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唯识义 【六卷】(一)
2018-02-13 17:12:09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1074次 评论:0

国家图书馆善本佛典 第37册  No.8896


【日本 释真兴撰】

 
唯识义卷第一(本)


释真兴撰


问明唯识之义有几门。


[前-刖+合]章有十门即一出躰门二辨名门三离合会释门四何识为观门五显类差别门六修证位次门七观法何性门八诸地依起门九断诸障染门十归摄二空门也。


问何故必有此十门。


[前-刖+合]为显唯识境行果有此十门谓初三门显唯识境次六门明唯识行後一门明唯识果也。


问出躰之中既有能观岂非行唯识又有行果唯识何唯云境又第四门中既有所观识何唯云行。


[前-刖+合]虽说行果皆是观行者之所观也为令行者觉知所观能观躰性及行果等最初出躰是故偏判为所观境又第四门是显能观识虽有所观识是因能观非门正意故说为行。


问第一出躰门意何。


[前-刖+合]出所观能观躰此门意也故章第一出躰者此有二种一所观躰二能观躰(云云)。


问此门中有其四种谓所观能观五种六门何故捴标之中不出後二。


[前-刖+合]五种六门皆所观类义门别故分为二类然五重唯识是观门次第也五种六门就义随机故结五种云[打-丁+忽]摄一切唯识皆尽标六门云於境唯识种种异说(云云)。


章云所观唯识以一切法而为自躰通观有无为唯识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二种唯识中先出所观唯识之躰也言一切法者二论颇殊中边第一云一切法者谓诸有为及无为法(云云)对法十二云一切法者即三自性谓遍计等(云云)然今依对法可释一切法以三性法通为所观观有无故善戒经云有为无为名为有我及我所说为无(云云)义濵云有即色心等法然此心心所所变故名唯识也无即过去兔角等非心以外故名唯识(云云)。


问何以得知[打-丁+忽]三性法为唯识躰。


[前-刖+合]唯识论第九云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复有二种一者世俗谓依他起二者胜义谓圆成实(云云)。


问若依中边云以有为无为为一切法有何失。


[前-刖+合]有为无为唯限依圎二性今所观境广通三性故不依中边文也。


问三性名一切法者法谓轨持三性皆具耶。


[前-刖+合]尔也。


问何具耶。


[前-刖+合]轨者轨范能缘之心缘有无法生有无解故云轨范持者任持有无诸法皆持有无自性故云任持所以三性皆具轨持也。


问言唯者简持义简去遍计持取二性遍计所执是所简去如何云唯识。


[前-刖+合]智周云遍计所执躰性虽无然是虚妄识之所执亦名唯识(云云)信叡云无法即有上无若识相之无即识相摄若识性之无即识性摄虽唯之所简而所持相性之上无故属二性摄如四分中相分唯所缘彼言唯者简去能缘持取所缘见分虽所简而缘唯所缘相分故述记第三为唯所缘此亦如是(云云)义演云。


问何故遍计所犱名唯识性。


[前-刖+合]遍计所犱躰虽是无然不离唯识性性者躰性非真如性(云云)太抄云。


问遍计所犱其躰既无如何得言唯识性耶。


[前-刖+合]识上之起妄犱性(云云)邑云遍计无躰由妄识变亦称唯识(云云)。


问此等记意何。


[前-刖+合]智周与邑记其意同也以虚妄识之所变名唯识(为言)义演与大抄其意同也以不离识义名唯识(为言)信叡意云摄假从实名唯识(为言)。


问以何可为正。


[前-刖+合]皆有其理不可取舍然仲筭大德云准下第七门叡记为好故第七门云心所变无依他起摄真如理无圆成实摄(云云)又依简去遍计得唯识显现是故遍计名为唯识如圣教中由断烦恼得菩提故以烦恼为菩提此亦应然是故。


疏云虚妄唯识性所遣清净(云云)古德云遍计所执假施设性不离识故名为唯识(云云)既无所据难依慿之。


问所观唯识有几次第。


[前-刖+合]章云略有五重(云云)即一遣虚存实识等意云观门次第从麁至细[打-丁+忽]有五重(为言)。


问五重为教唯识为理唯识。


[前-刖+合]教理皆有五重然今所明理唯识也故惠沼云所诠既有五重能诠之教亦有五重(云云)。


问此五重若是章主所立。


[前-刖+合]灯云或以世亲五理成佛五教或以五教成彼五理或以五教成五教或以五理成五理等(云云)如是望以弘道乃至以戒贤望护法以遍觉望戒贤以弘道望遍觉[打-丁+忽]可有四百二十四释计之可知章云一遣虚存实识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躰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观依他圆成诸法躰实二智境界应正存有理有情无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标遣虚存实观之意也依唯识论於遍计所犱起有犱於依他圆成起空犱今依此论以空观遣有犱以有观遣空犱若细论者空有二犱应正遣空俱是情有理无故故於三性增益损减之犱俱观应遣空圆成正智之境依他後智之境故云二智境界虽加行智亦缘二性今显存实故言二智境界以有漏智不证实故不言三智也。


问其遍计遣空二性存有之意何。


[前-刖+合]凢夫犱心之前实我实法之相当妄情显现今观行者观实我法虚妄显现躰用都无之时妄情断故我法之相不更显现是名遣虚依圆二性诸法躰实犱心之前虽不显现观行者前如理显现故观依他是诸法之相圆成是诸法之性是名存有也。

    

因论


问遍计所犱此初重摄耶否耶。


[前-刖+合]有云摄之三性之法俱名唯识故。


问遍计所犱既遣虚何摄初重耶。


[前-刖+合]虽遣虚然遣虚与存实合为一重故所以摄之有云不摄之遍计所犱既遣虚了存实法为唯识是此重之意也。


问若尔遍计所犱不可名唯识又不可为所观唯识之躰。


[前-刖+合]此义不然遍计所犱名唯识者以不离等义名之(如上记)又三性之法是观行者所缘境故遍计亦是所观唯识之躰然今此重意者以遍计所犱观虚遣之依圆二性观实存之行相为唯识之门也故此门中虽有观遍计所犱之义不可言取摄此门也。


问若尔有五重不摄唯识尽之失。


[前-刖+合]所观唯识是广故三性为躰今五重此所观中渐次从浅至深二法相对遣去一法持取一法以持取法名唯识之门何必责摄一切哉若尔後後重亦摄前前重可名唯识若尔舍[冰-水+监]遣相等义不成可思之(此义好也)。


章云无着颂言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於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实智观无义唯有分别三彼无故此无是则入三性(云云)。


问引此文之所以如何。


[前-刖+合]引教证遣虚存实义引证有二摄论与唯识是第一引摄论第六文也即初半证遣虚义次半及後一行证存实义也。


问先此颂大意如何。


[前-刖+合]无性释云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者谓名於事为客事於名亦尔非如一类谓声与义相摄而生互相系属於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者谓於自性及差别中亦当推寻唯有分别唯有假立其事云何谓此二种唯有分别唯有假立差别言说都无真实自性差别言实智者谓从寻思所生四种如实遍智观无义者谓观其义本来无有唯有分别三者观见唯有三种分别谓名分别自性假立分别差别假立分别彼无故此无者谓义无故观此三种分别亦无是即入三性者如上所说即是悟入三种自性谓初颂前半观名与事更互为客即是悟入遍计所执自性初颂後半观彼二种自性差别唯有分别唯有假立即是悟入依他起自性第二颂中即是悟入圆成实自性(云云世亲之释文颇殊义甚均之)此文意云二乗凢夫无始以来犱着一切诸法名与事亲以属着如夫与妻互相系属何以知者若发语言呼火之时燥物即来湿物不来若呼水时湿物即来燥物不来若互相离何故召火不水来召水不火来是即於名事起属着犱又於诸法自性差别犱着心外实有躰性是故菩萨住暖顶位时发四寻思创观所取名义自性差别假有实无名义相异故别寻求名之自性差别义之自性差别相同故合思察忍世第一位依前寻思所引如实智观心外所犱一切境义本来无有唯有能缘三种意言分别谓名分别自性假立分别差别假立分别名分别者名义之家名之能缘分别自性假立分别者即意言上假立名义之自性能缘分别(意言者有三释如下)差别假立分别者於意言上假立名义之差别能缘分别彼义无故此三分别亦无是即悟入三性也(为言)。


问且四寻思观四如实智观者何。


[前-刖+合]四寻思者一名寻思二义寻思三自性假立寻思四差别假立寻思也四如实智者一名寻思所引如实智乃至四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也。


问此二智其躰如何。


答其躰即是别境中惠然随义异立二名也。


问其义何异。


[前-刖+合]无性云推求行见假有实无方便因相说名寻思了知假有实无所得决定行智方便果相名如实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惠於境上未决定时有推求行相今言寻思智者推求名义等四假有实无之智此智即是後决定智之因故云推求行见假有实无方便因相也後惠於境上有决定了知假有实无之行相是前寻思智所引起故云了知假有实无所得决定行智方便果相名如实智也(推求行见之见者推求义也决定行智之智者决断义也故此二殊也)。


