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文库热门

·忻州市五台山普乐寺   &nb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普安寺(普庵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法喜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弥陀院 05-16
·忻州市五台山真容寺 05-16
·忻州市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05-16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西台顶法雷寺 05-15
·忻州市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05-15

TOP

三阶教残卷 【十七卷】(五)
2017-10-28 14:12:07 来源:清净莲海佛学网 作者: 【 】 浏览:3256次 评论:0

第十六断片 三阶佛法密记卷上


巴里国民图书馆藏、ペリオ氏蒐集、炖煌出土古写本、第二千四百十二号、三阶佛法密记卷上は炖煌所传、三阶佛法四卷の注释にして、三阶教の教义研究に重要缺くペからざる教籍の一れり。本篇、目录中に收录せる龙录内无名经论律に据るに、本记は元と上中下三卷より成りしが、今唯だ其の上卷のみを存す。开卷先づ「一示名、二举数、三释义、四指文」の四门によりて、三阶佛法一部四卷三大段の纲领を提示し、略、三阶教の要旨を概说せり。惜むらくは其の细释が第一大段第三段第三子段を以て终れり。文中、三阶学僧、谂法师の所说を引用せるは第一部二、「三阶教三百年史」中に叙せるが如し(一〇〇)。尚、本书の体裁内容に关しては第二部二の二、「三阶佛法及ぴ对根起行法」中、三阶佛法(二九三~三〇四)其の他、第一部四、「三阶教籍の性质」一(一六一)、第一部五、「现存三阶教籍断片」(11)(一八八)、を参照すべし。用字は凡そ唐写本の常例を踏袭せり。


三阶佛法密记卷上 释本第一卷尽


将释三阶、四门料简、一示名二举数三释义四指文、  示名有二、一题名二文名、题名有三一就法立名名三阶佛法、二就义立名名三阶根机众生邪正上中下下不同所由义、三就意立名名第三阶佛法空见有见众生学认十二种颠倒、文名有四、三阶一部文有四重、有大段有段有子段有子句、大段文中即道、第一大段第二大段第三大段是也、段文中即道、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等是也、子段文中无子段字、但道第一第二第三等是也、子句文中亦无子句字但道、一者二者三者等是、或言又已下亦是、若委细论之文有六重、或有段内段、少故不说、或有子子句、多故不说、此即第一门示名竟、  言举数者三阶一部、大段有三段有十子段有廿五子句、数多或大或小不可具说、此即第二门举数竟、  言释义者三阶一部文有四义、一就过去习气明三阶根机义、即第一大段是、二就现在人行明三阶邪正义、即第二大段是、三就所禀经教明三阶法有上中下轻重浅深义、即第三大段内初三段是、四就悲敬二田明三阶人依境起行损益多少所由义、即第三大段内第四段是、  略明三阶法义有二、一明能行人亦名所诠法、即第二大段是、二明所行法亦名能诠教、即第三大段是、其第一大段双明人法、法有能依所依人有能证所证、所依即甚深大乘经等、能依即三阶佛法、所证即三阶根机众生、能证即一切经律论、此即略释义竟、  广释三阶以人对法、能诠所诠各有七重、能诠七者谓文、法、义、根、行、解、病、所诠七者谓人、法、义、根、行、解、病、第二大段正明人行解病法义根、第三大段正明文行解病法义根、第一大段双明二七、其文七是所依、人七是能依、是故一々子段之首举法题宗依法立人、又人七是所诠、文七是能诠、即是以根对法义、通释三阶具有五义、 一明三阶根机、摄三阶无始习气行解病、通名行以为三阶、本根成根行体即是三阶行法、揽三阶行法成三阶人、说三阶人行法为三阶文教法、又依三阶文教法起三阶新行解、破三阶病成三阶受法根机、是三阶义、此即四卷俱是第一大段三阶根机不同所由义、二明三阶人行邪正、摄三阶现起行解病通名行、以三阶行法成三阶人、以三阶人依三阶根、禀三阶文教成三阶人、各各依根起行、修断趣证邪正不同、是三阶义此即四卷俱是第二大段三阶人行邪正不同所由义、三明诠三阶人行为三阶文教法、由禀三阶文教法起三阶解行、以三阶解行破三阶病成三阶根、以三阶根法成三阶人、授三阶人三阶文教上中下法令修断趣证、是三阶义、此即四卷俱是第三大段法、有上中下轻重浅深不同所由义、四明三阶位揽行解病以成三位第一阶位六住已去是六住菩萨具三义、一行深二解真三病轻、即三贤十地通凡及圣是、第二阶位者从须陀洹已去是免三恶趣、由於大乘有趣入义、根机不定、若遇大乘人法即得入大乘位、若不遇大乘法即不得入大乘位故名不定、第三阶位者从邪见成就定不可转五种不救已去是、亦名邪解邪行成就已去是、涅盘经说、善星比丘读得诵得讲得十二部经、坐得四禅佛道、不解一句一字之义、无毛发善根不免谤佛等是、大品经有见菩萨、佛藏经有见比丘、月藏经牛王目十轮经八大善人等是、五明三阶时处处别有二、第一阶处即一乘世界亦名净土莲华藏世界、常唯纯有诸佛菩萨无声闻缘觉处是、第二第三阶处同即三乘世界亦名五浊诸恶世界娑婆世界盲闇世间三界火宅、一切众生起於断常即是空见有见众生、亦名三乘众生十恶世界是、於恶处中时别有三佛在世佛自住持佛法、位判是第一阶时、佛灭度後一千五百年已前、由有圣人及利根正见成就凡夫住持佛法、位判当第二阶时、从佛灭度一千五百年已後、利根凡夫戒定惠别解别行皆悉邪尽当第三阶时、於第二阶时三义不定、一就行明时即如前说、二就病明时即第二五百年後第三阶、恶贼狗菩萨病起属第三阶时、三就法明时即千年已後应四圣谛法灭、袈裟变白不受染色属第三阶时、此即第五惣明三阶时处竟、上来位及时处两义遍在一部三大段中、  第四指文者、文有四卷题名遍在三卷之初、唯第四卷属第三大段文无别义故不别题、但抄前题标於卷首、其三大段遍该四卷、第一卷即是第一大段、第二卷即是第二大段、第三第四卷合是第三大段、段有十、子段有廿五等者、第一大段就根行位分为三段、第一段以根对法、第二段就行通说、此两段俱文少不分子段、第三段就位别说有三阶、即分为三子段、第一子段明第一阶根机、於中有三、何以故第三何以故广明五本五末义、第二子段明第二阶根机、於中有五子句、前四子句明第二第三阶同显共第一阶别、第五子句明第二第三阶异显下两阶别、第三子段明第三阶根机兼明最广一切经律论常说纯说颠倒、次明所依甚深大乘经、谓大般涅盘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次复对诸门辩同异、卷末因三阶自相对辩同异、即明七种最大别慈颠倒、此是第一卷第一大段指文竟


