间地狱的果报的。”


“其实每个人的自性就是佛性,每个人的本性当中都是懂得真理的。而不用外在的思想引入。你应当相信我所讲的道理,什么是佛的思想,其实就是每个人的清净本性。对于自身来讲除此以外没有什么佛了。”


“而一切众生,因为自身的原因,自己把自身的清净本性盖覆住了。而去贪图世间的享受。而这些外在的事物,就是遮覆人的本性的原因。而人们不懂得这些,而甘愿被这些外在的事物牵引着走,而带来人生的痛苦。”


“世尊(释迦牟尼佛)用自己的所见所得,即保持清净本性的好处。一直在苦口婆心的教育大家,劝令大家不要被外界的纷杂事物所感染,要懂得找到自性才是真正的生命的体现,才是与佛一样。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开佛知见,就是要用佛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生命的过程。我(惠能)这里也要劝一切人,要懂得佛的思想,用真理指导我们生命的过程。而世人不懂得真理,而胡乱的生活。由于自身行为的错误,就会带来许多的人生之苦。有些口善心恶。有些贪嗔嫉妒。有些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佞(花言巧语)。有些功高我慢。有些侵人害物。自己不自觉的打开了众生的知见,即按照众生的错误知见生活。”


“如果能够去除众生知见,保持佛的知见,即保持自身清净本性。才能内心中增长智慧。有智慧就会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而不会犯错误。就是自己打开了佛的知见。做人要随时随地用佛的知见生活,而不要按照众生的知见生活。开了佛的知见,就可以达到永恒的人生状态,即回归佛道世界。而如果开众生知见,即按照众生的错误知见生活,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之苦。你如果总是记着自己的功劳与荣誉,就好像是牦牛爱尾,永远也无法达到目的。”


法达说:“如果想真心学习佛学之人,只要懂得佛经之意,就不用诵经了吗?”惠能说:“经没有什么过错,岂能成为阻碍你达到佛知见的障碍。迷与悟是在人自己。诵经对人好还是不好,都是自己感觉的。要达到口念心行,即口中也诵经,人生也按照经文道理去做,这样就是转经,即从经中得到了益处。如果口念心不行,就是被经转,即不但没有从经中得到好处,相反还得到了坏处。听我说一首偈: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如果不懂得佛经的道理,就是被佛经所拖累。而如果懂得佛经的道理,才能从经中得到好处)此处所说的是法达所诵的《法华经》,其实所有经都是同样的道理。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读诵佛经,如果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就是与其中之意相对了)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到无念的状态,才是正确的念。如果有念,那么这个念就是错误的。内心中没有有也没有无,达到内心的清洁状态。就是长御白牛车了)此处所讲的念即内在的本性。白牛车佛教语。比喻佛法中之大乘。此处代表达到佛的状态。


法达听后,为自己以前根本不懂佛学而悲泣,听后大悟而对惠能说:“我一直以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法达继续说:“经中说,声闻乃至菩萨,共同思量也无法知道佛的智慧有多深。今天您说凡夫只要懂得看清自身本性,就是佛的知见。我根性愚痴,对此有些疑惑,还望法师指点。另外经中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这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希望法师慈悲开示,为我讲解。”


惠能说:“经中已经讲的很明白了,你只是迷惑的背诵经文,而没有理解其中之意。声闻乘、缘觉乘与菩萨乘此三乘之人不能看到佛的智慧有多深,是因为度量不一样。就算此三乘加在一起,也与佛的智慧相去甚远。佛说法是为凡夫所说,不是为佛所说。这些道理如果不肯相信的话,那就只能随他去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坐进白牛车(白牛车即大乘佛法),要好于门外找寻三车。况且经文已经向你明确的讲明了,要想懂得生命的真谛,只有按照佛的要求去做,其它方法都无法达到目的。佛经中所有的不同的讲法,只是讲法不同,引用的例子不同,只是针对不同人所用不同的讲法而已。所讲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如何找到自身本性而成就佛道。你为什么就不明白,所谓的三车不是什么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不同的人,所讲的不同的找寻自性的方法而已。今天我只教你去假寻真的方法。找到佛经真实意思之后,按照要求去做。达到清净本性的状态,这些佛法也是要去除的。就像你拥有财产,只是拿来用,而不能当成是自己的父母子女想。也就是说方法是拿来用的,用后就没有任何作用了。那样才是真正的持《法华经》,而且是随时随地的持有而没有停歇。”