问云何云名义自性差别。


[前-刖+合]呼召之名自云名此名自躰云自性此自性上有苦无常等义云差别名言所表所诠之义云义此义自躰云自性此自性上有苦无常等义云差别。


问名与名自性有何别耶义亦尔。


[前-刖+合]能诠之用云名此名持自躰非他故云自性所诠之用云义此义持自性非他故云自性也。


问观名事互为客遣何犱耶。


[前-刖+合]遣属着犱问何云属着犱[前-刖+合]有二说有云犱名定有义义定有名是云属着犱(云云)有云如手属壁柱等名近属义是云属着犱故泰法师云有一类法犱凢夫二乗犱名声与事义相摄生互亲属着如夫妻亲相属着为主非客(文是成初说之证)灯第三云汝犱言说得自相者如似身根得火自相即觉烧热火以烧热为自相故(是成後说之证)。


问疏第二难外人云言若说着自相者说火之时火应烧口火以烧物为自相故缘亦如是缘火之时火应烧心今不烧心及不烧口眀缘及说俱得共相(云云)意何。


[前-刖+合]此难意云汝若言言说之名亲着法自相者召火名之时可烧其口又缘火之时可烧其心而召火缘火之时不烧口心明知名唯得共相不得自相(为言)。


问次外人难云若尔唤火何不得水不得火之自相故如唤於水(云云)此难意何。


[前-刖+合]意云若名不得自相者何召火之时持来火不持来水召水亦尔(云云)。


问此难何通。


[前-刖+合]次通云此理不然无始串习共呼召故(云云)。


问灯第三云外人返难如汝定心及五八识得法自相缘火之时何不烧心(云云)此难意何。


[前-刖+合]汝大乗云定心及五八识得法自相若尔其定心等缘火之时何不烧心(为言)。


问此难如何通。


[前-刖+合]次通云宗计有别汝犱言说得自相者如似身根得火自相即觉烧热火以烧热为自相故等(云云)意云汝非人云言说得法自相如身根觉烧热今我不尔现量心任境得之非谓亲相属着得法自相故与汝异也(为言)。


问名事互为客者依他名事欤所犱名事欤。


[前-刖+合]依他名事也观互为客故若所犱名事者可云属着名事。


问若尔可云悟入依他何云悟入所犱。


[前-刖+合]观互为客名事了知非属着名事故云悟入所犱。


问若尔初半颂可云悟入依他所犱何偏云悟入所犱。


[前-刖+合]理实可云尒然约初修业人始知所犱空道理偏云悟入所犱。


问何以知并悟入耶。


[前-刖+合]廓法师云此释论中一相判文非尽颂意由初半颂推求名义更互为客遣外所犱横计名义名悟遍计由次半颂推求性别唯是意言相分假立名悟依他後之一颂是如实智了能所无约此义边名入实性若释论师决作此判前颂文中推求名义岂无依他性别中岂无遍计又复推求名义假有实无此实无性岂非无相圆成实耶後颂文言唯有分别三此三分别岂是圆成又实智中岂不悟入遍计依他二种性耶以此义推故此释论▆相判文非尽论意(此师意云乍二颂俱悟入三性(为言)若依此师意者乍二颂俱成遣[雨/(并-(前-刖))]存实之义寻之可思之)。


问初一颂说暖顶位後一颂说忍第一者若别别说为当说如何。


[前-刖+合]初一颂乍一颂说暖顶之行相後一颂乍一颂说忍世第一行相也。


问暖顶二位俱作寻思观二位有何殊忍第一俱作如实观二位有何异。


[前-刖+合]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为暖位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依印顺定发下如实智於无所取决定印持无能取中亦顺乐忍[打-丁+忽]立为忍依无间定发上如实智印二取空立为世第一法是故各异。


问观四寻思者如何观耶。


[前-刖+合]唯识云名义相异故别寻求二二相同故合思察(云云)疏九未云谓名义二种一自性同二差别同故合名义二种自性及二差别为合观也前二是名义後二是自性差别(云云)[打-丁+忽]意云凢约诸法名唯名非义义唯义非名故别寻求思察名与义各自性差别其相是同故合寻求思察(为言)。


问灯云问准论云名义相异故别寻求二二相同故合思察离合为四与瑜伽同何故无性摄论第六云若名若义自性差别假立(此能诠名自性差别)自性差别义(此所诠义自性差别)如是六种义皆无故(云云)如何[前-刖+合]耶。


[前-刖+合]次[前-刖+合]云[前-刖+合]彼论谈法有其六种若寻思观即名义别开二自性二差别合观故成四种瑜伽(三十六显扬第六无性第六庄严十一)皆说四寻思四如实智无说六寻思处西明云离即为六合观为四者准此知非(云云)。


问名唯名非义等者何有经云一瞿之声有九义为能诠定量即俱舎论引其颂云方兽地光言金刚眼天水於此九种义智者立瞿声(云云)。


[前-刖+合]彼世间以瞿之一言假名九义非谓法性瞿之一言定九义之能诠但少乗以此文执能诠所诠互有定量耳(具如俱舎光记也)。


问於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云云)疏云於二者有二种二(云云)其何。


[前-刖+合]名之自性义之自性是云一种之二名之差别义之差别是云一种之二故云二种二也。


问唯量唯假云意何。


[前-刖+合][春-日+小]法师云此中有二门一摄尘归识门一切名义自性差别唯有分别识心也(释唯量义也)二摄义归名门一切名义自性差别唯有假立自性差别名字言说(云云)(释唯假义也)。


问先此二门有其理耶。


[前-刖+合]初摄尘归识门可尒所谓四种出躰中摄境从心门後摄义归名门不可名是虚踈之法何以实从假故改可云性用别论门也(灯破如是也)。


问其量者何义。


[前-刖+合]泰云量者分量心用分限故(云云)廓法师云量者决定义又识量量度性故(云云)。


问其假者何义。


[前-刖+合]假者虚踈之义也。


问约假有一种假二种假等今言假者约何假耶。


[前-刖+合]是约一种[(共-八+隹)*见]待假待名言故故论云唯有假立差别言说(云云)。


问何故双观唯量唯假。


[前-刖+合]为除二种犱谓观唯量遣心外犱观唯假遣实有犱也。


问实智观无义者其义何等义。


[前-刖+合]谓之廓法师有二说一云名义自性差别心之所缘境故以境界义名义云观无义一云名等四中义名义云观无义(云云)。


问就後义唯四中义观无义者不观余名等欤。


[前-刖+合]四中义者以所诠义之名余三皆摄名义[打-丁+忽]云观无义意云名义自性差别皆名言之所诠故名所诠义[打-丁+忽]观无义(为言)。


问若尔与初说有何殊。


[前-刖+合]初说意云名等四境心所缘境故以境界义名义(为言)後说意云名等四境名言之所诠故以所诠义名义(为言)故殊也(虽有二说初说正也)。


问唯有分别三者依他三分别欤所犱三分别欤。


[前-刖+合]谓之廓疏有二说一云观心之三分别一云犱心之三分别(云云)。


问二说意何。


[前-刖+合]初说意云无心外所犱名义等四义唯有能观依他三分别(为言)後说意云无所犱名等四境唯有能迷慹之三分别(为言初说为正也)。


问云何云名分别等。


[前-刖+合]缘名能缘之心云名分别缘自性假立能缘之心云自性假立分别缘差别假立能缘之心云差别假立分别(言分别者心心所之异名也)。


问约境有名等四何能缘心立三分别不立义分别。


[前-刖+合]名分别之名是名义之家名故名言摄义立名分别义摄其中(名义之家名者名之名义之名合云名也)。


问何故依名是名义之家名缘此名能缘心名名分别以义分别摄名分别。


[前-刖+合]凢一切法若名若义名言所诠故若名若义之能诠[打-丁+忽]云名言缘此若名若义名言能缘心名云名分别也。


问若尔自性差别亦是名之所诠故缘此能缘之心亦可名名分别何不尔耶。


[前-刖+合]自性差别是所诠故皆可云名然而多名集诠自性多句集诠差别是故别立自性假立分别差别假立分别也意云名之家名诠名与义之自性义之家名诠名与义之差别(为言)。


问彼无故此无者意何。


[前-刖+合]彼者指心外名事自性差别一切境义也此者指能缘三分别也无彼所犱境义故无此能缘三分别(为言)故论云既无实境离能取识宁有实识离所取境所取能取相待立故(云云)。