第二大段就现在人行赏罚出世分为三段、第一段明三阶人行邪正、即分为三子段、第二段明三阶人赏罚行轻重不同、复分为三子段、第一子段明第一阶人赏罚行、於中具明三阶能行赏罚人行位尽、第二子段明第二阶人赏罚行、於中兼明诸佛菩萨真应两身凡圣善恶邪正大小同异难识肉眼凡夫不别即明善恶两种颠倒、第三子段明第三阶人赏罚行、於中具明三阶起教法及能起教人并所起教法同异及起教意、别明不轻菩萨能起教人起教多义、文有四子句後明第三阶人十子句金刚恶即是、五本五末中自他义、第三段明三阶人出世行浅深不同、复分为三子段、第一子段明第一阶人出世行、於中初明位上人六住已去通凡及圣普别违顺俱行尽、次复明合学别所由、略明八种佛法验普习气本末远近普敬别简根机具足成根源由、第二子段明第二阶人出世行、於中具明普别两种三乘根机、次复广说邪正四依、第三子段明第三阶人出世行、於中明第三阶人正合学普真普正八种佛法兼观住持三宝是有缘根机当根破病、次复对第二阶明根机药病四子句、次复明三宝废兴、末後广明护法损益合是第二卷第二大段指文竟


第三大段就三阶法赏罚出世及所依境分为四段、第一段明三阶文教法有上中下、分为三子段、第二段明三阶赏罚法轻重不同、复分为三子段、第二子段明第二阶赏罚法、於中具明三阶人七种忏悔灭罪证验同异难识、第三子段明第三阶赏罚法、於中明最大多罪因最大多阿鼻地狱果、学别上四子句即是五本五末中上下义、第三段明三阶出世法七别七普浅深不同、又分为三子段、第三子段半在第三卷末、半在第四卷初、合为第三阶出世子段、於中初具明八种佛法、次明学别十三子句、初五子句即明五种不救、并第六子句即是六部经说最多颠倒、第七子句广明十二种颠倒、所依经文并在第三卷末、於第四卷初别明十一部经说邪尽颠倒、次明四部经说出颠倒、惣属第七子句、余六子句明不合作人主法主所由、即十三子句尽即是五本五末中普别义、後六子句明不合作僧官都统所由即是善恶义、惣属第三阶出世子段竟、第四段就悲敬二田明三阶人依境起行损益多少所由法、於中有三段、内段第一段内段明悲敬二田厚薄、第二段内段明能敬行心有浅深、二俱文少不分子段、第三段内段以圣人正人对第三阶邪人明赏罚轻重损益不同分为四子段、第一子段明圣人正人轻敬重治罚有七种益广说、第二子段明圣人正人重敬轻治罚有七种损略说、第三子段明第三阶邪人轻敬重治罚有七种损广说、第四子段明第三阶邪人重敬轻治罚有七种益略说、卷末引大集月藏分经像法决疑经证悲敬二田为胜此是第三第四卷指文竟


释文有四、一明能起教人、二明所起教法、三明教所诠义、四明教所为人、第一明能起教人者即信行是、谓当一乘菩萨六住已去通凡及圣、俱是由能发愿受善恶两种身故、能入六道随类应生由不假人法即自开解故、能为他起教故、下文言唯除一乘根机诸佛菩萨已外终无有能得一人於佛灭度後独自学出世间一人一行无人无行五种不忓尽八种佛法彻到成就者广如後释、自道俗者依三部经、一依法华经、不轻菩萨起一乘教法白四众故、二依十轮经、佛起三乘教法俗人为首、道俗并说通为刹利沙门说故、三依像法决疑经、具说道俗名字、经云未来世中一切道俗故