法达受到启发,欢喜雀跃,赞叹惠能: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我虽然诵读经书三千部,但是不懂得读诵经典的真正含义。今天惠能的讲解使我明白了,我以前所做的都是一无是处的行为)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不明白经书中所讲的脱离六道轮回的方法,反而徒增了很多的错误行为)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所谓的羊鹿牛的讲法,只是为了方便众生明白佛学道理所举的例子而已。只是对待不同根器的众生所用的不同的讲法而已)初中后,代表不同的思想境界,佛学叫做不同根器的众生。对待不同根器的众生,用不同的讲法,让每个人都容易理解佛学道理。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有谁知道,三界火宅,就是六道轮回当中,真正的清净自性才是生命最高尚的追求)元,即本源,即每个人的清净自性。


惠能说:“你今后可以叫做念经的僧人了。”法达遵从师命,从此诵经不辍。


有一个僧人名字叫做智通,寿州安丰人,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懂得什么是“三身四智”。来到惠能法师处,恳请法师为其讲解其义。


惠能说:“三身者,1、清净法身,就是你的本性(即生命的清净本性)。2、圆满报身,就是你的智慧。3、千百亿化身,就是你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如果离开了本性,就说不上三身了,那叫做有身而无智,也就是一个人坯子而已,而没有人的根本。就像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偶是一样的。如果悟到三身都没有自性,没有自性简单讲就是没有我,即没有我的任何尊严,没有我所追求的,没有我所要得到的。达到了这一点,就是达到了四智菩提的状态,听我说一首偈: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每个人的自性,包含前面讲的三身。用这三身对待外界一切事物,就成就了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离不开声闻缘觉的境地,一定会成就佛道的)关于此请参考李兵著《试说佛法末劫概论》有详细讲解。


我今天为你讲的这些道理,你一定要不加怀疑的相信。不要学那些三心二意的求道者。只是每天嘴上说要求佛道,而不去身体力行。”


智通又问:“那么什么是四智,还望法师讲解。”


惠能说:“只要达到了三身的状态,就自然会懂得四智的道理。多问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离开三身,也就是三身没有做到,谈四智也是空谈,而没有任何意义。懂得四智的道理,没有三身作为基础,这叫做有智无身。懂了四智的道理,也无法达到四智的状态。我再念一首偈:


大圆镜智性清净。


(第一智,大圆镜智。即真正圆满的智慧,要靠清净的本性得来)


平等性智心无病。


(第二智,平等性智。即对一切平等的智慧,佛法叫做等视众生,即自己内心对外没有远近亲疏之分,对内没有好恶之情感。有这些分别就像是内心有病,而没有这些分别就像无病之心)


妙观察智见非功。


(第三智,妙观察智。即可以看到自身的错误之处,而得以改正。《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自胜者,强也。”讲的是相同的道理。请参看李兵正解《道德经》78章版)


成所作智同圆镜。


(第四智,成所作智。即达到圆满的生命状态)


五八六七果因转。


(即佛经所讲的因缘果报的形成的道理)


但用名言无实性。


(懂得这些,而不去按照正确人生行为去做,懂得这些有什么用那?)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如果内心不去执着于这些,即达到清净本性,那么我们自然就会达到佛的状态了。)那伽定,即有修为之人可以达到的一种境界。


智通随即明白了什么是自性智慧,随即呈上一首偈: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三身本来就在我的体内。四智就是达到自心的明心见性)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身与智本身是一体的,没有什么分别。对待外界的不同事物要用自身的智慧来正确的对待)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如果起心动念,执着于修行,同样都不是清净的本性。要懂得守住匪真精,这里说的是一个比喻。匪,器似竹筐。精 <名>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也就是说要像看护篮子里的米一样看护清净本性)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这些奇妙的道理都是法师给我讲明白的。事物终于离开的死亡时的污点。即明白道理了,就要按照正确人生行为去做,而成就永恒的生命。而不是糊涂的死亡,而继续六道轮回)