问四寻思四如实智观有漏观欤无漏观欤。


[前-刖+合]四寻思唯有漏暖顶二位观故如实智亦通无漏始从忍位至地上故。


问若尔寻思不通地上耶。


[前-刖+合]亦是通之故伽抄云寻思不在八地以上已前有有漏心故(云云)。


问若尔何论云顶位名寻思位极。


[前-刖+合]其寻思功力此位极故云尔也非谓地上都无故对法抄云地上菩萨有漏後得智作寻思观(云云)。


    
傍论


问依眀得定发下寻思者云何名明得定等。


[前-刖+合]论云初获惠月前行相故立明得名即此所获道火前相故亦名暖(云云)。


疏云得无漏惠月前起相故云明如日初出时前相名明相(云云)。


问云何名明增定。


[前-刖+合]论云明相转盛故名明增寻思位极故复名顶(云云)意云前位所得无漏明相此位转增故名明增(为言)。


问云何名印顺定。


[前-刖+合]论云印前顺後立印顺名忍境识空故亦名忍(云云)。


疏云顺通二种一乐顺二印顺印顺之名通下上忍乐顺之言唯在中忍又差别者下忍名[(留-田)-刀+ㄗ]忍[(留-田)-刀+ㄗ]所取无故中忍名乐顺乐无能取顺修彼故上忍名印顺印能取无顺观彼故(云云)。


问云何名无间定。


[前-刖+合]论云谓前上忍唯印能取空今世第一法二空双印从此无间必入见道故立无间名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云云)。


问对法第十一云修瑜伽有五种(云云)其五者何。


[前-刖+合]持任镜明依也。


问云何名持等。


[前-刖+合]持者闻惠任者思惠镜者修惠眀者所缘境依者转依(一说)又前四皆以修惠为躰依如前(二说)又持者於教起六种心(一根本心二随行心三观察心四实解心五[打-丁+忽]聚心六希望心也是皆闻惠也)任者次起十一作意(有觉有观作意无觉有观作意无觉无观作意奢摩他作意毗鉢舎那作意相应作意起相作意摄相作意舍相作意恒修作意恭敬作意是皆思惠也)镜者次起九种住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宋-木+取]极[宋-木+(夕*(十/下))]静专住一趣等持也是皆所依定也)眀者依智起诸神通也(三说)。


问初说云何。


[前-刖+合]疏第九云闻随顺通达真如契经等法故云持(持者闻持)闻教已如理作意故云任(任者任持)依三摩地发修惠观如实观故云镜(镜者明照义)依止定心思惟定中所起影像观此影像不异定心故云眀由如是乃至舍离二种能所取故证无所得正入见道舍一切麁重得清净转依故云依(云云)(後二说具如灯之)。


问约此持任等分别因果何。


[前-刖+合]疏云前四是地因第五是地果(云云)。


问此五法何位修耶。


[前-刖+合]灯有二释一云准彼论文依暖等位即通四善根皆有此四二云又释持任等唯除真见及佛果位佛果位中更无果故真见道中无影像等故云通所余位(云云)具如灯第七依不要须且以略耳已上傍论毕。


章云成唯识言识言[打-丁+忽]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六位心所所变相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顕真如(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为证遣虚存实之义引二证文之中是第二引唯识论第七文也即是先引识言释证存实义次下引唯言释证遣虚义是即初也。


问此文大意如何。


[前-刖+合]此文意外人难唯识之义有九难中是[前-刖+合]第九异境非唯难之文也论云汝应谛听若唯一识宁有十方凡圣尊卑因果等别谁为谁说何法何求故唯识言有深意趣(云云)释此有深意趣文也故疏云此释深意一切有情各各有八识遍行等六位心所各各自躰分及此所变相见二分及色心分位二十四不相应等及彼二无我空理所显真如(云云)意云识言所表凢有五类一八识心王自躰分二六位心所自躰分三心王心所所变相见二分四前三分位不相应法五於前四法观遍计所犱以空为门所顕空理也初四俗事是依他也後一真理是圆成也即显所存二性有也。


问其一切有情者意如何。


[前-刖+合]一切者悉皆之义唯依取蕴建立有情佛无有漏非有情摄若示现者佛亦有情故云六十二有情也。


问一切有情後三识定有其前五识有无不定初禅无鼻舌两识二禅已上无有五识而何[打-丁+忽]云一切有情各有八识。


[前-刖+合]章依少分说一切言又依种子各有八识第八含藏转识能熏种子故也。


章云识自相故识相应故二所变故三分位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打-丁+忽]立识名(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此文释上五名唯识之文也故疏云所以许有识自躰者识自相故许心所者识相应法故许见相分者即心及心所二躰所变故许不相应者即前三种分位故许真如者即前四种实性故如是五法皆不离识[打-丁+忽]名为识非无心所等(云云)。


问无漏种子五种之中何摄。


[前-刖+合]演秘有二释一云识自相摄不离第八识自躰分故二云识所变摄有漏第八虽不能变而无漏变所变之类故所变摄(云云)(有义断云後义解为胜)从方云但有依持义持令不散故不离识故亦名唯识也譬如赤眼人把火亦如人顶上带物虽不见以顶持之(云云)。

   

○识自相门


问言识自相者何。


[前-刖+合]八识心王名识自相言自相者谓自躰也。


问约心王具四分何分为自相。


[前-刖+合]唯後二分也相见二分识所变摄故。


问其八识者何。


[前-刖+合]即三能变识也即一异熟能变识(第八识也)二思量能变识(第七识也)三了别境能变识(前六识也)。


问第一异熟识之躰何。


[前-刖+合]论云初阿頼耶识(云云)释论云初能变识大小乗教名阿頼耶(云云)。


问何故名阿頼耶。


[前-刖+合]阿頼耶者梵语此翻为藏具三义故故论云此识具有能藏所藏犱藏义故(云云)。


问云何名能藏等。


[前-刖+合]论云谓与杂染互为缘故(释能藏所藏义)有情犱为自内我故(云云)(释犱藏义)疏云能持染种种名所藏此识是能藏是杂染法所熏所依染法名能藏此识为所藏摄论第二等云非如大等藏最胜等中即能所藏(最胜者冥性)彼论又言为染第七等所犱藏以为内我名犱藏义(云云)。


问其杂染者何法。


[前-刖+合]疏云诸有漏法皆名杂染非唯染法(云云)。


问其内我者何法。


[前-刖+合]疏云唯烦恼障义非所知障义不尔无学应有此名此不别犱为其我所及与他我名自内我(云云)。


问既有三义必具三义名阿頼耶。


[前-刖+合]疏云义虽具三正取唯以犱藏为名不尔二乗(无学)八地菩萨应有此名三名阙一即不得名(云云)(一者犱藏义也)枢要下云据实頼耶但以犱藏今举能藏有大自在似常一故别似於我顕为我爱之所犱藏义意正以所犱藏故名阿頼耶若以能藏解阿頼耶佛果应名若以能藏所藏义解二乗无学八地已去应得此名故唯犱藏名阿頼耶阙即非也今举能藏顕杂染藏佛唯有一能藏二乗无学八地已去有二能藏所藏以外有三藏义故以犱藏名阿頼耶(云云)。


问若以犱藏义名阿頼耶者何疏第三云此能犱藏亦通无漏所藏不通无漏(云云)。


[前-刖+合]其意殊也佛果位第八识亦能含藏无漏种故云能藏也平等性智所缘犱故云有犱藏义也无妄犱义也(具如灯第四▆)。


问若尔何枢要云佛唯有一能藏。


[前-刖+合]无妄犱之犱藏义故云尔也非无缘犱之犱藏义也。


问约阿頼耶有自相果相因相今言识自相者不开余二欤。


[前-刖+合]论云摄持因果为自相故(云云)疏云自躰是[打-丁+忽]因果是别自相摄持因果二相为自躰故(云云)。


问第八既有我爱犱藏等三位名何故[打-丁+忽]标三能变中举异熟果相之名别释中致染分藏识之名。


[前-刖+合]论云此识自相分位虽多藏初过重是故偏说(云云)疏云今由二义说阿頼耶由此自相虽有三位以彼藏名三位之中初位所摄自从无始乃至七地二乗有学最初舍故又以是名我犱所犱过失重故虽染分名亦通异熟异熟之名望此仍轻以此藏名通二种义过失之重故今偏说(云云)。


问若尔何故总标举异熟名。


[前-刖+合]论云一谓异熟即第八识多异熟性故(云云)疏云多异熟者谓此识躰[打-丁+忽]有三位一我爱犱藏现行位即唯七地以前菩萨二乗有学一切异生从无始以来谓名阿頼耶至无人犱位此名犱藏二善恶业果位谓从无始乃至菩萨金刚心或解脱道时乃至二乗无余依位谓名毗播迦此云异熟识至无所知障位三相续犱持位谓从无始乃至如来尽未来际利乐有情位谓名阿陀那此名犱持或名心等长短分限不过三位以异熟名亦通初位故论说言多异熟性故(云云)。


问何故不举初後之名。


[前-刖+合]疏云不言初以狭故不言後以宽故宽狭何事遮不说也此中意说熏习位识若说宽时佛无熏习说即无用若说狭时八地以後犹有熏习便为不足又但说囙有虚妄位不说於佛故说异熟识是多异熟性宽狭皆得又为五位一异生位二二乗有学位三二乗无学位四十地菩萨位五如来位异熟一名通前四位故言多异熟性不说余名又十三住通十二故又七地如枢要说(云云)(具至顕类差别可论之)。