第二明所起教法者即抄出三阶佛法是、问抄出三阶佛法、为经中有故抄出、为无故抄出若尔何失若经已有何须抄出、若经中无何得抄出、答有同而异、同故得抄出异故须抄出、异有三义、一者所为人不同、二者所说法不同、三者为人说法广略兼正不同、佛为第一第二阶上根人说出世义微细浅近真身应身一乘三乘大乘小乘普别俱说、为第三阶位上邪见成就不可转人说世间义、不为说真实法出世义、今正为第三阶位前人说出世义兼为第一第二阶下根人同说普真普正佛法、又广略不同、佛广说第一第二阶略说第三阶、今广说第三阶、略说第一第二阶故、须别为第三阶人抄略为广说普真普正出世义、依诸甚深大乘经者、谓大般涅盘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此明所依甚深、大乘大部广教究竟了义、显非己见人语妄语、此两部经俱具足明三阶佛法、涅盘经中对三阶根说三阶法、华严经中对第一阶人说三阶法、  谂法师云、涅盘经中明第一阶有十处说、一如第二卷说、纯陀菩萨举根兴请、一行深二解真三病轻者是、二如第六卷说、有知法者无问老少道俗持犯悉得为师戒、为未来诸菩萨等学大乘者说如是偈、不为声闻弟子说也、三如第七卷说、实是凡夫得现圣人相利益众生、佛噵不堕过人法、四如第十一卷说、不假人法自能得度、譬如病人莫问得医不得医俱差、五如第十二卷说、虽是凡夫为住持佛法得用重治罚法、即仙与国王杀五百婆罗门等是、六如第十八卷、明具足能持三阶佛法、谓菩萨所持即无坏灭、七如第廿六卷、明不假缘伴自能起行、如第九功德内具说、八如第廿七卷说、虽是凡夫得现圣人相处处求名求利、佛噵是菩萨少欲知足、九如第卅二卷出、其位地谓六住诸菩萨通凡及圣俱不假人法自能得度是、十如第卅三卷、明文义俱解谓微妙之义为诸菩萨说是、谓广说第一阶也、  二明第二阶亦十处说、一明为住持佛法、不得打不得杀破戒邪见人、如第三卷说、护法之人虽持刀杖不应断命、引九部经、持声闻戒即如律文广明不得打比丘、二明佛为佛弟子说九部经除一阐提如第九卷说、三明体性不定逢善缘即善、逢恶缘即恶、唯须多假纯善人法始得出世、如第十一卷、就喻说名作死活不定、四虽复谤人谤法堕地狱、暂入即得出、如第十二卷说、五百婆罗门初谤法入地狱、後信即便出、第一阶人不谤大乘、是故得知、第二阶人不免谤大乘、五不能具持第一阶常乐我净法、唯能持当位一阶苦空无常法、如第十八卷说、二乘所持即有坏灭、亦噵阿罗汉灭、六如第廿卷说、一阐提有二种、一者利根二者中根、即是利根一阐提、一阐提复有二种、一者现在能生善根、二者後世能生善根、即是现在能生善根人、七闻善知识说普敬认恶法、即能如说修行、如第廿六卷直心法内说、八如第卅三卷说、浅近之义为声闻说、九明唯能自利未能利他、如第卅六卷恒河七种人内说、第三人出已即住、第四人住已观方、第五人观已即去、是故得知、唯能自利未能利他、十如第卅九卷四十卷内广说、十仙初时谤佛谤法、後时廻心即得三乘道果、是谓广说第二阶也、  三明第三阶亦十处说、一明第三阶体是讳恶人故不受他治罚、返更打他杀他持法人、如第三卷说、破戒比丘共觉德比丘有德国王鬪战者是、二明佛所不摄、如第九卷说、佛为弟子说九部经除一阐提者是、三明五不救如第十一卷说、名作定死众生不中治、四明分别一切人法长短悉皆颠倒尽、如第十八卷说减廿种颠倒者是、五明不免堕十方一切阿鼻地狱、後始能生出世善根如第廿卷说、出地狱後能生善根者是、六明断生得善根复不信佛性、如第廿六卷说、由不信佛性故不免堕地狱、七如第卅三卷说、世间之义为一阐提五逆罪说、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为生未来诸善种子、虽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佛噵不解一句一偈一字之义、八如第卅四卷说、空见一阐提善不善俱名恶不善、如是等人如十方大地微尘一种相似、九如第卅五卷说、利根之人能断善根、十如卅六卷恒河七种人、一者常没是空见一阐提、二者暂出还没是有见一阐提、是谓广说第三阶也、所以得知、涅盘经一部对三阶人广说三阶法、又如下文正出经中具说三阶处以为所依、喻如三子法说、於十二部经内微妙之义为诸菩萨说、浅近之义为声闻说、世间之义为一阐提五逆罪说、如三田三器三病三马、如大施时有三人来、如大师子杀香象时皆尽其力杀、兔亦尔、不生轻想、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为诸菩萨及一阐提演说法时功用无二、验之所以知、华严经中对第一阶人说真身诸佛应机度一切众生三阶法尽、一部广说正出所依经文即取第廿九卷如来性起品、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刚宝山、然後普照一切大地、如来亦复如是、成就无边智慧日轮、常放无量智慧光明、先照菩萨摩诃萨等诸大山王、次照缘觉、次照声闻、次照决定善根众生、随应受化、然後悉照一切众生乃至邪定为作未来饶益因缘、经文虽无三字由与涅盘经喻说法说义同无别、验之所以得知(一切同故一部中具说三阶故、抄出唯依两部甚深大乘经、有同有异故非一处具说故、引证通一切经律论)


第三明教所诠义者、即引一切经律论、证一切众生乃至俱有三阶根机不同所由义是、前就法立名即是依经以立教、此就义立名即是依义而引文、依经以立教是一部之惣名、依义而引是一卷之别目、未立三阶已前众生一揆、既立三阶已後根性区分於一切佛法乃至一々法即是、五本五末同而异者、同谓一境、异谓解分广如後释、此即第三所诠义竟