还有一位僧人名叫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 髫tiaoˊ,幼童时期)出家。一心的志愿就是达到明心见性的状态。一天也来拜见惠能。惠能看到他就问:“你从哪里来,打算问什么事情那?”智常说:“学生前几天拜见了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听了他所讲解的见性成佛的道理。但是没有解决我心中的疑惑。远来拜见您,希望您可以给我讲解明白。”


惠能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试着讲一下给我听。”


智常说:“我到了那里,三个多月,未得到那里法师的教诲。由于我对于求法的迫切,一天我就独自来到了方丈的房间,请问法师什么是我的本心本性?大通法师对我说,你可以看见虚空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间,比如我们眼前的空间)?我说可以看到。大通法师说,你看到虚空有什么形象吗?我说,虚空无形,有什么相貌。大通法师说,你的本性就像虚空一样,如果看到内心当中没有任何事物在心中,就是正确的看到了自性,就是正见。没有任何事物影响自身的本性,就是真知。内心中没有青黄长短(即内心中对外界万物所有的人与事没有任何成见,也就是内心没有任何的喜欢与厌恶的心态),就是达到了本性自具的,生命本应该如此生活的,本身清净本性。达到了这点,就是见性成佛的状态了。学生我虽听这样的讲解,但自己还是不能确定,还是心存疑虑,还望惠能法师给我讲清楚。”


惠能说:“这个法师所讲的,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而非完全的佛的思想,所以不能令你明了。我这里说一首偈给你听一听: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清净本性本身是什么都没有的,但是还心存无念之心。这个看似无念的内在是最大的遮覆清净本性的东西。就像乌云遮住太阳。这里讲解一下,如果心中有其它的念头,修行人很容易知道,就会懂得避免,而达到清净本性。而无念这个念头,容易使人忽略,感觉自己是清净本性了。其实无念的念头,本身就是起心动念的一种,但是人们不容易感觉到,所以也不容易发觉,更不容易去除)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如果什么都不懂,或者说内心什么都不想,认为这就是空。就好像虚空中生的闪电,也是污染了清净本性。也就是说内心什么都不想,也是错误的。就像我们睡着了,那种什么都不想。或者说傻子什么都不想,这些行为的内心什么都不想,也是错误的,也不是清净本性)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以上存在的这些行为,看似与空相似,也就是看似与达到了清净本性的状态相似,但是错误的,是引起其它一切污染内心清净本性的因素。也就是说以上提到的两点,内心还有无见的念头,或者内心什么都不想。都是引发一切贪嗔嫉妒这些污染内心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内心还有这样的念头,与凡夫无异,甚至不如凡夫。因为凡夫承认内心有很多想法,想要改变就很容易。而有以上两种想法的人,由于自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清净本性,所以也不懂得改变,这是最危险的)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你要注意,只要内心有任何的念头,都是错误的。只有达到了这种状态,自己的清净本性,或者说由清净本性带来的生命的本来面目才能回出现)


智常听了这个偈,心里当时就明白了。也说了一个偈: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


(以为自己达到了空相,其实还是有心念。用这种不是清净的本性,去求清净本性哪里可以做到那)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内心只要达到了悟的状态,就可以去除昔日所有的迷惑)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自性本身就觉悟的根本,但总是在外寻找,找多少年也是枉然)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今天如果不是来到您这里,听您的教导,只能错误的追求空或有)


智常有一天问惠能:“佛所说的三乘法,说是人生最高的追求,弟子不解,还望开示。”


惠能说:“你只要向内找自己的清净本性就可以了,而不要执着于外在事物。法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每个人有差别罢了。那么什么是四乘(这里惠能所讲的四乘与三乘大同小异)那?可以听闻佛法,可以见到佛法,可以传诵佛法,这些行为就是佛所说的小乘。懂得佛法的道理是中乘。按照佛学道理去生活就是大乘。对宇宙万物道理明澈知晓,可以按照宇宙人生的真理去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在心中没有任何的分别于好恶,不被外在的事物所影响,对万物没有一丝一毫的所求。就是最上乘。乘是什么意思?成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的一切正确行为的道理。并不是用来争论的事物。你只要自己按照佛学理论去修为,就不用问我了。生活中随时随地都,用清净本性生活,而不被外界事物所染杂,就可以达到自如的人生,即正确的人生,即没有任何挫折的人生。”