问云何名果相阿頼耶。


[前-刖+合]论云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云云)是解果相之文也疏云谓此识是能引诸界诸趣诸生[打-丁+忽]善恶业之异熟果说名异熟(云云)。


问阿頼耶阿陀那之名亦是果相何故独举异熟名。


[前-刖+合]论云此识果相虽多位多种异熟宽不共故偏说之(云云)。


问其多位多种之意何。


[前-刖+合]多位者我爱犱藏等三位或资粮等五位也多种者即五果中有义具四果除离系果有义具三果且除士用意云此识果相虽多位多种今此异熟名三位通初二五位通初四故云宽又等流增上士用三果可通余法唯异熟果不通余法故云不共也。


问云何名因相阿頼耶。


[前-刖+合]论云此能犱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云云)是解因相之文也疏云以现行识犱持诸法自他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释因相义此第八识所犱诸法诸法之因今说亦是此识因相即种子识(云云)。


问此三相若现行若种子。


[前-刖+合]枢要上有四释第四正释云三相俱取现行及一切种与转识互为因果故(云云)。


问且释初能变识有几门。


[前-刖+合]论颂云初阿頼耶识(第一自相门)异熟(第二果相门)一切种(第三因相门)不可知犱受处(第四所缘门)了(第五行相门)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第六相应门)唯舍受(第七受俱门)是无覆无记(第八三性门)触等亦如是(此俱时心所例同心王也)恒转如暴流(第九因果譬喻门)阿罗汉位舍(第十伏断位次门)具如论并疏云。


问第八识有几名。


[前-刖+合]灯颂云无没(无相论云一切法种无所隐没故)本(一切之法根本故)宅(无相论云种子之宅舎故)藏(执藏故)种(一切法种子故)无垢(梵云阿未罗维)持(执持梵云阿陀那)缘(中边云是余识生缘故)显(无相论云五根四大等皆於此顕故)现(楞伽云诸法皆於本识上现故)转(无相论云与诸法为依而起故)心(集起义故)依(所知依故)异(异熟义故)识(无相论云分别事识也)根(大众部立为根本识)生(化地部名穷生死薀)有(上座部及分别说部立为有分识)都有十八名又加增一之四阿頼耶可为十九若古人云名十七如灯说之。


问第二思量能变识何。


[前-刖+合]论颂云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云云)释论云是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思量胜余识故(云云)疏云於圣教中别名末那[打-丁+忽]名识故末那是意(云云)。


问此第七名意者第六名意识有何殊耶。


[前-刖+合]论有此难故论云此名何异第六意识(云云)即[前-刖+合]之有三释。


问其何。


[前-刖+合]一论云此持业释如藏识名识即意故彼依主释如眼识等识异意故然诸圣教恐此[冰-水+监]彼故於第七但立意名(云云)疏云意是自躰识即是意也於六释中是持业释如阿頼耶名藏识识躰即藏亦是此释此与彼同故指为喻其第六识躰虽是识而非是意非恒审故彼依主释主谓第七等(云云)枢要云何故第六不但名意第七不识第七持业二义(依止思量)以显识躰第六依主持他明自若第六标一意不言识者不能显自第七加识恐监依主故第七但标意名(云云)(已上第一义了)二论云又标意名为简心识积集了别劣余识故(云云)疏云唯立意名为简心识虽皆可说名心意识据增胜义但七名意积集心义了别识义劣余识故简後心前识但立意名恒审思故(云云)(第二义了)三论云或欲顕此与彼意识为近所依故但名意(云云)疏云显此第七与彼第六意识为近所依故但名意近所依者以相顺故同计度故六缘境时七与力故所以七无漏六无漏七有漏时六非无漏非七缘境时第六与力故六有识七但名意为简第八亦与第六之力故复言近彼容可为远所依故等(云云)(疏又有别释繁故畧之第三义了)。


问释第七识有几门。


[前-刖+合]有十门即论颂云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第一弁名门)依彼转(第二解所依门)缘彼(第三解所缘门)思量为性(第四出躰释义门)相(第五释行相门)四烦恼常俱谓我痴我见并我慢我爱(第六顕染俱门)及余触等俱(第七触等相应门)有覆无记摄(第八三性分别门)随所生所系(第九地界分别门)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云云)(第十隐显分别门)。


问约意有二义一云依止义二云思量义何故但云思量能变不言依止耶。


[前-刖+合]论云意以思量为自性故即复用彼为行相故(云云)故知思量义胜故偏举之耳。


问等无间意亦名意与此何殊。


[前-刖+合]第七名意有二义过去名意但有依止义故殊也。


问若尔何论云恒审思量正名为意已灭依此假立意名(云云)。


[前-刖+合]其以相似义假立也故疏云意有二义一思量义二依止义第七通有二名过去但唯依止躰虽现无与现依止思量之意相似故但名意(云云)枢要云意有二义一依止二思量七二义具余唯依止过去依止似七故思量亦似第七名意不似心识名心识(云云)(对法抄云意有二种一无间觉意二现思量意(云云)初是过去意後是第七也可思之)。


问第三了别境能变识何。


[前-刖+合]论云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云云)谓眼耳鼻舌身意也。


问既有六种何故合为一能变。


[前-刖+合]此六识同了境相[色-巴+(鹿-比+(人*人))]故合为一也。


问何故必六种耶。


[前-刖+合]论云随六根境种类异故(云云)疏云谓根与境各有六别识随彼异故非多少(云云)。


问先其随眼根名眼识等意何。


[前-刖+合]论云随根立名具五义故五谓依发属助如根(云云)谓依於根根之所发属於彼根助於彼根如於根(为言)。


问此五义意何。


[前-刖+合]疏云此中第一依根之识彼有二义且如眼识眼中之识故名眼识依眼处所识得有故此第七啭(所依声)及由有眼识得有故此第三转(具声)第二根所发者彼云眼所发之识故名眼识由眼变异识亦变异如迦未罗病(此云黄色病)损眼根故所见青色皆以为黄非坏色时而识名坏第三属於根者彼云属眼之识故名眼识由识种子随逐於根而得生故此谓生依非染净依及根本依引发依也第四助於根者彼云助根之识故名眼识由根合识有所领受令根损益非於境界故第五如於根者彼云如根之识故名眼识根识二法俱有情数非彼色法定是有情(云云)(法华疏云如根者如根明昧识亦明昧(云云))。


问又随境立名者其义云何。


[前-刖+合]论云或名色识乃至法识随境立名顺识义故谓於六境了别名识(云云)疏云了境名识即随境立名顺通别名识之义故谓於六境了别名识(云云)。


问此随境立名是理尽义欤。


[前-刖+合]是一相义有相[冰-水+监]故故论云此後随境立六识名依五色根未自在说若得自在诸根互用一根发识缘一切境但可随根无相[冰-水+监]失(云云)。


问其若得自在者何位耶。


[前-刖+合]疏云何名自在如佛地论云转五识时[打-丁+忽]有二解或从初地即名自在无漏五识现在前故(不正义也)或成佛时成所作识彼方起故然有别义入地菩萨无漏五识虽不现前得後得智(第六生法空後得智起)引生五识於净土等中现神变事何妨五识一一通缘一切异境界不思议力所引生故或有别义七地已前由有烦恼现行不绝未殊胜故不名自在入八地已去烦恼不行纯无漏起引生五识可得互缘方名自在(云云)(此後二义依佛地论第二师说中云因位之中有漏五根更有二说也)今谓法华论云谓诸凡夫人以经力故得胜根用未入初地位(乃至)一一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知香味触等诸根互用故(云云)玄賛有二义一义如唯识论一义云若加行力分亦得者地前亦得(云云)故知诸根互用通地前地上也。


问诸根互用者如何云互用耶。


[前-刖+合]枢要有二师义初师义中更有二义一云一一识躰转用成多非转法躰(云云)二云恐坏法相但取自境皆是实境所取他境皆是假境以识用广非得余自相恐眼耳根得三尘时若至能取坏根不坏境若不至取坏境不坏根余三根取色声亦尔皆有此过故(云云)後师云一一根处遍有诸根各自起用非以一根得一切境以诸根用各遍一切故名互用(云云)。


问此二师之中以何为正。


[前-刖+合]灯云然法师意存第二解(云云)存初师第二之解(为言)。


问初师第一解及後师解有何失。


[前-刖+合]第一解有坏法相之失後师解有非互用之失也。


问释第三能变有几门。


[前-刖+合]有九门即以九颂释之颂云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第一弁能变差别门)了境为性相(第二自性门第三行相门)善不善俱非(第四三性门)此心所遍行等三句(第五相应门)皆三受相应(第六受俱门)依止根本识(第七所依门)五识随缘现等四句(第八六识俱转门)除生无想天等三句(第九起灭门)然初遍行触等之五颂第五相应门之义也(具如论)。

   

