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弟子》 贰、印度(三)
2018-03-16 12:46:36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2487次 评论:0

多闻第一阿难尊者


  佛陀弟子中,阿难尊者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博学强记,出家二十馀年间,担任佛陀的常随侍者,被誉为「多闻第一」。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曾赞歎他:「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花,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佛陀亦曾在大众中赞歎阿难:「发心、庄严、慈悲,出家以来都摄六根,日夜精进,正智成就,他日必能尽形寿梵行清净,绍隆佛种。」由于阿难尊者天性温和慈悲,在教团里尤其广受女众尊敬。他为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等五百释女向佛陀请命,令女众能依正法出家。
 
    

温和慈悲 女难障道
 

  「阿难」,意为庆喜,诞生于佛成道日,故以阿难名之。阿难的父亲白饭王,为佛陀的叔父。阿难年少时,初次见到回王宫说法的佛陀,油然生起一股仰慕之情,不仅恭敬地趋前礼拜,并且拿起扇子为佛陀搧风。诸王子中,佛陀亦属意阿难能随他一同出家。儘管白饭王刻意将阿难与佛陀隔离,但终究阻止不了阿难修行度众的愿心,而与阿那律、跋提等释种七王子一起出家,其中,又以阿难年龄最小。
 

  佛陀成道最初五年内,佛陀姨母大爱道夫人见到释迦族的王子多已皈依佛陀出家,而净饭王辞世后,更感悟人生无常,因此多次要求佛陀允许她在僧团中如法出家。由于僧团并无比丘尼,佛陀始终不同意,但是大爱道夫人并不灰心,反而集合有心出家的释种女众五百名,自行剃髮,着坏色衣,赤脚赶往毗舍离城,一心希求佛陀的慈允。
 

  五百女众来到毗舍离城,个个虽然疲倦憔悴,却徘徊在佛陀说法的那摩提尼精舍外,不敢冒然进入。年轻又富同情心的阿难知情后,深受感动,自愿为五百女众请命,佛陀晓喻阿难,为了正法长远流传,女众不宜加入僧团。然而阿难依然再三恳求,佛陀知道因缘和合的关係,世间上没有清净、常住不坏的法,终于允诺女众出家。阿难欢喜传报喜讯,大爱道等五百女众听了,纷纷喜极而泣。比丘尼僧团得以成立,实应感谢阿难尊者的功劳。


  阿难尊者相貌庄严,有时反而成为障道的因缘。一回,阿难出外托钵乞食,归途中一时口渴,向正在汲水的摩登伽女乞水。不料,摩登伽女一见阿难,心生爱慕,欲嫁阿难。为了满足爱女心愿,摩登伽女的母亲便施展魔咒迷惑尊者。幸而阿难梵行清净,称念佛名不断,佛陀以慈力加被,才倖免于难。以此因缘,佛陀巧度摩登伽女入道,成为持戒精进的模范比丘尼。


  阿难因庄严温文,即使是出家的僧尼,亦赞歎有加,他们欢喜听闻阿难尊者说法,尊者每以清净离欲之法开示,更使得女众对他更加敬重。
 
    

品格优秀 为佛侍者
 

  佛陀说法二十年来,并没有常随的侍者,都是由诸比丘轮流担任。由于阿难的女难特别多,佛陀便想以阿难为侍者,藉此助他专心修道。目犍连洞悉佛陀的心意,便与舍利弗共同劝说阿难任职,而阿难则以任重推辞。在两位尊者的劝导下,阿难提出三个条件:其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不穿着;其二,如有信众礼请佛陀应供,他不侍奉前去;其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见佛陀。对于阿难提出的条件,佛陀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欢喜地赞歎阿难的品格,知道阿难纯粹出于避嫌,才有这样的要求。
 

  从此阿难成为佛陀的侍者,历时二十七载,依止佛陀的教法修行,跟随佛陀到各地弘化。由此因缘,如大海般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


  年轻的阿难每天跟随着佛陀,女难是少有了,他俨然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


  在僧团里,他经常保持着谦虚、虔敬、惭愧,不少的信众因为阿难的关係而皈依了佛教。虽然阿难遇到不少女难,大家对他有过非常不利的批评,可是一到他负担责任时,就修养得更成熟了。
 