第四明教所为人者、即第三阶空见有见众生是、亦是就意立名、教虽具说三阶根机、然起教人意为第三、虽明余二、为相显发令识同异、自住分齐故、唯第三是教教所为、文开为四、一明能认恶人、二明学认时位、三明所认恶法、四明引教证成、第一能认恶人者、如第二卷第二大段第二段第一子段引十轮经、四种僧验三阶人相对广释、第二学认时位者、时谓无始乃至可转位、谓世间及入佛法、如第二卷第二大段第二段第三子段末第十子句金刚广释、第三所认恶法者即是十二种颠倒、虽十二文有两重、初三略说後九广说、略说三者、一自他相对、就体学认其心颠倒、欲使自认颠倒在己不在於他止诽谤故、二将心对境、就解学认善恶两种颠倒、欲使自知肉眼生盲息倒见故、三因缘相对、就病学认内外四种颠倒、欲使善达因由缘成舍邪归正求善知识学简敬故、倒虽尘沙略说唯是其心、谓内心体迷取着颠倒、倒心发语即成诽谤起、自无始迄今不绝、故名为常无一正念、故名唯纯经说、其心或名自心或名己见、或名我见空见有见、或名断常或名妄想、然心不孤起必缘境生、随其自心所缘境界不过善恶人法、迷名执法取相别人、顺情见善即生邪贪、违情见恶即生邪瞋、迷境增减即是邪痴、内怀邪三毒外信神鬼魔、是为内外四种颠倒、此略说竟、广说有九文约为三、初七就教、次一就行、後一就果、就教七者、一对第一阶就法学认常说纯说颠倒、为知佛说一切经法、说己颠倒不说於他正闻法故、二对第二阶就人学认最大别恶颠倒、为欲知己颠倒病重不同於他正思义故、三对第三阶引昔励今、就位学认最多颠倒、欲使自知邪见成就七别不救求普救摄正修行故、四普别相对、就时学认邪尽颠倒、欲使舍他别邪人法依普人法正出世故、五诠旨相对、摄广就略引义归名、会出颠倒名义学认今时自他学别、谓求出世俱名颠倒、体是颠倒审无疑故、六横观善恶就己修道求心有无学认纯颠倒、谓莫问善恶多少尽颠倒故、七竪望三际、就己三业经历远近学认常颠倒、谓从无始法外法内乃至法忍恒无间故、次一邪正相对、就行学认卅二种自他俱见真正住持佛法自利利他颠倒、欲翻邪学正顿出世故、是故第二大段明三阶人行、约此空见有见众生卅二种偏病行、明三阶人有无不定以分邪正、谓一五、二六、二四、一七、一五者谓五本五末、自他、上下、普别、善恶、自利利他、文在第一卷第一大段第三段第三子段中说、二六者谓六种偏病、邪贪、邪瞋、邪痴、信神鬼魔、空见、有见、是为一六、惣名在第一卷、别名在第二第三第四卷、六种邪善、谓名、利、徒众、多闻、势力、胜他、复为一六、文在第二卷第二大段第二段第三子段、初引经等说、二四者谓邪四依、一依人不依法、二依语不依义、三依识不依智、四依不了义经不依了义经、是为一四、复有邪四法、谓名、相、妄想、不净说法、复为一四、文在第三第四卷第三大段第三段第三子段广说、一七者谓七损七益、中取七损为颠倒、一可杀不可杀取可横杀三宝众生尽、二识邪正不识邪正、取邪正杂乱尽、三有护无护、取善神舍护恶鬼入国尽、四灭恶增恶、取增恶减善尽、五有感、无感、取失所感三宝众生尽、六有缘无缘、取失有缘三宝众生尽、七是当根对病药非当根对病药、取失当根对病药尽、是为一七、文在第四卷末广说、此卅二种就行明颠倒、摄颠倒义最广、前第四一切经律论常说纯说是文广、此卅二种是义广遍该一部、初一五兼六种偏病就过去未来行习以明根、次二六就现在人邪正以明起行、次二四就文教以明学法、後一七就行所依境法通明前三义损益果、此即广说就行明颠倒竟、末後一种损益相对就果学认乃至灭破三宝法成三灾尽、颠倒欲使厌果断因舍损取益故、如第三第四卷末所引经等说、後明颠倒鞕耎宽狭多少遍通十二悉坚如金刚、广如虚空多如大地微尘数等、问第三阶人十二颠倒为当可转为不可转、若尔何失、若言可转即无第三阶同第二故、若不可转何须说颠倒说无益故、答俱得可转不可转各有四义、由缘有善恶位有上下法有普别行有过现故、不可转得有转义、初三因缘相对说、若就因定则不可转、由无始体迷名相善恶凡夫性成故、就缘不定则亦可转、由善知识随彼微因为作强缘转世间习得性出世正因缘故(如金师浣衣等、由遇佛胜缘故)次四说位上下相对说、亦就法、普别相对说、上位别病、成别法不能救下位病、未成学普法则救後五、根行相对说、就过去根则不可转、颠倒纯常久习定故、就现在行则亦可转、舍邪学正随人修断厌怖当果舍损取益故、又问今时定者不疑、不定者与第二阶人何别、答第二阶人倒非常纯根中病轻单行相普亦可转故、第三阶人常纯颠倒根中病重具体相普始可转故、问十二颠倒及八种佛法、为名异体别为名异体同、答就体不异就义名别十二颠倒、略说唯是其他广说、一切经论若认一倒则摄十二、但随药病是故广说、若谓随名则体异者、应第二阶不具十二常纯一切七种别恶、唯第三阶独别有故、故知十二即一颠倒如八种佛法即一佛法、故下文言、一切八种佛法俱是普真普正故、所以八种佛法名数虽少能得对治十二颠倒、第四引教证成者、如第三卷末具说、问何故八种佛法十二种颠倒不在初二大段中说、答由第三大段明三阶法故尔


第一大段将欲释义、先牒义立宗、後开文释义、此第一大段立宗、偏明三阶根机义、由未立法已前惣名一切众生、立法已後始分三阶根机、是故下文就五本五末广验三种过去习气根机不同、故知第一大段偏明根机义四卷俱是者、此就通释义不相违、正如第二大段由现在人行邪正不同即验过去根机有异、此即以果验因、成第一大段根机不同义、由第三大段佛为三阶众生说三阶教法、有上中下不同、即验所为三阶众生根机有异、此即以法验人成第一大段根机不同义


第一段以根对法、或二或三、谓随根授法即有三阶由别、为说世间义故、若依根学法但有两阶、由经为说一乘三乘故(此文即是与下两段开章仍充第一大段中三段数者为令第三段中三阶得成三子段类下余段每三子段皆配三阶、文义相符分明易解)


第二段就行通说有两阶者、谓说三乘应四谛行、第三阶人出地狱後畏苦性破、终入此行故就行通说唯有两阶、若就位别说即有三阶、一纯正无邪位、二邪正不定位、三纯邪无正位、由第三阶空见有见众生从未堕十方一切阿毗地狱遍尽乃至畏苦畏恶性未破已来、犹在纯邪无正位、未入三乘正行、所以就位别说即有三阶、又九字是人语者、谓立法字也、以此九字释一切经故唯九字是人语也


第三段就位别说有三阶即为三子段(一部文中每三子段恒配三阶第一子段明第一阶第二子段明第二阶第三子段明第三阶)第一子段明依第一阶佛法证有一乘根机众生文有五分


一立宗有一子句文有四义一就法验第一阶人谓依第一阶法立一乘根机众生莫问凡圣即六住已去俱是二就缘验第一阶解谓莫问值佛不值佛俱即自开解是三就病验第一阶行谓常不起六种偏病即闻好闻恶心无忧喜是四对下两阶验第一阶佛法以为所依反验可知


二释义又有三子句亦名立因亦名释所以此三子句文即是三何以故(一何以故就处解行验、二何以故对下两阶验、三何以故就本末习气验、又释一就位验二就人验三就行验即通名行)一又何以故就处解行验於中有三句一者就处验、第一阶法谓一乘世界中唯有一乘根机众生、见一佛乘闻一乘法、余三乘众生不见不闻验之


二者就缘验第一阶解(就教即自开解就境能自力知就果自能得度)