○识相应门


问六位心所名识相应之意何。


[前-刖+合]具四义故名为相应谓一时同二依同三所缘等四事等也疏引伽云五十一说由四等故说名相应谓事等处等时等所依等事处相似名之为等时依定一名之为等正与此同今约见分为行相影像相分为所缘自躰名事(乃至)时谓[剁-几+ㄆ]那定同一世依谓依根俱有无间不取种子以各别故(八识种子各别故不可云依同也)即以四义解颂相应谓除行相或虽不同亦兼取彼(云云)(彼者行相也)。


问其时同等之意何。


[前-刖+合]心王心所必同时起故名时同心王心所必依一根故云依同眼识心王缘青等时遍行心所亦缘青等心王心所所缘青等影像相似名所缘等(耳鼻等准之)心王躰一心所各各亦有一躰彼此相似故名事等也。


唯识义卷第一(本)终

 

唯识义卷第一(末)


释真兴撰


问以此四义有所简耶。


[前-刖+合]以时同简前後谓一聚心王心所必同时起故简余前後起之心心所(为言)以依同简别识谓眼识与俱时意识缘一青色时所缘是一然眼识以眼根为所依第六以第七为所依所依各别不可云相应故云简别识(为言)以所缘等简别见谓第六第八同以第七为所依根然第八识唯缘三种境第六识遍缘一切法所缘各别不可云相应故云简别见(为言)以事等简躰多谓眼识与俱时第六共缘一青等之时眼识一聚心王心所各各躰一故以相似名为相应若加俱时第六聚之心所名眼识之相应者有心王躰一心所躰多之失不可云相似故云简躰多(为言)(耳等准之)又可云以第六识聚望眼识聚中若心王若心所之随一之时第六识聚其躰即多不相似眼识一躰之心王一躰之心所故不可云相应故云简躰多(余识准之可存此义)。


问以四义名相应者何疏加行相同义为五义。


[前-刖+合]其一相之义也非理尽义。


问云尒意何。


[前-刖+合]疏云行简依同其境各别(云云)北抄云即是第六第八皆依第七其境各别故不相应(云云)是则前所缘等之义也。


问若尒不可用行相同义耶。


答疏云或但四义唯除行相以各别故一一应思非无所以(云云)故知用之无失也。


问约心所有六位其何。


[前-刖+合]一遍行二别境三善四根本烦恼五随烦恼六不定也即颂云初遍行触等(等取作意受想思)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惠所缘事不同(此一句释别境义也)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等取无嗔无痴)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烦恼谓贪嗔痴慢疑恶见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謟与害憍无惭及无愧掉举与惽沈不信并懈怠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云云)(二各二者释不定义也)。


问其名遍行等之意何。


[前-刖+合]触等五法具四一切无处不有故名遍行欲等五法於所乐等别别境转故名别境信等十一唯善心俱故名为善贪嗔等六烦恼根本故名本惑忿等二十本惑等流故名随惑悔眠等四三性不定故名不定也故论云如是六位合五十一一切心中定可得故缘别别境而得生故唯善心中可得生故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唯是烦恼等流性故於善染等皆不定故(云云)。


问心所有五十一者决定义欤。


[前-刖+合]未必决定对法第一立五十五开五见故瑜伽第三立五十三加邪欲邪胜解故。


问若有六位者何瑜伽立为五位耶。


[前-刖+合]此论会云然瑜伽论合六为五烦恼随烦恼俱是染故(云云)。


问有何差别故分为五位。


[前-刖+合]论云复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时俱五中遍行具四一切别境唯有初二一切善唯有一谓一切地染四皆无不定唯一谓一切性(云云)。


问云何云性地等。


[前-刖+合]疏云谓彼言一切处一切地一切时一切耶此中解云谓一切性及地时俱俱者即一切耶谓定俱生故处者三性三性之处皆得起故言时者谓或一切有心皆有或无始不断或缘一切境故[打-丁+忽]言时地有二说一云三界九地二云有寻等三地此解为胜轻安不遍故性即三性(云云)。


问何故遍行具四等(云云)。


[前-刖+合]疏云遍行具四无处无故别境有初二不缘一切境亦非相续非心有即有故无时也又此未必并生无俱善中地者如次前说遍三地也此中轻安不遍欲界若如初说从多分或加行等说故染四皆无亦从多故如无明贪等通三界地八大随惑皆通地及俱以非皆通地等故[打-丁+忽]云非四依种类而作论故後四不定通三性故唯有一也(云云)。


问说染四皆无云依种类而作论之意何。


[前-刖+合]演秘云以烦恼中通者少不通者多以种类言故说染四皆无据实亦通(云云)仲筭大德云染有四类谓本惑与大中小三根本惑中瞋唯在欲余通三界八大随惑亦通三界中随二惑唯在欲界小随惑中七唯在欲謟诳二种在欲色界是故若以种类分之虽大随惑通三界地自余三类有通不通所以烦恼从多分说无地一切(云云)(此义尢好也)。


问且何故随惑中分大中小耶。


[前-刖+合]论云谓忿等十各别起故名小随烦恼无惭等二遍不善故名中随烦恼掉举等八遍染心故名大随烦恼(云云)意云忿等十别头独起无并起义故名小也无惭无愧遍诸不善性故名中也掉举等普遍不善性及有覆性故名大也。


问何故不定无余三一切。


[前-刖+合]论云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云云)(非定遍心者显无时俱二一切也)。


问此六位法名心所之意何。


[前-刖+合]以三义名心所也。


问其何耶。


[前-刖+合]论云恒依心起(一)与心相应(二)系属於心(三)故名心所(云云)。


问此三义意何。


[前-刖+合]释此三义疏有四释故疏云略以三义解心所[打-丁+忽]名一恒依心起心若无心所不生要心为依方得生故(难起第二义也)若尒心望遍行应名心所二与心相应彼五说与心相应故心不与心相应故又时依缘事四义具故说名相应由此色等亦非心所(难起第三义)既尔心具五义与五相应应名心所三系属於心以心为主所系属之心有自在非所以是义故系属於心有此三义故名心所(第一释毕)又初义显遍行恒依心故第二顕余一切心所非恒依心心相应故第三正解心所之义又解心王不名为所不属心故由此三义简别心色等不得名心所(第二释毕)又解第一句显一切心所得名心所第二句简一切色等不名心所第三句显心所得名为所以系属他以非主故心不名所(第三释毕)又初句简无为不依心起故第二句简色不相应第三句正解心所得名所以(云云)(第四释毕)。


问何必望心王名心所。


[前-刖+合]论云如属我物立我所名(云云)是举喻显心王心所之义也。


问缘境之能心王既足何必用心所。


[前-刖+合]不尔论云心於所缘唯取[打-丁+忽]相心所於彼亦取别相助成心事得心所名如画师资作摸填彩(云云)。


问其取[打-丁+忽]相取别相之意何。


[前-刖+合]心王若缘青色时但[打-丁+忽]取青不更分别何物之青心所於彼青色能分别何物之青色故心王但取[打-丁+忽]相心所取[打-丁+忽]别相(为言)喻意云譬如有画师与弟子师即以墨画[打-丁+忽]相了弟子以青黄等种种之円彩餙彼[打-丁+忽]相之上令其媚好以墨画为迹如取[打-丁+忽]相着彩色时令媚好出如亦取别相(为言)。


问心所俱起之行相如何。


[前-刖+合]枢要下颂云五法五俱起(谓遍行五随一起时必余四俱起故)九法必六俱(谓别境五不定四此九法随一起时必遍行五俱起故)九法定十四(谓无明与八大随惑俱起时必遍行五俱起故云十四)二十一十五(谓善除轻安余十法本惑除无明瞋余八法小随惑中謟诳憍三合云二十一此中善十俱起时必遍行五俱起故云十五若本惑八中随一起时必无明并大随惑八及遍行五俱起故云十五为謟诳憍中随一起时必无明并大随惑八及遍行五俱起故云十五)三法起十六(谓轻安并中随惑无惭无愧云三法此中轻安起时必余十善及遍行五俱起故云十六若无惭无愧俱起时必无明并八大随惑及遍行五俱起故云十六)八法十七俱(谓瞋及小随惑之中除謟诳憍三余七合云八法此中若嗔等八之随一起时必无明并大随八中随二遍行五俱起故云十七俱)是心所相应惠者应当悉(云云)。


问五十一中几并头起几独头起。


[前-刖+合]遍行五并头起中随二惑并头起大随八惑并头起又善心所若有轻安地乍十一并起若无轻安地余十并起自余心所起时不定也。


问遍行别境二类心所於何境转。


[前-刖+合]触於可意相转受於顺违俱非之相转想於言说因相转思於正因等相转作意通於前四境转(已上遍行)欲於所乐境转观察胜解於决定境转印持念於曾习境转明记定於所观境转专注惠亦於所观境转简择也(已上别境)。


问五十一法与八识相应多少如何。


[前-刖+合]且第八有漏位唯遍行五相应第七有漏位十八心所相应谓遍行五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大随惑八并别境中惠也第六识五十一法皆悉相应前五识各三十四心所相应谓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本惑之中贪嗔痴三随惑之中大八中二也若无漏已转依位八识各各二十一心所相应谓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也(具如论可知之)。