    

承教启经 结集法典


  佛陀在拘尸那罗城娑罗双树下将要涅槃时,阿难在旁请示佛陀:「男众比丘面对女众,应持什麽态度?」佛陀环视诸弟子,对阿难说:「若想离烦恼,得证悟,应将年老的女众视如母亲,年长的视如姊姊,年幼的视如妹妹。」佛陀并将荼毗、建塔等事一一交代。面对佛陀最后的教诫,阿难内心一阵酸楚,不觉流下泪来,独自跑到园中痛哭。佛陀见阿难不在身边,就命人将他找回,见阿难泣不成声,佛陀怜悯地看着阿难,对大家说:「诸比丘!阿难忠实侍奉我多年,温和、善良,闻大法而不忘,他的功德将来必能不朽。」阿难用手蒙着脸,悲泣地离开佛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都悲伤哭泣。


  不过,为使正法久住,大家停止流泪,又把阿难找回,公推他代表大众请示佛陀:「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如何安住?恶人如何调伏?经典结集如何教人起信?」佛陀说道:「阿难及诸比丘们,你们应当作如是念:日后应以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逢遇恶人应默摈之;经首前安立『如是我闻』,则能教人起信。大众如能依法而行,则佛陀法身常住。」
 

  佛陀涅槃后不久,大迦叶尊者召集五百位证果的大阿罗汉于王舍城结集经典,阿难由于尚未开悟,不在被邀请之列。惟恐辜负大众的期望,多闻强记的阿难精勤一夜后,开悟证果,参与结集大会,诵出经典。


  最初的经典,所谓《阿含经》、《法句经》等,都是在这有名的第一次结集圣典大会,由阿难尊者诵出的。
 
    

百二十寿 为法涅槃
 

  佛灭二十年后,大迦叶年已百馀岁,决定于鸡足山涅槃,临行前付法于阿难。八十多岁的阿难在阿闍世王的外护下,领导僧团,弘扬佛法。继大迦叶入灭后,许多长老亦相继涅槃,当阿难一百二十岁时,佛陀的亲炙弟子中,只有阿难仍然健在。
 

  一日,阿难在路上听到一位年轻比丘,诵念佛陀曾说的偈语:「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阿难闻其背诵错误,于是恳切地教导该比丘正确的偈颂:「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年轻比丘回去告诉师父后,他的师父反而指说阿难已年迈老朽,记忆已失,所言不足相信。
 

  阿难尊者十分感慨世人我见、我执深重,佛陀涅槃未久,而正法已被谬传误解。阿难深感留在世间的孤单寂寞,于是决定入灭。他将大法付予商那和修之后,便前往北方的恒河。
 

  当时摩竭陀国阿闍世王正准备与毗舍离国开战,阿难尊者选择在两国的边界──恒河入灭,以避免两国因抢夺其遗骨而加剧斗争。风闻阿难尊者即将入灭的消息,两国人民如潮水般涌向恒河边,只见阿难尊者端坐河中小舟上,向大众说道:「我入灭后,可将遗骨分成二份,各自带回国,切莫因此而起纷争。」说完,随即入火光三昧,进入涅槃。两国人民既悲伤又惭愧,决定讲和,不再交战,他们各自带回舍利,建塔供养,一在毗舍离城北方的大林重阁讲堂,一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旁。由于阿难尊者的慈悲,临终之际犹不忘劝诫两国和平共处,一场战争因而消弭。


  阿难尊者一生隐恶扬善,他曾感动旃陀外道,欢喜奉行佛法;也曾协助佛陀,劝告因爱欲而动念还俗的掘多比丘回心转意;他主动调和僧团中的各种争执,消解不平;更赞歎目犍连的孝心,宣扬富楼那的说法。有一回,阿难尊者甚至代替佛陀至东园为比丘们说法。他的温和善良,谦虚忍让,令人永远追思怀念,他对佛教的贡献,为千百年来佛门学子的典范。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弟子》 壹、中国 下一篇《弟子》 參、西藏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