三者就病验第一阶行(下注)谓由无六种偏病故能发愿受善恶两种果以後验前者谓以第六廻向舍身命财尽验、第一廻向愿唯除已下释疑谓能依教简人择法非谓愚钝心无忧喜有说无喜显离邪贪无忧显离邪瞋简人择法显离邪痴(六住菩萨者、一解行住二净心住三行道迹住四决定住五决定行住六究竟住)二又何以故对下两阶验文有二义


一牒疑双立假不假义


二引经双释假不假义此复为二


初引胜鬘涅盘对下两阶释成不假


後引华严以因对果释成假义(又以上依经就位说以下立法者就病说)


三又何以故就本末习气验、亦名就行验、即是行解病通名行故、下文言从有心有识乃至成佛道说名为行也、文有三节(一本二末三普、其文有注隔绝、又五本明禀性异、五末明闻法异、普引明起行异)一就五本验文复有二(初依五本习气立义、後引三部经文证成)


初依五本习气立义(下注)就人明自他、就法明上下普别、就行明善恶自利利他上下、是有缘根机法、普别是药病根机法、善恶是行体、自利利他是行用也、谓自见短、依自下普法、断好善内恶为他自受苦、为自利见他长不敢学他上别法、修苦恶内善、舍自乐与他为利他、又由自见短、自受下不畏现在别苦恶、始能永断一切恶成自利、由见他长、废己同他、始能舍上别好乐、与他广修一切善成利他、即依自他成余四义、又摄後四惣入初中、谓在人则见他长善、在行则舍上别好乐与他、又由见自恶见他善、则离偏空、不见自善不见他恶则离偏有、不贪上嫌下则离偏贪偏瞋、成普解破别执废己同他尽则离偏痴、断好内恶故不贪好、学恶内善故不讳恶、则免神鬼魔惑、又由舍好乐即是现在利他受苦恶为未来自利、是谓本末习气不起六种偏病


後引三部经文证成


一引十轮经以畜生验人、且分上下两阶善恶邪正两性别(喻但明信善信恶法则兼摄邪正)


又准经下释疑如第二卷起教中释


二引楞伽经以邪验正具分三阶习性别谓由经别说第三阶、众生凡夫性纯邪无正、验知第一阶根机圣人性纯正无邪、以第一第三两阶根机纯正纯邪、验知第二阶根机邪正普有(下注)迷惑法者非是实事、不实事谓当儒教、由说因果报应不尽故名迷惑、如忠孝百行、五明论皆说现益不尽三世前三恶道、即当教外、此迷惑法即当教内、谓从恶道至人天位、後从世间入出世间、即是引俗入真至三乘位


三引涅盘经以世间验出世间、谓由世间法中金师浣衣习性别能成出世法中数息骨观两行因故、得以世间法中三阶习性别成出世法中三阶根机、已下注有三对验、谓前後、凡圣、因果、各通五本五末、第三阶以前後为位、谓就佛法内明一阐提位、第二阶以凡圣为位、谓就须陀洹已去明圣人趣入大乘始不定位、第一阶以因果为位、就六住已去定不退转为初因位、成佛已後为究竟果位、又第三阶唯是凡夫、无圣人故就入佛法以明位、第二阶凡圣俱因、至圣不定故就圣明位、第一阶因果具足、果至佛位究竟无对不可分阶故、但就因六住不退明位、设使真佛应佛形像佛以分三阶皆就所为人说、一以前验後等者、谓以未闻佛法已前象王凡夫因时见他善验得闻佛法已後乃至圣人果时得有见他善、以後验前等者、谓以得闻佛法已後、圣人果时自认恶验、未闻佛法已前凡夫因时、亦得有自认恶苦乐亦尔、二以凡验圣者、谓於凡位初入六住、尚不假人法自能得度、况入八地圣位始须佛劝反验类知、三以因验果者、谓因时行果时说在因时善畜生观下僧果时佛说下人观下佛、如自他上下相验既尔、类余三本末可解、又释就前後验病轻重有无就、凡圣验解假教不假教、就因果验学行尽不尽此且就第一阶说


二就五验文即为五(从得闻佛法已来是)


初惣出分齐、後一一别列(自验肉眼故信佛教、依法四依自知生盲、自住分齐息一切恶)一(已下)准依大方广十轮经等者、此句明自他(下注)文有三义、一就解明自他、谓自见恶见他善、二就行明自他、谓舍自乐与他乐、三就病明自他、谓能废己同他尽、又先就善恶明自他次就苦乐明自他、後就事业明自他、又就因明自见恶见他善即知解真就果明自受苦与他乐、即知行深、就事明废己同他、即知病轻、谓他人法胜己故能废己同他、又此文善畜生是以前验後、句末圣人自认恶是以後验前、前後各显半边始得合成一义


(已下)准依迦叶经(此就苦乐明自他、亦成自利利他行、即是以圣验凡)


二(已下)准依为等者、此句明上下、即是以果验因、(上来三验是前凡因时见後圣位自行、後圣果时为他说故、依佛教仰信不违、即是有缘根机、依根起行义)


二(已下)准第三卷等者、此句明普别(即是药病根机依法破病学行义、由学普真普正佛法破别怨别亲病、得入菩萨六位已下违顺并行、就位上人说)


四(已下)准依第二卷等者、此句明善恶(下注)明善内恶恶内善各有三种、一就境明善内恶、谓求见未来世佛及邪魔作佛等、恶内善谓恶众生中有佛性及应佛菩萨、二就缘明善内恶、谓信施等中有贪瞋等行、恶内善、谓麤衣恶食等中有正善行、三就行体明善内恶、谓邪善、恶内善、谓菩萨逆行十恶、又说於他善不嫉即断善内恶、於他恶不嫌即断恶内恶、於他善随喜即修善内善、於他恶慈敬即修(恶)内善、又持戒得名利即断得好乐恶、护法被毁害即断得恶得苦恶、修禅得名利即须得好得乐善、头陀麤衣食即须得得恶得苦善


五(已下)准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等者此句明自利利他(下注)问云何三义具足无违答菩萨修行必具三义谓宽长不退转广则以利他为心长时则以自劳成行不退则以同行取果愿行相资自他并出即是行由生成生由行度行由愿修愿由行满(行)现在未来互相资辨是故三义说不相违(苦恶正行好乐兼学)