问且就第八识何故别境等不相应。


[前-刖+合]论云互相违故谓欲希望所乐事转此识任业无所希望胜解印持决定事转此识瞢昧无所印持念唯明记曾习事转此识昧劣不能眀记定能令心专住一境此识任运[剁-几+ㄆ]那别缘惠唯简择得等事转此识微昧不能简择故此不与别境相应此识唯是异熟性故善染污等亦不相应恶作等四无记性者有间断故定非异熟(云云)自余七识俱不俱之所以习之可察之。

   

识所变门


问识所变者何物耶。


[前-刖+合]心王心所各自躰分之所变现相见二分也。


问百法论说二所变者十一种色何故此中说相见分。


[前-刖+合]义演云此眀唯识义即说二所变是见相分百法论约出法躰即说二所变是十一色彼论如言二所变者即第八识心王能变起五根五尘同时五数唯变似根尘然第七识不缘色等此中除之若五识亦能变起实五尘若第六识能缘变十八界似根尘等故彼论云二所变也此中即约唯识道理说五聚法皆不离识[打-丁+忽]名唯识(云云)仲筭大德难云今谓不尔所缘心者皆相分摄不关见分是故所会即为[鱼-(烈-列)+大]肉今应会言彼百法论色心相对显能所变见分心法是能缘故相分色法是所缘故此唯识论躰用相对显能所变识自躰分变现能缘所缘用故(云云)。


问且依唯识论云何名所变相见二分。


[前-刖+合]论云然有漏识自躰生时皆似所缘能缘相现彼相应法应知亦尔似所缘相说名相分似能缘相说名见分(云云)。


问百法所说所变十一色见相分中何摄。


[前-刖+合]相分中摄相分是色法故。


问其十一色者何。


[前-刖+合]五根五尘及法处色也义忠云第三色法亦有四义一识所依色主属五根二识所缘色唯属六境三[打-丁+忽]相而言质碍名色四又色有二一者有对若准有宗极微所成大乗即用能造色成即十有色是二者无对非极微成即法处摄色是(云云)。


问约十一色八识所变分别何。


[前-刖+合]第八识所变境者谓有漏种子十有色处及堕法处所现实色也第七识唯变法处一分(除色也)第六识通变一切前五识唯变五尘也然十处中五尘通内外五根唯内言法处实色者威德定所行流色也第八缘之(为言)。


问约有漏识变有随因缘势力故变随分别势力故变如何云尔。


[前-刖+合]疏云因缘生者谓由先业及名言实种即要有力唯任运心非由作意其心乃生即五八识随其增上异熟因为缘名言种为因故变於境八俱五数即无胜力设任运生境无实用因缘变法必有实躰非横计故非无用故(已上说因缘变)谓作意生心是筹量心即六七识随自分别作意生故由此六七缘无等时影像相分无有实躰未必有用(大云第六缘过未空华第七犱为我等也)亦非由说分别故变境躰定无亦缘有故(此说五俱意识也已上说分别变)或初通五八全及第六少分後第七全通第六少分此解顺论有用等文(云云)。


问此二种变何变有用何变无用。


[前-刖+合]论云初必有用後但为境(云云)。


问云尔意何。


[前-刖+合]谓之疏有四释其第四正释云又解因缘者是诸法真实有用种子若用此种子故生诸法心缘变之变必有用以能生者实因缘故其八俱五数所变之相非实种生但假种起故但为境分别变摄分别变者心心所之[打-丁+忽]名随心心所之势力故变不从真实有用因缘种子所生彼但为境无漏亦尔非必有用随其所应五识相应心心所及第八识躰五俱意识或定心所缘有实种生者皆因缘变余无实用但名似色心等名随分别势力故变此解为正无诸妨难由能缘心任运有力彼所变相从实种生名因缘变若能缘心不任运起虽任运起而无胜力所变之相非实种生名分别变初必有用无无用者後但为境当情现故非必有用若论依他假因缘起亦是有用非是如色有碍等用称其自相名为有用(他假因缘者能缘之种子)若第六报心五识俱者亦随因缘变其境或有用(云云)(报心者无记心也)枢要上亦有四释其第四云因缘者法躰实从真种子生真种子生者所变有用余名分别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性境全及带质一分是因缘变独影及带质一分是分别变然带质境可通因缘分别二门从种及见二门摄故(云云)(与疏第四释同也)。


问约相分有假实假相分能缘同种生故可云识所变其四显色等实相分别有种子生何云自躰分之所变。


[前-刖+合]色法虽自种子生若心种子不生现行之时不能色独生若心种子生现行时心种所引色种生现故云识所变也。


问何故尔。


[前-刖+合]心有缘虑分别故自生亦令引他生色法不尔何有此能乎故疏云由分别心相境生故非境分别心方得生(云云)。


问若言心引色令生色即不尔者何说所缘有对云心起如羸病人依杖立心必依境起(云云)(有对有三一境界有对谓心心所五根也二所缘有对谓心心所也三障碍有对谓五尘境也)。


[前-刖+合]凢次第有二一法相生起次第二唯识转变次第也依境心起者是法相生起之次第也依心有境者是唯识转变之次第也故不相违也。

    

因论


问十八界几识之所缘耶。


[前-刖+合]枢要下颂云因见各随应五三六有二六一一不定自在等分别(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因者简自在位也见者简自证分等也各者显别别义也随应者显能缘识非决定义也五三者五尘有三能缘谓五识随一第六第八也第八意根界摄六有二者六根中初五根各有二能缘谓第六第八也第六意根若第八名意根时第六第七二识之所缘也(若第七名意根之时第六之所缘也此颂不说)六一者六识界有一能缘谓第六识也一不定者法尘界中摄五种色(极略色极回色受所引色定所生遍计所起之色)此中威德定所变色是第八第六五识之所缘若假想定所变色但第六之所缘也此中菩萨二乗异生所引各别也。


问五八识都不缘假色耶。


[前-刖+合]第八无论五识西方有二师一云五识唯缘实现量眀了缘自相故一云五识亦缘假以能明了照其自相是处自相非事自相(云云)(具如疏第二本之)。


问第八识无论者何楞伽经云阿頼耶识缘名及相犹如毛轮(云云)。


[前-刖+合]疏第三有二释一云名者声声是名之躰故相者五根等相非心等之相二云相者色薀名者非色四薀等(云云)故不相违(取意非具文之)自在分别者若约佛果等者十八界有八能缘谓无漏八识也若约十地者七转识通缘十八界五识互用故七成平等智故第八缘十一界除七心界第八不缘心法故等分别者因位法尘界中有五十一心所是亦成能缘亦有後二分亦成能缘但後二分唯缘内故缘七心界故七心界能缘之处可加自证分等又果位十八界皆为七心界及法尘界中心所法所缘(为言)然从方释此等言为二释一云等者取因中菩萨二乗异生等也二云果位八识皆功用齐等即後三分皆能缘相分也(云云)(与枢要意颇异也)。


问识所变者若约亲所缘缘若约踈所缘缘欤。


[前-刖+合]约亲所缘缘境也故疏云非心所变说之为外非躰实有名外又踈所缘缘亦是外也(云云)。


问若尔踈所缘缘境眼识不缘耶。


[前-刖+合]隔影像踈缘故灯云如隔瑠璃见障外色(云云)。

   

识分位门


问识分位者何法耶。


[前-刖+合]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也。


问何故云分位。


[前-刖+合]此二十四法不能自起[藉-卄+(前-刖)]前心心所色三位差别假立故云分位前三是实此即是假也。


问名不相应行之意何。


[前-刖+合]疏云不相应者简非色心及诸心所不相似故行简无为(云云)义忠云不相应行亦有两释一言行者即行薀行薀有二一相应行即心所法二不相应行即是得等今言不相应行简相应行二云具足应言非色不相应行即简四聚如理应思(云云)(後释与慈恩同也)。


问云何名得等。


[前-刖+合]获成就者名得意云有漏无漏身中成就法上立得名(为言)依业所引第八识种令色心不断名命根类相似故名众同分意云人与人相似法与法相似名同分(为言)由二障种令趣差别名异生性(云云)意云依烦恼所知二障分别种子生异见生异趣受异类故二障分别种子之上立异生性之名(为言)由出离想不恒心灭名无想定意云外道以灭想心所为先灭诸心心所所入之定名无想定(为言)由止息想恒不恒灭名灭尽定意云菩萨二乗灭七转识所入之定名灭尽定(为言)由欲界修感彼天果名无想报(或云异熟或云事)意云生无想天外道身名无想报(为言)一名二名多名能诠自性云名身一句二句多句能诠差别云句身一字二字多字为二所依云文身先无今有名生法非凝然名异(或云老谓发白靣皱名老也)法有暂用名住有法从无名无常因果不断名流转善恶因果互相差别名定异因果感赴名相应诸行迅疾故名势速编列有叙故名次第过未等名时色处分齐名方庆量诸法名数不相乖返名和合性返此名不和合性。


