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文库热门

·邢台北盆水龙泉寺 09-17
·邢台泰兴寺 09-17
·邢台观音寺 09-17
·邢台天宫寺 09-17
·邢台天元普贤寺 09-17
·邢台石佛寺 09-17
·邢台北和寺 09-17
·邢台法灵寺 09-17
·邢台宁晋县云台寺 09-17
·邢台普光寺 09-17

禅宗五家

希运的禅学思想 
希运所倡立的禅宗新学主旨是无心,即“无心说”。对此,希运曾这样解释:“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又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因此,他称自己的禅法是教外别传心法。希运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
更新:2013-02-12   / 点击:328    【查阅全文】
石头和尚
石头和尚——希迁,唐朝比丘,禅宗大德高僧之一,曹洞宗的创始人,著有《草庵歌》,《参同契》流传于世,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希迁,俗姓陈,端州人(今广东省高要县人)传说其母自怀孕时即不茹荤腥。后产下希迁,迁祖幼时性情刚烈,乡间民俗畏鬼神.常杀牛洒酒祭祀,习以为常。迁祖每次遇见则..
更新:2013-02-12   / 点击:299    【查阅全文】
曹洞宗云居道膺禅师
道膺禅师(853~902),唐代曹洞宗僧。幽州(河北省)蓟门玉田县人,俗姓王。幼年出家,诵习经法,二十五岁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学小乘律仪。既而叹曰:“大丈夫岂可桎梏于律仪1乃去。后入翠微山问禅要,居三年,又往参洞山良价,契悟宗旨,遂嗣其法。 师初居三峰庵,后住云居山,接四众。故..
更新:2013-02-12   / 点击:275    【查阅全文】
慧经禅师“中兴”曹洞宗法
明代是江西佛教的兴旺时期,临济、曹洞、净土诸宗派传人名声大振,徒众称盛,各府县创建的寺宇420余所。这既是明代诸帝支持的结果,也与江西官绅佞佛、王学名家谈禅的思想倾向有关。 禅净双修,修心与修净土结合已经是僧众修持的主流,但宏扬宗门、明示世系的风气仍然盛行。临济宗的高僧有宗泐(1..
更新:2013-02-12   / 点击:316    【查阅全文】
话说曹洞宗
佛教曹洞宗源于禅宗,禅宗始创于南北朝,祖师为菩提达摩。初唐时传之五祖弘忍,分成南北两宗。原因是弘忍大弟子神秀之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比不上春米行者慧能之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弘忍将达摩的袈裟传给慧能,成为嗣法人,为免遭..
更新:2013-02-12   / 点击:280    【查阅全文】
纵观曹洞宗
曹洞宗的创立及发展曹洞宗为禅宗五家之一,由良价禅师住持宜丰洞山时所创立。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渊源有两种说法:一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
更新:2013-02-12   / 点击:289    【查阅全文】
曹洞宗的创立及发展
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良价禅师住持宜丰洞山时所创立。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渊源有两种说法:一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
更新:2013-02-12   / 点击:300    【查阅全文】
洞山宗旨
一、宝镜三昧歌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 银盌盛雪,明月藏鹭。类之不济,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是,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覩..
更新:2013-02-12   / 点击:320    【查阅全文】
曹洞宗渊源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渊源有两种说法: 一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良价之名; 二为取第二祖曹山本寂,第一祖洞山良价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
更新:2013-02-12   / 点击:316    【查阅全文】
佛学大词典——【曹洞宗】 
【曹洞宗】 略称洞家。我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以洞山良价(807~869)为宗祖。宗名曹洞之由来有二说:一说洞指洞山,曹指曹山,乃合其师徒所住之山为名。本应称洞曹宗,为习惯故称曹洞;另一说取曹溪慧能之曹与其法孙洞山良价之洞,合称为曹洞宗。取六祖曹溪慧能,系以此表明本..
更新:2013-02-12   / 点击:303    【查阅全文】
曹洞宗开山祖师——洞山良价大师传之后记宗教 
记得当年“上山下乡”,笔者在四川省江油县的山乡里当了一名“知青”。那时还未满二十岁,有幸认识了被打成“牛鬼蛇神”、“封建余孽”、“反动武术权威”被发配回乡的海灯法师。作为初生牛犊,居然不知避讳,竟拜了海灯法师为师。因我不喜打斗,性好玄思,海灯法师就把我交给了本光法师。 本光..
