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TOP

六祖坛经.白话注解 (五)
2011-06-09 17:10:2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 】 浏览:8359次 评论:0

疑问品第三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师陞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1,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2。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3。』


1. 武帝心邪不知正法-梁武帝还未开悟见性(心邪),没有正知见。


2. 造寺度僧…便为功德-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是求福报,福报跟功德是两件事,不可以把福报当成功德。(详附注)


3.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因为修功德,终有一天会开悟见性、悟得法身(空性),所以功德不在修福报。(附注:法身不可言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是意识心的层次,没有功德可言;所以此处的意思是修功德就有机会悟得法身,而不是在修福报。)


附注:功德的本质来自智种子(空慧的种子),福德是慈悲所生的福报种子,两者不能溷为一谈。例如拿钱布施给别人,别人的内心会存在(记忆)感激的种子,来世有机会碰头,别人会回报,此因为我曾经种下福报的种子,善有善报,称为福德。功德是修行开智慧,例如读金刚经是培养开悟的本钱,这才是修功德。所以人间福报再怎麽做,还是福德不是功德。佛教是讲功德不是讲福德,人天善法是世间所有为善宗教的共法,除了佛教,其他外道或天主教也在做,不能称为功德。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1。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2;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3;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4。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5;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6。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7。』


1. 见性是功…名为功德-能现体性(自性、空性、佛性、如来藏)是功,体性平等无分别是德,念念无障碍,能常现本性并由本性起真实妙用,称为功德(即具有般若空慧)。


2. 内心谦下…于礼是德-内心很谦卑就是功,外表行为很有礼貌就是德。


3. 自性建立…离念是德-由自性起用建立万法就是功,安住自性不起一切念就是德。


4. 若修功德…轻一切故-修功德之人心要能不轻慢他人、普遍尊敬他人(没有骄慢业)。若常轻视他人,表示「我相」不断,就是无功。自己心性虚妄不实就是无德,因为骄慢自大,常轻视一切的缘故。


5. 念念无间…平直是德-念念之间要善念不断是功,心要平直不歪曲就是德。


6.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自修内在心性是功,自修身体外表是德。(附注:以上所讲的功德是对一般儒家、未学佛的人而讲,那些是方便说法非真实法,佛教对功德的见解不见得是如此。)


7. 功德须自…祖师有过-功德是要返闻自性、观见本心,不是布施、供养所能求到的,布施、供养所求得的是福德。所以功德与福德有分别,梁武帝不知道这种道理,不是达摩祖师的过错。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1,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2。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3。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4。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5。」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6。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7。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1. 引化经文-接引度化的经文,指阿弥陀经。


2. 若论相说…便是说远-若以相法来说,里数有十万八千里,即身中的十恶八邪(即十善法、八正道的相反),所以说净土很远。(详附注一)


3. 说远为其…为其上智-说西方很远的人,因为身中有十恶八邪,是业障很多的下劣根器之人。说西方很近的人,是业障较少的上等根器之人。


4. 人有两种…见有迟疾-人有下根、上智两种人,法也有渐修、顿悟两种,下根(迷)、上智(悟)之人不一样,因此开悟见性就有快慢。


5. 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随着众生心净,则佛土净。(详附注二)


6. 有愆-有过错。


7. 悟人在处一般-一个开悟的人,所在的地方都一样,没有所谓东方、西方净土的分别。


附注一:因为六祖惠能大师不相信有西方净土,只讲自心净土,故有此种说法。此说法不正确,当时净土宗的祖师慧远大师很不以为然,起了很大的争论,慧远大师曾为文驳斥自心净土的不是。后来一些禅宗大师也是禅净双修,并不只修禅宗,例如永明延寿大师,认为禅净双修,如虎带角很有威力。


附注二:此来自维摩诘经第一佛国品:「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众生心净,则土无秽。」但其义并未否定西方净土之存在。六祖惠能大师认为自心净就是西方净土,他不认为有他方的净土。但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净土,并非个人自心净就能成为净土,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知见。


附注说明:本师佛开示:「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那是本师佛依天眼所观到的,再转而以人的意识心来叙述。至于「西方」、「十万亿」那是人的执着,所以才有距离、方向;但确实有西方净土,有阿弥陀佛及很多佛菩萨在那里说法,不能说自心净就有净土,因而否认阿弥陀佛的存在。可能是修行还未到那种层次才会如此,因为后世有些禅宗大师亦有修行净土而有大成就者。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1。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覩弥陀2。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3?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1. 先除十恶…乃过八千-先除十恶就好像行过十万里,然后又除去八邪,则又过了八千里,如此就表示到净土了。


2. 念念见性…便覩弥陀-念念之中随时要观自己的体性(空性),做事情的心念要平直不歪曲,如此则弹指之间就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好像亲眼见到弥陀如来一样。(附注:行十善法只是人天善法,是到净土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已,果报最多只能到天界,说此种话很不妥当,对净土修行者是很大的打击。)