问此二十四法约三法分位分别建立如何。


[前-刖+合]命根二定无想事异生性合此五种立心心所分位之上名句文三立色分位之上余十五通立三法分位之上意云约得者得智惠等心上分位也得容貌等色上分位也余准知之。

   

识实性门


问识实性者何法耶。


[前-刖+合]真如也故论云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云云)。


问以真如为识实性者何百法论云以六无为法为四实性。


[前-刖+合]五无为是真如上假立之名也故不相违。


问何以知乎。


[前-刖+合]论云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离诸障碍故名虚空由简择力灭诸杂染究竟证会故名择灭不由择力本性清净或缘阙所顕故名非择灭苦乐受灭故名不动想受不行名想受灭此五皆依真如假立(云云)。


问五无为是假立名者何可云识实性。


[前-刖+合]一切云无为之名皆是假立也非唯五无为故论云真如亦是假施设名(云云)疏云善等真如约诠而论躰唯是一此五无为依真如上假名空等而真如躰非如非不如故真如名亦是假立如食油虫等不[禾*尒]彼躰唯言显故(云云)。


问若尔为显何义名真如耶。


[前-刖+合]论云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虚妄义(云云)(真如名法界等至第三门可知之)。


问何故真如名实性。


[前-刖+合]论云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犱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为简虚妄说实性言复有二性一者世俗谓依他起二者胜义谓圆成实为蕳世俗故说实性(云云)(已上五法事理唯识毕)。


章云唯言但遮愚夫所犱定离诸识实有色等(云云)。


问引此文之意何。


[前-刖+合]是引唯言释证遣虚义也即显唯言之所遮也一切愚夫二乗等犱定离识实有色等今即遮之妄颠倒故(为言)。


问其所遮色等者等取何物。


[前-刖+合]等取心心所不相应无为也即遮遣遍计所犱五法事理唯虚妄起躰用都无也。


章云如是等文诚证非一(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诸教之中多说悟入三性之文皆应引成(为言)。


章云由无始来犱我法为有拨事理为空故此观中遣者空观对破有犱存者有观对遣空执(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此遣虚存实观起之所以也故善珠云所以此初重观起者由诸有情无始以来执遍计我法为有拨真俗事理为空是故最初遣彼迷犱令知法性故初此观也(云云)。


问其有犱空犱者增益损减二犱之中何。


[前-刖+合]有犱者增益犱空犱者损减犱也。


问遣虚存实之意增益损减之犱俱名遍计所犱观虚之时遣依圆事理观实而存也而何云以遣虚观破增益有犱以存实观破损减空犱耶。


[前-刖+合]此难可尒但约遍计所犱设增益设损减躰用都无故观虚之下皆悉遣毕其遣虚之下遣遍计所犱了者观依圆二性存实之义自然显了是即一念之中有遣虚存实义也然今病与药相对之时一念观中空遍计所犱是破增益犱也存依圆二性是破损减犱也(为言)。


问空遍计之处增损二犱并所破了何更存实之处可云破损减犱耶。


[前-刖+合]此难不然遣与存前後者实可有此难既是一念之观何差别乎然观遍计所犱唯虚妄起(乃至)观依他圆成诸法躰实等者眀观行之方法也遣者空观对破有犱等者眀观行之功能无有相违也。

    

因论


问增损二犱何以为躰。


[前-刖+合]且约五见四见全邪见一分为增益犱之躰邪见一分为损减犱之躰(如对法第一之)。


问约我法二犱分别如何。


[前-刖+合]增益犱通我法二犱损减犱唯法犱也。


问约识分别如何。


[前-刖+合]第六识起增损二犱第七识唯起增益犱邪见是分别惑故与第七不相应故也。


问增损二犱於三性起如何。


[前-刖+合]凢有四类不同一深蜜经唯识论云遍计之上起增益执依圆之上起损减犱(云云)二中邉对法论云三性之上各起增损二犱(云云)三摄论云遍计之上起增益犱圎成之上起损减犱依他之上不起二犱(云云)四瑜伽云遍计圆成上不起增损二犱唯於依他起二犱也(云云)。


问约十地分别如何。


[前-刖+合]损减犱见道断毕增益执十地犹行也。


问此二犱同时起前後起。


[前-刖+合]如断常二见不并空有二犱亦不并也(如灯之)。


章云今观空有而遣有空有空若无亦无空有(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病与药相对正明观意也依所治病有有与空约能治药可有空有若所治病无增损者应能治药亦无遣存(为言)。


问善珠记中以此等文配广百论三家之义其何。


[前-刖+合]彼记云此中有三观谓空有中言遣者空观者当清辨学徒义偏学般若中百论等立真谛理依他圆成其躰亦空言存者有观者当瑜伽学徒义偏学深蜜瑜伽等意立真谛理立依他圆成其躰定有言今观空有而遣有空者当护法正义圆悟诸教立真非有非空心言绝故破有说无破无说有有无二说是皆世俗胜义理中有无俱绝今述其意故云今观空有而遣有空(云云)。


问此义无难耶。


[前-刖+合]古德破云今谓不尔言遣存者正释此重遣虚存实义若如所释遣虚存实可是偏观既依护法中道之观立五重观如何此中更明偏观非圆观哉(云云)。


问观空遣何观有遣何。


[前-刖+合]义演云今观空有而遣有空者观空而遣实我等观有而遣事理空(云云)。


章云以彼空有相对观成纯有纯空谁之空有(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重成前理也以彼空有者举观之药也纯有纯空者举犱之病也谁之空有者意云若所治病纯有纯空无有空相并者能治之观但可有偏空偏有之观为谁相并有空有之观乎(为言)。


问说之善珠信叡二记意殊其何。


[前-刖+合]珠云空者所始病有者能治药遍计所犱有空虽异而俱虚妄故[打-丁+忽]名空依他圆成空有虽殊而躰非无故[打-丁+忽]名有迷悟相对方成观行若纯迷无悟若纯悟无迷谁之迷悟(云云)叡云今此言略具足应言以彼有空与彼空有相待而观方正观成然今有空病中且举後空空有药中且举後有若不相待纯有是谁之有以无空故何得是有纯唯空者是谁之空以无有故何得是空(云云)(常腾同之)。


问此二记胜劣如何。


[前-刖+合]志旨各殊不可定判然章文显然不可致[劬-口+、]劳二记俱烦如文可察之。


章云故欲证入离言法性皆须依此方便而入(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即依如上理教示观行者之词也意云若欲引起无分别智证得真见离言真如要先资粮及加行位可修如此遣虚存实观(为言)。


章云非谓有空皆即决定证真观位非有非空法无分别性离言故(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遮坚犱也所观之法非躰决定是有是无诸法躰性言语道断言诠不及有无分别皆断灭故但是世俗虚妄施设何以知者证真实位一切诸法非有非空离诸分别性离言故若诸法躰有无定者无分别智应非证实(为言)。


问若尔如何有为无为名为有我及我所说为无(云云)。


[前-刖+合]今约法躰诠言不及且言有无不决定然有为无为二智境界其躰即有不同遍计躰用都无也仁王经云有无本自二等亦如此可会之。


章云说要观空方证真者谓要观彼遍计所犱空为门故入於真性真躰非空(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通伏难也难云若言证真观位非有非空者何般若经等说要观空入证真理耶会之云般若经等云观空入真者由能显空以为门故入於真性非真躰空如广百论云圣智所证非有非无而有而无即其意也。


章云此唯识言既遮所犱若犱实有诸识可唯既是所犱亦应除遣(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遣犱之词也意云为遣妄犱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犱外境是亦法犱故亦可遮破(为言)善殊云如成唯识云若犱唯识真实有者如犱外境亦是法犱此其意也(云云)信叡云犱心所取真实唯识应非实识犱心所取故犹如心外境(云云)(量心可悉之)。


问犱唯识实有之犱如何观遣耶。


[前-刖+合]古德云亦观唯识遣之今谓病药同故不可为能治所治也。


问若尔如何观遣之。


[前-刖+合]中上忍位发下如实智观能取空即唯识云既无实境离能取识宁有实识离所取境(云云)世第一法位发上如实智双印二空即中边云由唯识智无境智生依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境既非有识亦是无要托所缘识方生故(云云)世第一法位决定印可非唯识非不唯识即是能治唯识实有犱此即苻顺非空非有中道之理也(中等大德义也)今更助释云二十唯识论云余识所犱此唯识性其躰亦无名法无我(云云)疏云若犱唯识亦计所犱除人法空名法无我若不犱时此唯识躰性离言故非除入空(云云)意云若犱唯识实有者亦是计所犱故观空除之入真(为言)。


章云此最初门所观唯识於一切位思量修证(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明修遣虚存实观之位地分齐也意云此最初观地前位中思量地上位中修行於究竟位证之地前位中虽加行位亦有修惠以时短故不说有修见道位中虽有所证而未圆满故不说之又云资粮位唯有思量无修证加行位唯有修见修二道唯有修证佛位唯有证(为言)。