三(已上别引经验之已下普引经验之)别谓本末各引经验普谓本末共引经验於中有十一句(有一准依十亦名)义约为三


初一句反验第一阶法


次一句通验三阶人於中有三一以畜生验人二以邪验正三以世间验出世间


後九句别验第一阶成普敬认恶行义约为三一有五句成菩萨行具三义一宽二长三不退宽有二句一约修善行明宽谓违顺并行能受善恶两种果尽二约断障行明宽谓双除二障一烦恼障二智障


长有二句一约前际明长谓无始五本习气二约後际明长谓断三世恶学三世善尽反举十轮经等旃陀罗不断三世恶即是邪善一者恶欲谓求现在名利徒众二者大欲谓欲他知我已得圣果三者欲欲谓自求未来人天胜报由此三欲增恶减善


不退有一句、谓不畏现在苦恶彻到成性尽、此有二义、一者心愿二者起行、行有三义、一难作能作、二难忍能忍、三难施能施


二有一句、正出普敬认恶行体、谓依时处人学八种佛法认十二颠倒


三有三句、明认恶所由、一由畏罪彻到、二由信用佛语、三由解法检验、畏罪彻到者、谓畏未来最大多重恶果、信用佛语者、谓即能仰学先圣知己、由认恶入道、於中有七、一唯由见佛自认己过去犯戒恶、二唯由见佛为恶时恶人说恶法、三唯由见佛诃末法法师不说恶、四唯由见临得圣出家人由认恶得道、五唯由见直心菩萨自认犯戒恶、六唯由见摩诃萨怕生死、七唯由见怕罪是菩萨种姓相、解法检验者谓现见末法第三阶人旃陀罗等不畏後世定堕地狱与经符同、验经中说、今时怕罪决得出世、故须认恶、亦验知有第一阶根机


三又一句(又此段下)喻说有五


一喻断恶修善普遍法界(谓自见恶故能断恶尽、见他善故能修善尽、善恶内恶俱断名普断恶、善恶内善俱修名普修善)问前法说具五本末、此中何独先明善恶、答虽五相由断恶修善正是行体故、文特标惣指、此段第四合喻偏合此义


二喻不为邪魔之所倾动(喻如一切大地已下是)


三喻烦恼轻微易可除断(喻如一切大地已下是)


四喻依时称根善得调亭(喻如一切夏天已下是)


五喻行德深胜堪为赏罚(後亦名常善调亭已下是)


已前五名、传禅师解後、谂法师兼取合喻释为两义、前喻解行病同异、後喻解行病多少、前喻五本五末即为五义


一阴阳喻、喻无自他偏病(谓见他善能成自善不见他恶能灭自恶)


二普高普下喻、喻无贪上嫌下病


三土地最耎喻、喻无舍普学别怨亲金刚病


四夏天七种热具足喻、喻无偏断恶修善病(一患热病、二服热药、三阳气热、四日热、五火热、六着厚衣、七吃热食)


五善调亭三阶根本法喻、喻无自损损他病(前亦名已下是)


有释为七、一行二解三病四根五法六义七文、行谓断恶修善普遍法界即是行深、解谓大地良田平正即是解真、病谓土地最耎除诸沙[占@必]恶草株兀即是病轻、根谓具七种热正善解行、邪恶缘不能坏、唯增正善等如合喻释、法谓三阶佛法依时称根、义谓正行赏罚自利利他、文谓教是能诠引经成证、惣喻金刚、明第一阶解行深胜舍身命财毕竟不退坚固难坏、故喻金刚、第三阶人烦恼坚固如似金刚、第二阶人烦恼不定犹可琢磨故喻石山


四又一句(又此段下)合喻(文中唯合第四善根增减、如七种热具足众生)


五又一句(又此段下)结(下注)文有二验、先顺验、即以名验义谓以一乘名验一性义、後反验、即以别验普、谓以下两阶根机性别验第一阶根机性(大乘为自小乘为他相行、四乘性恒一乘、又於自及他眷属徒众常无彼此、不偏亲己不别疎他、即是常无六种偏病)


第二子段明依第二阶佛法证有三乘根机众生、文有五分


一立宗、先依第二阶佛法立三阶根机众生为第二阶根机、次以本末相收由病行同故、唯立一阶、对异上第一阶、後就位别说、由邪正不同分为两阶对异下第三阶、问三阶习气各有本末、何故就行唯说一阶、答若就正行以末收本、则两阶俱得名为三乘、未别立空见有见众生为第三阶、若就病行以本收末、则两阶俱得名为空见有见、未别立三乘众生为第二阶、今邪正通说皆名为行、故云若就行通说由有六种偏病等同故唯说一阶、(此中以畏苦性未破已前名为本、畏苦性破已後名为末、准下第三子句贪好嫌恶引十子句金刚皆名本、正三乘根机成就名为末故)若就位说邪正两分、第三阶人则以邪见成就为位故、名空见有见众生为第三阶、第二阶人则以正见成就为位故、名三乘根机众生为第二阶、若就行说各具本末、皆从无始各至十地


二(又何以故下)法说释义(先问後答)问有二义何以得知、三乘空见有见就行通说本末为异、异上第一阶、就位别说邪正为异、异下第三阶


答有八句(五者三又)义约为三


一有五句上下相对立第二阶(取五者为五句)前四子句对上分阶、答成同义、後一子句对下分阶、答成异义(下注)一者释宗中第一人法相成立第二阶、二者释宗中本末相摄同名三乘空见有见、三者释宗中六种偏病同、四者释宗中等同所谓解同、五者释宗中邪正不同分为两阶


一者就处同人同恶同验之文约为四、 一引十轮大集验三乘众生同第三阶、文中有三一举处人恶同标名立义(前第一阶根法相对立此第二阶诠旨相对立)


二(准依大方广下)引文验义具显三同(下注)三乘世界五浊世界是处同、一切人民起於断常、於如是等众生中是人同、心常远离弃舍真实极恶增长等是恶同、又由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是恶世界秽土正因、不信凡中有别圣障别净土、不信相中普体障普净土