3. 若悟无生…如何得达-如果能悟无生法忍、顿除妄念的方法,要见西方极乐世界只在刹那之间;如果不开悟,只是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路途那麽遥远,如何到达得了? [附注: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讲信(信阿弥陀佛)、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行(好好念阿弥陀佛),并没有要求开悟。但有可能到西方净土之后,经由阿弥陀佛的教导,就能顿悟无生法忍,那是以后的事。]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1;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2。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3。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4。慈悲即是观音;喜捨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鼇;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5。』『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6。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7。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8?』


1. 世人自色…内有意门-世人自己的色身就像一个城一样,眼、耳、鼻、舌、身是门;所以外有五个门,内有意门共六门(六根)。


2. 心是地性…居心地上-人的心就像土地一样,自性能自主,就像国王一样,自性(王)就居住在心地上。


3. 佛向性中…向身外求-修行人最主要的是要由城门向里面去寻找自性(空性、王),不是向城外(身外)去寻求。


4. 自性迷即…觉即是佛-自性迷失就是众生,自性觉悟就是佛。


5. 慈悲即是…痴是畜生-人有慈悲心即如同世间的观世音菩萨一样;人有喜捨心即如同世间的大势至菩萨一样;人有不垢不净的心即如同世间的释迦牟尼佛一样;人有平等正直的心即如同世间的阿弥陀佛一样;人如果执着人我是非(着人相、我相)之心,其执着就如同须弥山一样坚固不移;人如果心邪不正就如同海水一样(表面平静却隐藏淹没的凶险危机);人如果有烦恼心就会如同波浪起伏不定一样;人如果有恶毒害人之心就会如同恶龙兴风作浪一样;人如果虚妄不实就会如同鬼神一样疑神疑鬼、胆小害怕;人如果心劳累不止就会如同鱼鼇一样不眠不休;人如果有贪念、瞋恚之心就如同身处地狱一般痛苦;人如果有愚痴之心就会如同畜生一般无智。(附注:以上所言皆是比喻,皆是由心的状况不同所引起的。)


6. 常行十善…忘鱼龙绝-常行十善业就像是已到天堂的天人;消除人我(着人相、我相)是非之心,就像坚固如须弥山的执着也倒了;去除邪心,就像暗藏凶险的海水枯竭了;没有烦恼就像波浪灭掉了;忘掉毒害心,就像兴风作浪的鱼龙绝迹了。


7. 自心地上…六欲诸天-能如此行事,则自心地上的心王,就会像有觉性的如来,自心清净、能放大光明;因此外照眼、耳、鼻、舌、身、意六门,也能使六门(六根)清净,就能破除六欲诸天的五欲(附注:六欲天指四天王天、忉利天(又称帝释天或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8. 自性内照…如何到彼-如果能够返闻自性,就能破除贪、嗔、痴三毒,地狱等罪一时都能消灭,就能身心内外明彻,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什麽不同。不作如此修行,如何能到西方极乐世界(指自心净土)?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歎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1。』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2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髮出家,于道何益3?


1. 但心清净…自性西方-只要自心清净,就是自性的西方净土(附注:此与真正西方极乐净土完全不同,引起很大的争议)。


2. 无相-在此指相对于出家比丘的有相戒条而言;意思是说:居士不必像出家人守那样多的戒律。


3. 但依此修…于道何益-只要依照无相颂去修行,就好像常跟我在一起一样。若不依照无相颂去修行,纵然剃髮出家,对于求道有何好处?


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1?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2。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3。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4。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5。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6。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7?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8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脩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9,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


时,刺丈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10。


1.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具有平等心(公平)何必劳烦持戒?直道而行(行为不歪曲)何必修禅定?


2.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有报恩心则可尽孝道供养父母。有道义则上下可以互相善待。


3.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能礼让则尊卑可以和睦相处。能容忍则不会宣扬别人不好的事情。


4.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若能精进修行(鑽木出火:如鑽木取火,勤奋不懈)、广渡众生则修行必能成就(淤泥定生红莲)。


5.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能改正自己的过失必定能生智慧。怙恶不改则内心不能贤善。


6.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日常行为要饶益别人。修成佛道不是仅由施捨别人钱财而来。


7.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菩提心(觉性)只要由内心去体悟,何必劳烦向外寻求神秘玄怪之事。


8. 天堂-在此指西方净土(唯心净土)。


9. 法不相待-法是用来修行的,不是在这里等待。


10. 各得开悟信受奉行-每个人都心开悟解,相信、接受惠能大师的话并依照实行。

Tags: 责任编辑:思过黑鹰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坛经讲座 下一篇六祖坛经.流通本.白话解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