问此门唯识观於五位可观者何金刚般若经会释云十住十行位依因缘门作唯识观十廻向位依唯识门作无相观四善根位依无相门作真如观(云云)。


[前-刖+合]其四种观门相配位也修唯识观有通修别修言十住十行位作唯识观者约别修行相说也言於一切位者约通修说也故不相违也犹如菩提分法观有通修别修也第二舍[冰-水+监][(并-(前-刖))-一+田]纯识。


问舍[冰-水+监]留纯识之意何。


[前-刖+合]初重明三性相对观遍计所犱遣虚观依圆二性存实修唯识观约其所存五法事理有心有境而境有[冰-水+监]故舍之不云唯境心无[冰-水+监]故留之名唯识此重意也(境之有[冰-水+监]义至证文可知之)。


章云虽观事理皆不离识然此内识有境有心心起必托内境生故但识言唯不言唯境(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先安立初重并标此重意也虽观事理等者安立初重也然此内识等者正标此重意也。


问其有境有心等之意何。


[前-刖+合][打-丁+忽]相而言五法事理中心心所法为心缘虑性故余三为境非缘虑故若细论者相分为境後三分为心凢心起必托此内境生境是为因能生心果故摄境从心摄因从果但心云唯不言唯境(为言)珠云虽观事理等者通伏难难云初重观中既说诸法皆不离识若尔应唯有识无境故今通云其理虽然然此内识有境有心彼复难云境识俱有如何但言唯识非境故次通云心起必托内境生故但识言唯不言唯境(云云)。


章云成唯识言识唯内有境亦通外恐监外故但言唯识又诸愚夫迷犱於境起烦恼业生死沉沦不解观心勤求出离哀愍彼故说唯识言(云云)。


问引此文之意何。


[前-刖+合]证此重引四证文是第一引论第十卷也。


问先此文意何。


[前-刖+合]疏云论外人难内境与识既并非虚如何可言唯识非境论[前-刖+合]有二初云识唯内有境亦通外即境相分内是依他外是遍计所犱以非心所变法说之为外非躰实有名外恐心内之境滥心外之境故但言唯识又踈所缘缘亦是外若言唯境恐取心外之法故此不论所犱之心亦是外故设不虑滥言唯境亦得为简外故但言唯识论云或诸愚夫迷犱於境等一谓所犱为实二谓亲取心外境依此故言迷犱於境此意可解(云云)。


问就初文中分别内境外境有几重。


[前-刖+合]太抄云有两重外一者依他是内遍计所犱实我实法名外二者亲所缘缘名内踈所缘缘名外(云云)。


问後文中云此意可解者意何。


[前-刖+合]诸愚夫类由迷犱故躭着外境起无明等造善恶行受诸苦果若解自心之所变现时断二重障得二胜果(为言)。


问若尔唯识之理佛位应无无此犱故。


[前-刖+合]疏云此第二师解唯识佛地所无为破犱故虽为愚夫非心之理岂佛非有(云云)此意云唯识有二一破犱唯识二证理唯识凢位有初佛位有後然佛位中非唯非境之唯识理亦有非心之内境理(为言)邑法师云非心谓境也凡圣理同然佛非犱为对治愚夫有迷犱者说唯识言(云云)又云非心谓境文相甚难读者可勘之。

    

因论


问就踈所缘缘名外云何名踈所缘缘。


[前-刖+合]先所缘缘者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是名所缘缘即有法者简遍计之词也显缘义也是带己相者带者狭带也己相者境相也显所缘义也心者心王也相应者心所也所虑者缘虑义又显所缘义也所托者依托义又显缘义也此所缘缘中有其二种一亲所缘缘谓若与能缘躰不相离是见分等内所虑托也二踈所缘缘谓若与能缘躰虽相离为质能起内所虑托也。


问其名亲名踈之意何。


[前-刖+合]相分是心中现故名亲本质心外故名踈也意云第八所变之境是第八之亲所缘缘也望七转识名踈所缘缘余准知之。


问约八识分别如何。


[前-刖+合]亲所缘者乍八识定有约踈所缘缘者第八识有三师义第一师云一向无第二师云亦定有第三四义师云因果位中有无不定也第七识定有第六识有无不定前五识定有也(具如论第七卷之)。


章云令自观心解脱生死非谓内境如外都无由境有滥舍不称唯心躰既纯留说唯识(云云)。


问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上引证了依之重成重意也意云成立唯识之意为令有情观唯心理解脱生死证得涅盘也(为言)非谓内境等者如上引疏文易知又论第十云或识相见等从缘生俱依他起虚实如识唯言遣外不遮内境不尔真如亦应非实(云云)正与此文同也由境有滥等者释重名也。


章云厚严经云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云云)。


问引此文意何。


[前-刖+合]是亦第二为证舍[冰-水+监]留纯所引也此经西方有梵本未翻译唯识论第七引此经文章主依此引为证(泰法师佛地疏云法师持梵本来若翻可得五六卷许然未翻也(云云)义濵云蜜严经是同本也(云云))。


问先此经颂之意何。


[前-刖+合]疏云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即缘识之躰或事性即自心法或理躰即义之所依本事谓第八心第七意余六识所缘皆自心为境佛言由如是理故我说一切有为无为皆唯有识无余实心外境也(云云)。


问此疏文意何。


[前-刖+合]义演云疏中解上二句有二解一云心意识所缘此所缘者即是第八识上见相分皆非离自性者即是八识自躰分意说所缘见相分皆不离识自躰分之自性也故疏文云即缘识之躰者意云缘识即是见分之躰者即自躰分故见分是识躰上用即是自躰分缘见分此见分不离自躰分也言或义事性者事之言境事即是相分此分不离识自躰性故言性也二云其真如理躰即是义之所依本事本事即是躰事也义者即是余有为法也真如名真实心也(云云)(此记文虽不违旨然甚烦冝悉之)今谓即缘识之躰者是[打-丁+忽]句也次二或言是别句也谓或事性等者有为境事是相分也或理躰等者无为理躰是有为法事义之本躰也有为相分是识上用也无为理躰是识之实性也俱是心意识之所缘也心意识缘此二种即是还缘自躰也(为言)。

    

因论


问八识心心所起缘境时俱有所依根有几耶。


[前-刖+合]枢要下颂云五四六有二七八一俱依及开导因缘一一皆增二(云云)即五四者眼等五识各有四所依谓一顺取依谓即眼等各根亦名同境根二明了依谓第六识亦名分别根三分位依谓第七识亦名染净根四依起依谓第八识亦名根本根也眼等五识必具此四根起缘境也六有二者第六识有二依即一分位依谓第七识二依起依谓第八识也七八一俱依者第七识有一即依起依谓第八识也第八识有一俱有依谓第七识也及开导因缘等者如上所说俱有所依又加开导依因缘依(为言)即若约眼识[打-丁+忽]有六依谓俱有依有四并加开导因缘也余准知之。


问且约俱有依具几义为俱有依。


[前-刖+合]论云若法决定有境为王令心心所取自所缘乃是所依即内六处余非有境定为主故(云云)意云眼等六根一是决定二是有境三是为主四令心心所取自所缘之境具此四义故成俱有根。


问若言具四义名俱有根者第七以第八为所依根而第七不能缘第八所缘三种境何云第八与第七有取自所缘之义。


[前-刖+合]从方云亦有令心心所取自所缘义即第八见分是第八自证分亲所缘缘第七还缘第八见分为踈所缘缘为亲缘八见不着故起中间相分故名为踈所缘缘也(云云)。


问第八以第七为所依根而第七缘第八见分为我法第八缘三种境何可云第七与第八有取自所缘之义。


[前-刖+合]从方云第七缘八见分为踈所缘缘还令八自证分缘见分为亲所缘缘还是八缘第七家境也八虽无犱我法犹所缘境同也(云云)。


问菩萨入法空灭定之时有漏第七灭但有无漏未那而第八犹是有漏何无漏第七以有漏第八为所依根明昧殊故。


[前-刖+合]非但约第七有此难亦约第六可有此难然约亲近不共根不可以有漏根为无漏识之所依第八是诸识共根共根是踈故虽有漏为无漏依故从方云第八共根故亦为依又演秘云六七二犱违非犱故七转位六亦转第八无犱不专违所以不随所依转(云云)以之明知第八识一是共根二是踈远三是无犱故虽有漏为无漏依也明暗一双之失据不共有犱之识也(已上三个问之[前-刖+合]先德未决也可秘可秘)。


问凢心心所名有所依有几所依。


[前-刖+合][打-丁+忽]有三种一因缘依(亦名种子依)谓自种子诸有为法皆托此依离自因缘必不生故此有二师义一难陀胜子义二护法正义云然种自类因果不俱种现相生决定俱有(云云)二俱有依(亦名增上缘依)有四师义一难陀等义二安惠等义三净月等义四护法正义即次上所论俱有依四义是护法正义也三开导(亦名等无间缘依)有三师义一难陀等义安惠等义三护法正义云开导依者谓有缘法为主能作等无间缘此於後生心心所法开避引导名开导依此但属心非心所等(云云)(具如论第四及疏可见之)。


唯识义卷第一终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略述法相义 【三卷】 下一篇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 【一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