智常谢过法师,按照法师所讲的道理生活一生,并终身服侍六祖惠能。


有一名僧人名叫志道,广州南海人,请教惠能说:“学生出家,阅览《涅槃经》十余年,未明其中之意。还望法师不吝教诲。”法师说:“你那些地方不懂那?”志道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惠能问:“这句话哪里不懂那?”志道说:“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物质的生灭的身体)、法身(永恒的生命)。色身无常(身体不能长久存在)。有生有灭(物质的身体有生有死)。法身有常(我们真正的生命是永恒的)。是无知无觉的。经上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我不知道什么身寂灭?什么身受乐?如果说的是我们物质的身体灭亡的时候,死亡的痛苦,苦不堪言,不可能有乐。如果说是我们的法身灭了,那么没有思想的身体与草木没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来享受快乐那?还有我们的生命应该是我们生命个体死亡之本体,而我们的身体只是体现死亡罢了(这里是志道自己的想法,与大家想法一样,就是人的死亡是精神意识的死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死亡,而身体只是体现脑死亡的外在表现)。而生命与身体应该是共同死亡的。而生死应该是一种常态,也就是说死亡是精神与肉体一起死亡的,而不会有生命不死,而进行轮回的行为。因为,生是因为有身体,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灭也是精神与肉体共同死亡。如果按照佛学思想,肉体死亡,生命会继续进行六道轮回的话,那么生命个体就不会断灭。而如果不进行轮回的话,则生命会断绝。没有思想的生命体就是与树木花草一样了。如果这样的话,生命被涅槃所带走,而不得有重生,那么有什么乐趣吗?”


(作者注:这个理论是每个人都有的理论。认为人死了,就一切都不存在了。而如果按照佛学所讲,生命涅槃了。空留物质生命体,而没有思想,活着有什么乐趣。而涅槃的生命,由于没有身体的体现,也没有什么乐趣。这是志道的疑问,同时也是大家的疑问)


惠能说:“你是皈依的出家人,为什么把外道的错误思想当作了真理那?按照你所讲,人活着的时候身体与精神的生命是可以分开的话,那么就是离开人的个体的生灭,而求生命的永恒状态了。你又说,涅槃如果想要长乐,必须是身体与肉体共同达到涅槃状态的。其实你这样的想法就是害怕生死而有意避开生死的问题,而执着于世间的乐趣。你今天要懂得,佛为一切迷惑的人们所讲身体是属于自身的,而外在的一切都是外相与自身没有联系。而人们执着于外在的事物,而忘却自身的主体,这样的想法跟随着每一个人。他们不知道外在的事物是梦幻虚假的,他们认为外在事物是真实的而抛弃自性,被外在事物所牵引着生活。由于自性本具只是不懂得找寻,而错误的生活,而妄受六道轮回之苦。反而认为常乐涅槃是虚假存在的。人们随时随地都是这样的想法。所以佛看到人们错误的思想,而宣讲生命真理,示现涅槃真乐。什么是涅槃真乐那?就是达到刹那没有生相,即没有任何事物的生起之相。刹那没有灭相,即没有任何要去除的事物,因为本身已经达到了清净状态。因为无生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灭的。这种状态就是寂灭现前的状态。当达到这种状态时,也没有寂灭之前的任何事物。就达到了生命的永恒状态,就是没有任何痛苦的常乐状态了。但是这种乐也没有谁来享受,只是达到这种状态而已,所以也就是没有任何的物质所组成的身体。如果认为涅槃就是令任何事物都不存在,那么就是歪曲了佛学思想,就是谤佛毁法的行为了。(作者注:此段为纯大乘佛法,虽然我尽量用人们都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讲述,但终归人的理解有差异,所以读懂这一段不容易。但是也不用着急,我这里讲述一下这一段的主要思想,知道所要明的道理就可以了。这段主要讲的是人是由生命与物质体共同构成,是必须要共同存在的。当生命死亡了以后,生命与肉体才能分开。而达到佛的状态,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生命与肉体共同存在,而是只有无形象的生命存在。此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还不明白请参看我所写的《试说佛法末劫概论》)