更新:2013-02-12   / 点击:314    【查阅全文】
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道元 
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俗姓源,号希玄,京都人。内大臣久我通亲之子。14岁就比睿山天台座主公圆出家,于延历寺戒坛院受菩萨戒,遍学天台教义。1214年到建仁寺谒荣西,初闻临济宗风。荣西寂后,师事法兄明全,改信禅宗。1223年与明全到中国,历游天童、阿育王、径山等著名寺院。后回天童寺谒新..
更新:2013-02-12   / 点击:308    【查阅全文】
日本佛教曹洞宗开山祖——唐代莆籍高僧本寂禅师 
日本是个信仰佛教的国度,其佛教文化源流与中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国人们多知道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扶桑传教弘法之史事,但未必了解当今日本佛教曹洞宗之开山祖也出自中国。这个人就是唐代莆籍高僧本寂禅师。 本寂俗姓黄,名崇精,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涵江黄巷(今国欢镇黄霞村)人,..
更新:2013-02-12   / 点击:283    【查阅全文】
东皋禅师是日本曹洞宗寿昌派开山鼻祖 
《东皋禅师国际古琴交流会昨天举行》一文中说:东皋禅师在1676年东渡日本,传授琴道和禅法。被日本人尊为近代琴学之祖和曹洞宗寿派开山鼻祖。 这句话里的“曹洞宗寿派”应该是“曹洞宗寿昌派”。 曹洞宗由唐代洞山良价和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曹洞宗寿昌系的创立者是明代禅宗僧人慧经(1548年-..
更新:2013-02-12   / 点击:300    【查阅全文】
禅宗五家:曹洞宗东渡
13世纪,日本僧人道元从宋携来曹洞正宗法脉。到六百多年后的当代,仅居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之三的曹洞宗,却已拥有一千万信徒,为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 1227年,在佛教曹洞宗的发展史上至关重要。这一年,在宁波天童寺,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正式将本宗法脉授予了28岁的道元。 道元是一位日..
更新:2013-02-12   / 点击:320    【查阅全文】
道元和日本曹洞宗
中国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中叶经由朝鲜半岛移植到日本以后,逐渐在日本社会流传开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通过海路开始直接往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成实宗和俱舍宗也相继传到了日本,因这些宗派均以国都奈良为传教中心,故史称“奈良六宗”。..
更新:2013-02-12   / 点击:288    【查阅全文】
洞山不语说曹洞---曹洞宗
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于良价禅师在江西宜丰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在吉水(今江西宜黄县)的曹山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 曹洞历史传承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曹洞..
更新:2013-02-12   / 点击:326    【查阅全文】
曹洞禅
禅宗五家自宋代以后,只有曹洞、临济许行灭下,但曹洞法脉偏盛一隅,而临济却广传四方,故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曹洞禅学全部理论讨论的是事理关系,其认为“背理就事”与“舍事入理”都是片面的,只有理应众缘(事),众缘应理,“事理双明,体用无滞”,才可达到“用而不动,寂而不凝”..
更新:2013-02-12   / 点击:288    【查阅全文】
曹洞宗
曹洞宗 曹洞宗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于良价禅师在江西宜丰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在吉水(今江西宜黄县)的曹山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 目录 简介溯源学说禅法传承良价洞山本寂云居道膺常忠寿昌元谧洪断诸缘式微中兴普利禅寺 简介 禅宗南宗在唐朝后期传播迅速,并发展成为..
更新:2013-02-12   / 点击:354    【查阅全文】
曹洞宗祖庭月山寺印象
那时节细雨迷离,一行人辞别了朱子墓园,前往月山寺,对于一个信仰佛教,皈依过的人来讲,能够顺其自然同大德善缘一起走进寺院,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情。关于月山寺,我认为我的确和这个寺院有点缘分的…… 记得了月山寺起,印象中和相国寺不错多少,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有..
更新:2013-02-12   / 点击:353    【查阅全文】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