三(又无量寿经下)释疑分阶寄同显异


二(又此句已下)引法华经验三乘菩萨同第二阶、文中有三、一会同名义(下注)此中上下有两种、一就文明上下、即方便品为上譬喻品等为下、二就义明上下、即一乘名上三乘名下、三界众生者即是具足烦恼火宅根机、经云、为说三乘知三界苦、若心决定说一佛乘、今起教者、当遗法立因时、为说两种大乘佛法、谓少分甚深一乘大乘、为悟佛知见令发菩提心、故少分小乘三乘大乘为厌三界苦解脱虚妄故、此是凡夫依文验义、上下并说不同圣人论师说、昔对根授法时、所为根机或以上从下、判属三乘大乘、谓为别教三乘凡夫、论云、求势力人颠倒、求诸功德增上慢心、而求人天有漏果报、对治此故、说火宅譬、此则摄真从应、述昔因时、为说三乘苦空浅行各趣涅盘、或以下从上、判属一乘大乘、谓为二乘圣人偏就佛果、摄应从真、为说常乐令入一乘大乘、即是论师释经、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论云、谓无二乘所得涅盘、唯佛如来证大菩提、究竟满足一切智惠名大涅盘、非诸声闻辟支佛等有涅盘法、唯一佛乘故、或上下并说者、药草喻品为大乘凡夫一三并说、究竟真实一因一果、一乘菩萨是大小树、三乘菩萨是上药草、论云、大乘人一向决定增上慢心、如是倒取无别声闻辟支佛乘、对治此故说云雨譬、是故经云、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如彼草木所禀各异、又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


二(何以故下)依文验义、文复分三(何以故者责验佛意所由)


一以一乘三乘相对验(三乘被破、一乘不被破、三乘是先心所好、一乘非本所望)


二以喻说验有三义别、一三乘俱是无求出意众生、二俱是唯有一门狭小众生、三俱是三车诱出众生(俱从己见门中三车诱出)


三以法说验略合二义、谓三乘俱是虽遭大苦不以为患众生、次下经文乃至佛为於一佛乘分别说三


三(又穷子下)类引经文(火宅喻执教迷理、穷子喻执应迷真、药草喻执根迷法、化城喻执果迷因)


三(又此第二已下)引华严经等验、分下两阶异第一阶、文中有二、一教说善恶异、二教说开遮异(又下四安乐行品已下是)


四(又准依下)引四阿含经等验、三乘菩萨同第二阶(谓同二乘行得三乘道)


二者就三乘空见有见名字同验之(前句验名所目义、此句验义所得名)文中先验第二阶有空有(见)有有见名、後验第三阶有三乘名


三者就求好厌恶深浅同验之(此句明第二阶病同第三阶、即验宗中六种偏病颠倒同故、唯说一阶、文中以後验前者、经文以後恶魔发愿教众生破戒习诵、验前恶贼破戒比丘同讳恶故、义当即是有见众生、准依已下贪好讳恶并说、若非贪好为因、岂得果时、四天下无与等者)


四者就三乘俱不解法身如来藏同验之(此句明三乘菩萨解异第一阶同第二阶声闻缘觉释宗中等同字、所谓解同已前四句对上分阶竟)


五者就邪正有无验之(此第五句对下分阶)文开为二、一就发心生善验、文有七节、初两节引十轮经唯验第二阶邪正并有、後五节引涅盘经邪正相对说、兼验第三阶纯邪无正(言三念者、一念自来处、从人道来、二念生何处、是阿鼻狱、三念来何业、谤大乘经国主所杀而来生、此廻心信敬生甘露鼓、如来世界寿命十刧)


二(准依观佛下)就灭罪得道验、文有两节、邪正别说初说第二阶灭罪得道


後(时节远近已下)说第三阶受苦障道


二又两句(又一切下)以邪验正具立三阶(此句人法双立异前後故)


初句验知有三阶人


後句验知具三乘名


三又一句(又何以故下)具验本末成第二阶(下注)此中五本五末通有五义异上下阶、一非常、二非一切、三自他信见不同用、四长短善恶不相摄、五不定於五本中上下及自利利他分同第三阶余翻上下阶(下注)从他闻音名信、自思生解名见、又初心愚钝名信、後心决了名见、又信则单於自他起、见则兼於长短起、上第一阶能废己同他尽、下第三阶能废他同己尽、二俱不被缘转、是故信见合说、此第二阶人、信则於自他随缘不尽、见则於长短善恶称实而知互不相摄、是故别说、又五本中普别及善恶不同第三阶、言好恶者由第二阶本世间位有孝子贤臣君子等、善争名位恶故、畏忠孝仁义善内恶少(准除已下有四节验)


三又一句(又此段下)喻说或五或七、准第一阶於中异者、若就人则凌室冷喻二乘断恶、春秋阴气冷喻大乘断恶、若就根则本来别教定性三乘根喻凌室、通教三乘根及先少一乘根喻阴气、若就法则凌室冷喻断少恶、春秋阴气冷喻遇缘不定不能舍身命财尽、修善亦尔、若就行则律仪戒断恶四无量修善如阴阳气、若就位则廻心学一乘已去如阴阳气、其大地别高下喻三乘解石山谷别高下喻己见烦恼难廻、草木喻三乘性别(山谷草木出法华经)


四又二句(又此段下)合喻(下注)前句正合明遇缘不定、所以唯得守节行顺不得行违、後句释疑、谓若就根机过习、即善恶等一向不得杂乱、若就位说得圣果廻心学一乘佛法即违顺兼行、然学法不尽异第一阶、五又一句(又此段下)结文亦有二(一以名验义二以普验别) 唯第一阶第三子段明、依第三阶佛法证有第三阶根机众生、文有五句约为三分(以立宗名第二阶首合喻、在喻说中故唯三分)


一法说释义文有三句


一就教验人立第三阶(言利根者简异瘂羊、邪见成就简异位前常没、颠倒简第三阶)文有三分


初牒宗标名名有通别、别谓就位别说、别名邪见成就空见有见众生、通谓就行通说、通名三乘根机众生、略引三部经通证两名


次(何以故下)引经释义(下注)有三者子句引三部经


一者引摩诃衍经明见多佛具多解行(下文结言文不具足者、谓说出地狱後障道续善根文不具足)


二者引佛藏经明度多众生


三者引十轮经明多人错学、三部经俱道、不免谤人谤法受苦障道


後(所以得知下)会名归宗(下注)体坏行坏非三乘器者、旧十轮经舍有利根钝根两人、其钝根者即求善知识中所引者是、其利根者即此第三阶中所引者是、是以新翻经开为二人、一意乐加行俱坏非三乘器是利根人、二戒见俱坏非三乘器是钝根人、二俱佛为说布施法、旧经合说同行布施、是故禅师玄会经文两处别引、何以故、四子句者於第二阶五者句中除第四一句非第三阶