听我说一首偈: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真正的涅槃状态,是达到明澈的清净本性,并且达到任何情况都不被污染。而凡夫认为涅槃就是死亡而已,与平常人的死亡没有什么区别。而有些对宇宙人生真相也有研究,但是错误的人,他们执着的认为是断的状态。他们认为的断,就是不认为有佛的世界存在。)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那些追求声闻缘觉状态的人,他们只是表面的做到了,无作。做事情要用无作之心来做。但是他们只是表面做到了无作,而内心中还会执着于自己所作所为。由于他们内心还是有为,就是有所求,所以他们还是会产生各种恶行。这里六十二代表六十二种恶行)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这些对于佛学也是有所追求之人,他们用的是错误的方法,他们认为佛学要有很多的形式或者仪式来遵守,所以就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立了很多的规矩。什么是真理,要有高于一般人的智慧的人,这些人才能有正确的行为才能真正的达到,内心无取无舍的清净本性)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要懂得我们的身体是由五蕴组成的,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暂时的集合而成,只是为了承载真正的我。这个我即真正的永恒的生命。外表是有各种各样的长相,发出不同的声音,或者说有不同的语言)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虽然我们内心要有平等之心,但要把这种心态当做一种平常心,而不是随时提醒自己要这样做之心。虽然我们知道凡与圣的区别,但是我们内心中不要有区别之心,即达到平等之心。虽然可以达到涅槃的状态,但是也不要追求于涅槃,也不要把涅槃当做什么神圣的事情。要离开两边,边,在佛教中叫做边见。这里不做详细讲解,简单讲就是不懂涅槃的道理。三际就是以前、现在,今后。内心中不要有这些想法与区别)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生活中我们要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来生活。但是这些只是生活而已,而不要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对待万物我们知道要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待。但是内心中不要有任何的分别之心,不要有任何的好坏之分)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具体就不解释了,主要是形容句。讲的是我们六道轮回是很苦的。真正的快乐是达到清净本性之乐。这种状态就是涅槃的状态,涅槃就是生命回归佛道世界)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我今天讲的有些深奥,也许你不能理解。但是只有这些道理,才能令你舍去你心中错误的想法。你如果不能全部理解,那么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吧)


作者注:此段道理有些深奥,惠能法师也是这样告诉大家的。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有一位怀让禅师(作者注:怀让禅师后来成为六祖五大弟子之一),来到惠能处。惠能问:“从何处来?”怀让说:“从嵩山来。”惠能说:“怎么想起要到我这里来那?”怀让说:“没有什么因为,所有的原因都是错误的。”惠能说:“既然什么都不因为,那么还有什么需要我来讲解的吗?”怀让说:“随时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自己也随时都不做污染清净本性的事情。”惠能说:“我们所以懂得找到清净本性,是因为诸佛的教导。你是如此,我也是如此。西天般若多罗谶(西天般若多罗,即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即达摩祖师的老师。谶,音,趁。意,预言,预兆)。你的弟子有一个人很厉害,可以教化大众,让众多人信服,这个人是谁,我就不说了,你应该心里应该明白(作者注:言下之意就是怀让)。


怀让随即明白,之后拜惠能为师,服侍左右十五年。期间得到惠能的教诲,懂得了很多佛学道理。后来去往湖南衡山般若寺,在此弘扬佛法时,四方的僧人都前往归敬,禅师于此大弘禅宗心法,更随机教化,令弟子得悟心性。


