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六祖坛经.白话简本(四)
2011-06-10 15:25:56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兵 【 】 浏览:6515次 评论:0

定慧一体第三


(第三章 解释什么是定慧)


(作者注:定即禅定,慧即智慧)


惠能法师开示:“各位善友,我的这个学习方法,是以定慧为根本。各位不要有错误思想,认为定与慧是两码事。其实定与慧的本质是一样的,是不能分开的。定是慧的体,而慧是定的用。就像人,身体是体,而思想是用。是不能分开的。即如果说慧,一定有定作为基础。而说定的时候,一定要有慧来支持。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大致懂得了定与慧的根本道理。各位修行佛学之人,不要认为,只有入定了,慧才能显现出来;如果先有智慧而定就有很多种形式。如果是这样认为的人,在他们心中真理就不是唯一性了,而是多样性了。我们知道真理就是唯一的,如果放在这里正确而放在那里错误,我们说就一定不是真理。所以认为定慧有别的人,做事一定是口说善语,心中一定不善(作者注:有可能不是有意的不善,而是不懂得什么是善)。这样的人,虽然也说自己懂得定与慧,但那是假的定慧。如果做到了外在与内心都是真善,才是真正的懂得什么是定与慧。”


“自己修行佛法,不在于争哪个道理在前,哪个道理在后。哪个道理重要,哪个道理不重要。如果有这些想法,与没有修行佛法的迷人是相同的。如果内心中不能断除分争,就是我执与法执的增加。内心中也不会离开佛学所要求远离的四相(四相即:我相,心中总有我的存在。人相,心中总有他人的存在。众生相,心中总有万物的存在。寿者相,心中总有时间观念的存在。)”


“各位善友,只按照三昧(三昧即禅定)的要求去做的人,于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当中,都不会离开禅定的要求,即内心不被一切外界事物所污染,随时保持无争的心态。就像《净名经》中所讲的:‘无所求无所怨之平常心就是学习佛学的道场。无所求无所怨之平常心就是佛道世界。’不要内心有各种希求与怨恨,而嘴上总是说内心无所求。也就是不要口说我内心是不受外界左右的,而生活中还是被外界的事物左右。只要内心达到了无所求无所怨之心,于外界事物的是非曲直,不记挂在心。不真正懂佛学的人,于外界事物内心记挂。于禅定也是内心记挂。他们错误的认为,只要做到口说禅定,打坐不动,内心什么都不想,就是行禅定了。这样想的修行人,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带来了对于真正佛法的阻碍,因为他们把错误的当做正确的了,当面对正确的时候就会认为是错误的。”


“各位善友,道理是运用于生活中的,如果无法运用于生活中,那就是错误的。如果离开生活谈什么正确人生。内心不要被佛学的文字所左右,而不懂得真正的道理。佛法要运用到生活中去,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内心中认为佛学就是自闭的修行,那就是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佛法,而被佛学的文字所束缚。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本本主义’。如果说打坐不动就是禅定的话,就是当年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是一样的。”


关于“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是释迦牟尼佛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的在家弟子维摩诘卧病在床,心想佛陀大慈大慧,我都病成这样了,他怎么不来看看我呢?


所谓佛佛心通,维摩居士刚一起心动念,佛陀就感应到了,于是佛陀就对舍利弗(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说,你辛苦一趟吧,代表我去维摩诘那儿探探病。舍利弗回答说自己不行,没资格代表佛陀去探病。为什么?舍利弗就开始回忆了,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在树林中静静打坐的时候,曾被维摩居士教训了一顿。宴坐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盘腿打坐。


维摩居士看到我打坐,就对我说:“舍利弗,不是非要用这种打坐的形式就是打坐了。什么是真正的打坐,不是非要坐着就是打坐了。只要内心中做到不执取灭尽定的境界,不和现实生活脱节,在生活中随时自然体现定慧庄严,才是真正的打坐。生活中随时把佛学道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是真正的打坐。内心不是关闭对外界的感知,也不受外界的干扰,才是真正的打坐。于外在的任何事物,内心不祈、不求、不怨,生活中不受外界的干扰,而按照佛学的要求去做,才是真正的打坐。在生活中,而不受生活的干扰而达到涅槃的状态,所谓‘出于污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打坐。以上才是真正的打坐,是佛所认可的。”也就是说,这种的打坐,是要达到禅定的目的,而把正确人生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物,都不会影响自己正确人生的行为,不会受到生活中错误的干扰,才是真正的打坐。


  舍利弗说,我当时听到维摩居士这样的开示,实在是哑口无言,只能默然受教,维摩居士的境界在我之上,所以我没资格代表您去探病。


“各位善友,有人教人打坐,就是达到内心的什么都不想。这样的教法,只能是使人迷惑而无法懂得正确人生的道理。这样的教法,是颠倒了。这样教育人的有很多。所以说这样的教法是完全错误的。”