二又一句(又何以故下)具验本末成第三阶(下注)本中未闻佛法未起行故以长短好恶为名、末中已闻佛法已起行故以善恶为称、本中就情故说自利利他、末中依法故成自损损他、谓自不学当根佛法故成自损、灭他学者故成损他、以人验法者、由当佛灭度一千五百年後现有第三阶人在故、得以人验法、余上两阶有无不定、或隐有显无、人不可识故、唯就教但三对验三又一句(又何以故已下)以正验邪别三阶教(下注)前第一阶引楞伽经以邪验正别三阶人、此第三阶引华严经以正验邪别三阶法、何以故、以楞伽经就凡夫性别说邪人、就圣人性通含两阶、是故以邪验正别两阶根、以华严经就处别说一乘佛法、大集十轮共处同就三乘佛法、是故以正验邪两阶教即明最广一切经律论常说纯说颠倒(下注)、谓一切经律论常唯纯说恶及邪善诽谤正法毁呰贤圣、虽有经说常正纯正即显常邪纯邪、谓说药多明知病重


二又一句(又此段下)喻说兼合(准前两阶)


三又一句(又以一乘名下)结名验义(下注)谓一向欲得摄他同下、唯欲得己别好不用他好、故唯性别不通自他不同、一乘人废己同他莫问自他俱欲得普好、亦不同三乘众生不能废己同他、不能摄他同己故、莫问自他各欲得别


都又一句(又上来下)惣结三阶


次又已下有五句、明所依甚深大乘经、谓涅盘经华严经(就第一大段未明所依经者、由佛具说三阶根机、不具对根说出世法故、不就下第二第三大段未说)涅盘经有句(前句略说喻说但明三阶根、後句广说法喻具明三阶根法、又前验第一大段、後验四卷俱是通後两大段所依法也)初又一句就喻说明三阶根机(下注)问经既就位、何故立法者、就病说邪、答佛对根授法为根成者、依根起行故就位说、禅师遗法立因唯为下人、破病学行舍邪归正以立根故就病说、又病则通三阶有、以人验法根机易识、正解正行或今时来具故、立法者就病说也、又第三阶位前人不见佛故、立法者就教起教对病说也


後又一句说多、喻说法说明三阶法(法谓甚深浅近世间三阶法也、又三田等喻所被根师子喻佛授三阶法)


华严经有三句(何以故者、此举所为难所诠也、问华严经七处八会唯说一乘佛法声闻缘觉不见不闻、何以道言喻说法说广明三阶故)


初又一句都略抄出三阶经文(先以义摠释、後第一世间净眼品下依文别解)


先以义惣释有三


一明对根授法时(下注)广略兼正所为不同作四对说、一真应、二一乘三乘、三三阶、四大乘小乘、一为第一阶人转因成果故作真应说、二为第二阶人廻三入一破别成普故作一乘三乘说、三为第三阶人廻邪入正故作三阶说、四为第二阶转凡入圣未廻心人作大小乘说、亦名作三乘说、又亦为第三阶位上不可廻入人、作大小乘说、由顺病故是世间义、若作一乘三乘说由破病故、是出世义、由法华经中简机说故谓五千避席是


二(唯除以下)明遗法立因时(前对根授法时、佛不为第三阶说出世义、此遗法立因时立法者、正为第三阶说出世义)问云何为渐而言顿说答法有前中後际说、有隐密显了、隐密者为渐说、显了者为顿说、谓佛为第二第三阶人说大乘小乘及世间义是隐密义说、中际法说、第三阶不尽前际说、彼无始非三乘种、毕竟不得出世说、第二阶不尽後际说、彼永入无余涅盘身智俱灭、毕竟不成佛故、後虽为不定根者受记作佛、犹闻定根二乘、不为说究竟一性常乐我净故是名为渐、为第一阶人翻此为顿


三(余一切以下)明所引一切经律论


後(第一世间净眼品下)依文别解


二又一句(又已下就喻说法说下)正出所依三阶经文


三又一句、释今令得抄出所由(先牒华严经对机授法为疑、後唯除下引十轮经道法立因解难)问经言不入余人之手云何末法抄出、答华严据对机故不入余人手、十轮据遗法故得今时抄出、後又五句对诸门辩同异、问答释疑、亦名不依余经抄出所由


一又一句对三聚辩同异(虽邪定聚同第三阶、而正定聚含余两阶不同而同、此之谓也)


三聚有三重、一有涅盘法无涅盘法、三乘中一向定差别、二善行恶行因差别三恶道善道因差别、如文次第应知


二又一句对四乘辩同异、文含五者句


一者人天乘佛法摄


二者第三阶佛不摄(此中就第三阶当位以明本末不同、前对第二阶正三乘位以明本末下引八句经文验之)


三者第三阶人出地狱後佛始摄


四者钝根瘂羊僧是四乘根佛现摄


五者四乘中菩萨乘一乘三乘含说


三又一句对四僧辩同异(虽无慙僧同第三阶、余三不同故不依说)四又一句三阶自相对辩同异、亦以空见有见名对我见名辩同异、即明七种最大别恶颠倒


一於三阶别作一阶、谓纯邪无正第三阶


二就喻说别作一阶、谓定死不活众生


三就法说别作一阶、谓为一阐提说世间义


四於恒河七种人别作两种人、谓空见常没有见常没、合作一种常没颠倒


五於三聚别作一聚、谓邪定聚


六於四种僧别作一种僧、谓无慙愧僧


七於六道众生别出其轻重分齐、谓堕十方一切阿鼻地狱


五又一句三阶行位相对辩同异、文有二义


初就行位辩同异(一乘三乘为正行、六种偏病为邪行、复以邪正为位前後行位为同为异)


後就体用辩同异(此中水喻如来藏佛性、池河喻三阶根机行解病、若以水摄池河则常同无别、若以池河摄水则常别不同)


三阶佛法密记卷上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房山云居寺石经──经文、题记、.. 下一篇东坡禅喜集 【九卷】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