有一位玄觉禅师,很少学习经论,唯一精通天台止观法门(作者注:止是定的意思,观是慧的意思,所以止观法门,就是修定慧的一种方法)。因看了《维摩经》,懂得了佛学真谛。一天惠能的弟子玄策来访,与玄觉谈论佛法。玄策听其中所讲的与惠能给自己讲的道理相仿。玄策就问:“你是师傅是谁?”玄觉说:“我看了不同的佛经与高僧大德的文章,所以应该说他们都是我的师父。后来我读《维摩经》悟得佛学真理,但只是自己这么认为的,没有得到法师大德的认可。”玄策说:“如果在威音王佛之前,这么说的应该是真实的。而在威音王以后还有这么说的,那么都应该是错误的。”玄觉说:“还希望您可以我为鉴定一下,看我开悟了没有。”玄策说:“我也懂得不是很多,我知道曹溪有一位六祖惠能大师。去那里拜访的人很多。都得到了惠能法师的传授。你如果想去,我们一起去。”玄觉随即与玄策一同参拜六祖惠能。


玄觉见到惠能绕师三匝(佛门礼仪)。然后振锡而立(前面是基本礼仪,而后就振锡而立。锡即锡仗,震动锡仗站在那里,比喻不恭敬的样子)。


惠能说:“身为一个出家人,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出家人所要求做到的行为)。这位大德自何方而来,怎么生大我慢(即功高我慢)。玄觉说:“了脱生死事大,平时这些世事又算得了什么。”惠能说:“如果自身没有达到了脱生死的境界,是无法了脱生死的。”玄觉说:“内心达到了无生的状态,即达到无我的状态,还有什么快与慢那。(作者注:即内心已经达到了清净状态,本身就是佛的状态了,还有什么快与慢)。惠能说:“确实是这样的。”


此时玄觉才按照规矩礼拜惠能。随即准备告辞。惠能说:“为什么这么快就走那。”玄觉说:“我的真心本性并没有动,哪有快慢之区别呀。”惠能说:“谁知道你没有动那?”玄觉说:“是法师您自己内心有分别而已。”惠能说:“你真的没有生无分别之心吗?”玄觉说:“我没有任何心升起,何谈有分别之心。”


惠能说:“善哉。”即赞叹玄觉的修为。后着证道歌,盛行于世。


有一位修禅(禅即定,佛学高一些修为之意)之人名叫智隍。曾经参拜过五祖,自己感觉即已经的达到了佛学的要求,隐居打坐修行,如此二十年。


惠能法师的弟子玄策听到智隍是修为之人,就到智隍那里访问。看到智隍在打坐就问:“你这样是做什么那?”智隍说:“我在入定。”玄策说:“你说你在入定,那么是用心入定,还是不用心入定?如果是不用心而入定,一切草木瓦石都可以入定了,因为草木瓦石就是无心的。如果有心入定,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入定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心的(此处的心是心思、思想之意,而不是物质的心脏)。”智隍说:“我入定以后,就看不到有没有心了。”玄策说:“看不到有没有心,是修行人平时就应该做到的事情,还谈什么入与出的问题。如果还有出入之心,就不是真正的入定。”智隍无话可说。


过了很久问玄策:“你的师父是谁?”玄策说:“我师父是曹溪六祖惠能。”智隍说:“六祖对禅定是如何定义的那?”玄策说:“我师父说,达到完美的清净本性,不受外界事物任何的干扰,生活中对待万物都可以正常的面对。五阴(即前面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些组成了身体,都是因业而产生的不是实有的(请参看李兵著《试说佛法末劫概论》)。六尘(即我们身体的六根,自身对外界的感知器官,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外界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是因业所产生,也不是实有的。由于我们的身体与外界事物都不是实有的,所以在我们心中也不用有出入之想法,也就没有定与乱的感觉,也就是不用定也不用乱。禅定的本性,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要离开所谓达到禅定的形式,使禅性不生,离开要有禅定的思想。达到心如虚空,即清净本性,但是又没有心有虚空之想。这就是真正的禅定。”


智隍听后大悟,以前二十年的修行都是错误的,以前的错误当时都消失了。当天夜里,河北一些修行之人听到空中有声音。都知道是隍禅师今天得道,即完全了解了佛学道理。智隍礼谢玄策,回到河北,开化四众(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此为出家众,也就是和尚,尼姑。优婆塞,优婆夷,此为在家众,也就是居士)


(作者注:此章用对答的方式来讲述,如何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并且是直指要害,没有其它任何铺垫。也就是直接达到目的,而没有过度的讲解。所以此章不容易理解)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六祖坛经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下一篇如本法师佛学讲座讲义--六祖坛经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