“各位善友,定慧像什么哪?就如灯光。有灯就有光,无灯也无光。灯是关之体,光是灯之用。名称虽然是两种,但是实际是一体的。定与慧是一样的道理。”


“各位善友,本来佛法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只是人有不同而已。迷惑的人渐渐的懂得真理,而智慧的人,当时就可以懂得真理。不管是迷是智,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自识本体,自识本性,结果没有两样。之所以佛法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讲法,只是一种假象而已。因为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


“各位善友,我所教的方法,从祖上传下来,就是先要教大家,达到无念的状态是修行的纲领。而无相是体,即行为。无住是本,即目的。什么是无相?无相即对外界一切事物没有远近亲疏之分,内心没有任何挂碍。什么是无念?即内心无所求,他人对待事物起心动念的事物,自己可以做到不起心动念。生活中做到‘赞不喜晦不忧’,就是无念。什么是无住?即人的本性,对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起心动念,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都不会给内心带来任何的改变。也不会有任何的怨恨与感恩之心。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如果对事物总是思前想后的,就是被烦恼所系缚。就无法达到无念的人生本性。对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按照正确人生行为去做,而内心中又没有丝毫的想法。就是没有任何烦恼的正确人生状态。所以以无住为人生的根本。各位善友,对于外界事物,内心没有丝毫的挂碍,就是无相。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内心清净的状态。此就是以无相为体。”


“各位善友,生活中于世间事物都按照正确人生行为去做,内心没有任何的喜欢与厌恶之心,就是无念。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所影响,所左右。不对外界的事物产生任何的喜欢与厌恶之心。如果内心什么都不想,一切生活中该做的事情也不考虑,那么就是走进了死胡同,认为生活以外才有真理,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学习佛学真理之人,如果不懂得佛法的本意,只是做表面的理解,自己错误还有情可原。而如果用这种错误的佛学去教育他人,使得他人也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学,也许就会出现诽谤佛经的事情。所以学习佛法之前要懂得佛学的总体方向,那就是无念为方向。”


“各位善友,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旨那?因为如果总是对他人炫耀,念念自己佛学修行的怎样怎样了得,那么这就是有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念即可以带来其它错误思想与行为。一切尘劳(尘劳即烦恼的异称)一切的内心的妄想就会因此而升起。人的自性本身是清净的,内心是没有任何对外有所求的。如果有希求修行佛法而对自身有所利益的话,也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相信佛学就会得到佛祖的保佑的话,那么就是邪见,就是带来人生烦恼的根源。所以我所教大家的方法,就是以无念为修行的根本。”


“各位善友,无是什么?就是生活中内心没有任何的远近亲疏之分,没有任何的喜爱仇恨之心。年是什么?就是内心对外界的任何想法(作者注:这里没有任何的想法,前面已经讲过了,不是说头脑中什么都不想。而是不要让任何事物干扰自己的思想,干扰自己的情绪)。无是什么?就是内心中对待外界没有任何分别之心,没有任何的希求与懊悔烦恼之心。念是什么?就是生活中随时保持自身的清净本性,而不被外界事物所染杂。这种清净的本性,就是念之体。而我们的念就是为了保持自性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的作用。用自身的清净本性来对待外界的纷杂事物,而不是用自己的感知器官(眼耳鼻舌身意)来对待外界(作者注:即自身的感知器官只是用来基本生活之用,而不要由于他们对外界的喜恶而影响到自己的本性,这一点很重要)。用自己的真正的清净本性,而去对待外界而起心动念。如果没有找到自身的真如本性,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对外界的正确的判断与行为。也就是要用自己的本性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如果不懂得自己的本性,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一定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对外的感知器官,没有自性的正确指导,而造成自身的感知器官替代带来自己的本性,自身就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生活。而由于这种错误的生活方式,当然就会有烦恼不幸出现。”


“各位善友,用自己的本性而对待外界,用自己的本性指导自己的各个感知器官对待外界,各自的感知器官,虽然对待外在的事物有分别(比如闻到花香与闻到粪臭的感觉)。但是有人受到本性的控制,就不会产生错误的心理与行为。由于这样的行为,又可以使自己的清净本性运用自如。所以说,能正确的对待外界的纷繁事物,与本性不被外界事物污染,才是最正确的人生。”


(作者注:最后一段再解释一下,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内心懂得这个道理,当我们的感知器官比如前面提到的鼻子闻到香与臭。由于我们的内心无念,即没有任何的好恶之分,所以我们鼻子闻到香与臭,对于我们来讲只是不同的气味而已,而我们的本性对于香臭是没有任何的好恶之分的。而如果我们不懂得自身的清净自性,当我们的鼻子闻到香与臭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受到鼻子的影响而内心中产生好恶之分。这样就是自性被外界所感染。就是自身烦恼产生的根本。由于真理是唯一性的,所以老子对此也有一个定义,就是“理智随时管理感情,则不乱。若感情超越理智,则昏庸。”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六祖坛经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下一篇如本法师佛学讲座讲义--六祖坛经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